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纪轻轻就查出胃癌?做过3500台胃癌手术的医生告诉你真相!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的身边发现很多二三十岁的年纪,却患上了胃癌,恶性程度都挺高!胃”,难道跟这届年轻人杠上了?

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中国癌症生存质量白皮书》数据显示,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肾癌等多种癌症都呈现出了年轻患者(15-39岁)比例不断增加的现象。

2020年12月,国际著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也刊登了一篇文章,发现在过去的40年中,中青年的癌症比例增加了30%,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者。这样看来,似乎在世界各个地方,都出现了癌症“年轻化”趋势。

如何能让更多人认识胃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首批健康科普专家田艳涛,2020年4月开始在抖音做科普。

他既告诉人们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胃,又告诉人们得了胃癌要如何应对,他用一年时间做了一本短视频版的胃癌防治百科全书,在年轻人聚集的抖音上,这位“暖胃大叔”收获了50多万粉丝!

“红酒养生对不对?”“常吃烫食容易诱发胃癌吗?”“喝茶能预防胃癌吗?”田艳涛的话题涵盖了他的专业领域与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他总是深入浅出,短短几十秒内就能阐明医学原理并给出科学的建议。

回答常吃烫食是否会诱发胃癌时,他说:“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食物、水温度特别高,会对我们的牙龈、口腔黏膜、食道粘膜、贲门或者胃粘膜造成伤害。”接着,他用烧伤后人脸的斑痕来比喻烫食对粘膜造成的不可逆的损伤。最后给出建议:“我们要把吃的食物控制在10度到40度,喝的水或者汤都要晾一晾,达到这个温度,我们再食用饮用。”

除了普及生活中的健康常识,田艳涛也时常将自己的问诊过程记录下来。遇到典型的病例,他会先征得病人同意,然后在办公桌上安支架、录制视频。作为肿瘤科医生,田艳涛还想通过他的抖音传递关于癌症的理念,以平常心面对并正确施治。

此外,田艳涛医生还专门梳理了胃癌最爱做的伪装:

1. 和胃炎傻傻分不清楚?

早期胃癌症状隐匿,容易跟普通胃炎混淆。有些患者甚至没有很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很多患者在被诊断为胃癌时,一上来就是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中晚期胃癌。

2. 晚期就算做手术,也很有可能会复发?

中晚期胃癌,即使做了外科手术,癌细胞转移复发的风险较大,5年生存率也仍低于30%。但如果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甚至可能达到治愈。

3. 年轻人一旦中招,病情更糟糕?

年轻人由于耐受力较好、细胞活性较高,病程发展往往比年纪大的患者更为迅速,凶险程度更甚!

如何揪出早期胃癌?
医生提醒:胃镜+病理检查!

胃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如果已经出现了症状,比如:暴瘦、贫血、包块、呕血、腹痛、黑便等,对不起!晚了!

我们自主发现是不太可能的,要靠“胃镜+病理检查”!不要因为怕做胃镜拿自己命开玩笑 。

胃镜可以直观地观察胃内病变的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两者结合才能更准确地“揪出”早期胃癌。

另外,胃镜还能对病变部分进行局部微创切除,达到治疗的效果,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胃功能,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如何养个好胃?田艳涛医生支招!

1. “三分治”:有了胃病要积极治、及时治!别以为胃不舒服是小事,不管不顾或自己乱吃药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恶化。

2. 根除幽门螺杆菌:查出有幽门螺杆菌阳性,不想发展成胃癌的话,最好根除治疗。

3. 做胃镜检查:不要因为怕做胃镜难受而逃避检查,现在已经有“无痛胃镜”了。

4. “七分养”:勤分餐、用公筷,这是目前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染比较有效的方法。

5. 吃得慢:一口饭嚼多少次好?提倡20~30次。

6. 吃得淡:虽说多放盐比较入味,但顿顿这么吃,日积月累,会悄无声息地伤害胃粘膜,胃会被腌坏。

7. 三餐要定时:胃酸的分泌是很有规律的,到了饭点,胃会自动分泌出胃酸及胃蛋白酶等,等待食物的到来。如果在该吃饭的时间不吃饭,让胃空等,胃液会聚集,胃酸浓度上升,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8. 别乱吃伤胃的药:有些药很伤胃,比如阿司匹林,激素(例如强的松、可的松等),退热、止疼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扑热息痛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9. 戒烟酒:烟酒对肠胃的刺激非常大,会加重胃溃疡、慢性胃炎。

10. 放宽心:整天愁眉苦脸的,胃也不好受。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慢性病。假如你真的得病了,也不要太恐惧、太沮丧,现在虽然没办法根治,但通过综合治疗和营养管理,人带瘤也能相对健康地活着。”他说,但现在很多人往往谈癌色变。

所以在“田艳涛医生”抖音视频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阐述癌症是什么、化疗是什么、医生与家属要以何种方式与病人沟通。

对于癌症,他倡导“坦然面对、正确待之”,一次又一次地解释化疗的原理、破除人们对化疗的误解,他甚至会将自己说服家属告诉病人真相的过程放在抖音上。

他说:“我希望能将对科学的信心传递出去,因为只有医患双方彼此理解、信任,才会在治疗中配合得更加默契,从而事半功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