胡盼:慢慢走,慢慢教

读说写改
语文,语文,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运用。如何把语言和文字运用好呢?如何带领一群不会运用或者说不大懂得如何运用的孩子来运用呢?如何让运用的过程变得充实呢?窃以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对于语言,就是读。对于文字,就是写。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找不到学习乐趣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的,有目的的,慢慢的,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教学。
当然,不能漫无目的,“放羊式”的让学生读和写。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分任务的来做。
第一阶段:朗读(要求:把文章大声朗读的出来就行)
以一单元文章为一个朗读训练组,第一次读要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读,一定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此时不允许学生停下,让他(她)们继续往下福,等到把一组(一篇)文章读完了再回过头来看刚刚不会读的(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词问题。
设想:先把书读起来,让朗读流畅起来,同时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追求流畅但也让他们感觉到不流畅,抓住学生不愿失败,不服输的特点。适时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工具书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成就感,积极的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孩子是需要自信的,更需要展示。此时,用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合适不过。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此阶段能坚持住,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接下来的学习会大有裨益,且帮助极大。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不知如何学习;学生不是不愿意养成好习惯,而是他们没被培养,且遇到的问题过难过深,超越了他们本身的水平;学生不是不愿意取得好的成绩,而是不切实际的,不合身分的代入感让他们有心无力。
第二阶段:朗读(在原有基础上,把字音读准)
第三阶段:述说(把自己在朗读后的内容说出来)
就是复述,不要求说的多完整,能想起来多少说多少,这个阶段说的肯定不多、不好。教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说,说出来就好。
第四阶段:再读(读的滚瓜烂熟)
第五阶段:再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复述课文)
第六阶段:抄写(把自己之前的说写下来)
第七阶段:重读(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第八阶段:理解(写出自己对于不懂的地方的理解)
只要求写出来就行,不要求一定要正确,此时可以讨论,可以借助工具书。
第九阶段:展示(展示自己的理解)
老师适时引领帮助,对于已经读懂的稍微强调,加深印象。对于没读懂的老师予以讲解。
第十阶段:回读(在课文中找到读懂的和之前不懂的答案)
此时可以换方式读,不在用朗读的方式,而是用默读。
第十一阶段:悟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
第十二阶段:悟写(展示自己的读的成果)
第十三阶段:感写(写出自己对于学习的理解、感受)
第十四阶段:修改(对于写的感受予以润色,修改)
第十五阶段:展示(展示自己写的成果,把自己写的说出来)
这个构想需要老师耐得住寂寞,指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读去背去说去写,且教师自己需要对课文读的滚瓜烂熟,理解的透彻。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且每一个阶段必须完成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不可急功近利。
学习,是学生学,要让所有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是对于像我们农村初中这些基础不好,习惯不好,不愿意学习的学生的鼓励,让他们从学习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就感,以此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
凡事,基础最重要,学习,一定要脚踏实地。怎么做到?就是要抓住语文的特点,抓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为了追求美丽的空中楼阁而忘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
把问题看简单了,学生就不会有太多的畏难情绪了,带着学生循序渐进的走下去,走好每一步,在每一步中及时的鼓励,不断的拾起他们丢失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收获后有沉甸甸的成就感,这样,学生还会不学习?
抓住语文的特点,抓住学生的特点。慢慢走,慢慢学,慢慢悟,慢慢收。学习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想一口吃个胖子。
(0)

相关推荐

  • 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一,读 1,大声朗读课文,尤其是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首先能帮助读者集中注意力,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2,通过熟读课文,才能有效地提高读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尤其是对那些需要背诵的课文 ...

  • 重复练习的学习效率并不高,语文不能只是抄抄写写,寒假你得这样学……

    我们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语文学习的印象就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认为这样就能把语文学好了.小学阶段尚且能从抄写中规范书写的标准,从阅读和背诵中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和知识量.但在看似用功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成绩 ...

  • 二年级学生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查字典,反而阅读能力提高特别快,为什么……

    二年级阶段,进入一个识字量爆发积累期,因为我们学生学会了查字典,二年级开始,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鼓励学生独立阅读.与此同时,还会强调,要学会使用工具书,也就是字典,在遇到不认识的字,学会查字典.字 ...

  • 关于《好的故事》教学思考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好的故事>,的确师生感到了共同的困难,这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出现的困难.这一篇文章怎么教? 这两天的一些公众号发表了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谈的长课文教 ...

  •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 ...

  • 寒假 | 默写的顺序,很多家长都弄错了,寒假来纠正,开学后生字词全过关……

    寒假期间,有家长问我:小岛老师,我给孩子报听写,孩子的正确率也是不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再仔细问问家长,原来家长给孩子听写的是新课本里的生字词,家长想得比较简单,趁寒假,给孩子辅导一下预习,把新课本里 ...

  • 胡盼:榜样示范也需要理解《送东阳马生序》教后

    榜样示范,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明明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学生就是"不买账".任凭你做的多好,可学生就不能按我们想的那样去做.我也因此而苦恼了很 ...

  • 胡盼:以不变应万变 《唐雎不辱使命》教后

    任你不悦还是愤怒,亦或者平静.胆怯(色挠).我依然是我,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不屈不挠.这,就是唐雎,面对着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即使自己只是弱小的安陵国的使臣. 课文阅读提示说: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 ...

  • 胡盼:慢慢做自己

    最近,做了两件犹豫很久又态度坚决的事情.一是主动辞去了初三的班主任,一是把自己的驾驶证降了级. 清晰的记得在做完这两件事时身边人和接触的人的态度."初三的班主任,那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更何 ...

  • 胡盼:顺理成章的不正常后《湖心亭看雪》教后记

    事出反常必有"妖". 凡事都有自己的规律,都会按发展的规律进行着,如若反常,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表达或想法.用文字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文章写作更是如此.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

  • 胡盼:超我的境界 《湖心亭看雪》教后

    眼中之景是实景,心中之景乃悟景,超我之景源自精神. 今天,跟学生一起学习了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欣赏了文中的美景,随着张岱一起游览了他笔下的湖心亭的夜景,感受了他笔下的雪.也带着学生一 ...

  • 胡盼:我不吃茄子

    我不吃茄子! 无论如何都不吃.哪怕是出自于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哪怕是各大菜系里最有名的茄子菜,哪怕是换做各种各样的做法.只要是茄子,我就不吃. 为什么呢? 小时候家穷,吃的菜只能靠自家土地里种.有一 ...

  • 胡盼:凌乱了你的脚步(一)

    走10000步? 这似乎不是大问题.因为走路谁都会且都擅长,至于10000步么,只要愿意走,那必须会完成的.看着你们兴奋的模样和不屑一顾的神情,知道你们的自信源自哪里,也明白你们的心思.哪怕-也不愿意 ...

  • 胡盼:作文中的“真实”

    歌德曾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 文学是极高超的艺术,是创作(创造)出来的.学生作文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类,哪怕它只属于极小的且初学阶 ...

  • 胡盼:为半命题作文“找对象”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作文者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