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政:乡村庆典

摄影师简介

陈建政,男,1971年出生于湖南省临武县。

我从小便接触到了摄影,因为父亲在我读小学时,为了养家糊口,东拼西借凑借了一些钱,买了一台珠江牌双反相机,专门走村串巷为农村人拍些照,赚点钱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我从影有十年多了,专拍本地百姓的市井生活。于2016年元月在湖南东江摄影艺术馆展出过个人专题摄影作品《小城故事》。

陈建政 | 乡村庆典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上至庙堂,下至乡野,每逢喜事,都少不了庆祝一番。大至皇帝登基、祭天,小至百姓结婚、寿宴,都会办或简或繁的庆典。
在我们湖南临武这边,这几年也掀起了一股庆典热。村里的祠堂、综合楼、门楼等竣工,都要搞隆重的庆典,一个姓氏续族谱、颁发族谱,也会搞庆典。村里家庭条件好的,有老人过生日,女的上了七十、八十、九十,男的上了七十一、八十一、九十一,都会办规模不等的生日庆典。如果到了期颐之年,那少不了要为寿星举办隆重的百岁寿辰了。
我们这边搞得最多、办得最热闹的就是祠堂竣工庆典。我们南方人对祠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村村都有祠堂,而且祠堂是按姓氏来建的,村里有几种大姓,就会有几个祠堂。祠堂里摆放着祖先的牌位,那是先祖灵魂的栖息地,在那里,都能找到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村里有人结婚、添丁,参军、考上大学,都会去祠堂祭拜老祖宗,感谢祖宗的恩德;在外做官的、做生意的,回到老家,都会去祠堂祭拜老祖宗,让老祖宗保佑能继续升官发财,飞黄腾达。村里的祠堂以前都是青砖碧瓦建造,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沧桑,需要修缮或重建,经费则由族人分摊,一般一口人几百至上千不等。在我们这边,最容易摊派的钱就是修建祠堂的钱,如不按时缴纳,怕族人背后戳脊梁骨,也怕家里的老人百年后进不了祠堂,成为孤魂野鬼。家里经济确实拮据的,也会瘦鸡婆屙硬屎,向亲戚朋友先借来上交,自己则省吃俭用,慢慢偿还。祠堂建成后,都会选个良辰吉日举行隆重的庆典。举行庆典,除了本族人参加,还会邀请本族的外嫁女、同姓的外村叔侄、睦邻友好村的村委干部、社会名流等来参加。有些村客人多,则要连续举行两三天庆典,头一天是本族的人参加,第二天是外嫁女回娘家参加庆典,第三天是外村的叔侄、睦邻友好村的村委干部、社会名流参加。遇上本村搞祠堂庆典,千里迢迢在外的人员,都会想方设法如期赶到。我曾经遇到一个在广东惠州打工的临武县水东镇畔塘村的男子,村里搞祠堂庆典,他怕耽误时间,硬是骑摩托车跑了四五百公里的路,用了七个多小时赶回来参加村里的参加庆典。外嫁女回娘家来庆贺,基本上都是统一穿红旗袍,平时不打扮的妇女,都会抹上胭脂水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庆典里,象征中华民族图腾的龙是必须要舞的,现在舞的都是双龙,舞龙的都是本村的男人,以年青人为主。早上双龙先要绕过祠堂的门柱,来到祠堂里,向祖先牌位叩首,然后本族德高望重的长辈带领族人用三牲祭品,恭敬地三鞠躬跪拜祖先,感谢祖先的荫庇,保佑族人兴旺发达。对祠堂,国人都有一种敬畏之心。
庆典上,都会有德高望重的长辈、在外当领导的族人,族里的经济能人,莘莘学子代表等讲话,讲话的内容大体都是不忘先祖,奋发图强,为族人争光,为国家做贡献。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这也流行在庆典上添加剪彩仪式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上台参加剪彩,很多村都有不成文的规定,本族人跟宾客一般彩礼至少要一千二,才有资格上台剪彩。这多少也造成攀比之风,有些人要面子,也怕日后别人指指点点,会想方设法凑够礼金,争取上台露个脸。民以食为天,加上国人有好客的传统,也为了展示本族的团结、兴旺,及感谢社会各界对本族的关心,举行庆典自然少不了要用好酒好菜宴请宾客,每桌至少有十二道菜,请本地的大厨来掌勺。村子小的村一般有四五十桌客,大的上百桌,见过最多的有六百多桌,请了七八起厨子,前一天就在空坪里搭起灶台,升火做准备工作了。第二天一大早,砧板上的剁肉声,大师傅炒菜的锅铲翻炒声,此起彼伏。客人越多,说明这个家族越兴旺。平时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难得相聚,趁席间觥筹交错时,互诉亲情、乡愁。说不完的家乡事,道不完的故土情,对家乡更有一种归属感。
逢盛世才有隆重的乡村庆典。乡村庆典,不仅能塑造乡村形象,宣传乡村文化,提高村民素质,加快乡村发展,更能提高一个家族,一个村,乃至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陈建政:武水河畔

纪实影社画廊

纪实影社粉丝 专属福利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一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二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三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四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五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六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七期

联系微信:wsk382238759  dcy99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