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3种错误存放方式,混合保存、玻璃罐存,让好茶报废

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扫叶烹茶坐复行,孤吟照月又三更。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茶的好处,对于茶的喜爱亦是与日俱增。于是身边存茶的人开始变多,但是对于存茶他们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认为只要是一块空余之地就会可以存茶,不限于家里的任何地点。

并且在大众的认知之中,存茶好像是任何茶都能存,并且任何茶都能越存越好,越存越香。甚至有听说将红茶也存上三五年的,存成“老红茶”。

当然,我们打开所谓的“老红茶”就会发现它的状态委实不太正常,外形虽然没有异样,冲泡时香气却十分寡淡,茶味也不太纯正,有微微酸涩的滋味。

存“老红茶”只是红茶错误的存放方式之一,虽然说怎么存茶是各自的自由,但错误的存茶的方式终究是对好茶的亵渎。

01

红茶的错误存放之“越老越好”

六大茶类的发酵程度不同,茶性也就不同了,能够存放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有的茶类能够长期的存放,例如白茶能够存放十来年,二十来年;黑茶也是如此;而有的茶类能存放时间短,绿茶、黄茶这类茶只能存放一年时间左右。

那么红茶呢?红茶的存放期是多长时间,是不是也是能“越老越好”?

我有一个认识的茶友,被人忽悠,将自己的红茶存放了快3年才拿出来饮用,这一喝,发现茶的滋味全变。

六大茶类中,红茶不适合长久存放,并不是越老越好。放置时间过长,超过保质期的红茶,原本独特的香气与茶味也会开始走下坡路,风采不再。

所以我们在选择红茶的时候,要认真地挑选,不能盲目地去追求年份。

红茶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视“发酵”环节的,茶叶被采摘下来后,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经过发酵之后,红茶内含的多酚类物质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转化。

转化后的茶叶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进而产生了红茶独特的风味。但是也是因为红茶的制茶工艺,红茶不适合长期的存放,要抓紧时间,在适应期到了后尽早的饮用完毕。

红茶如果长期的储存,红茶内部的芳香物质就会受到损伤,红茶的香气变弱,内里的茶红素、茶黄素等茶味物质也会流失,茶汤滋味变得寡淡。

所以为了不白白的浪费好茶,我们要抓紧茶叶的最佳赏味期。红茶的赏味期是18个月,也就是我们要在1-2年左右的时间喝完红茶是最好的,那时候的茶汤香气馥郁,滋味醇和。

02

红茶的错误存放之混合存放

茶分六大类,各类之下又有多种小类,且各类别的茶叶之间的滋味也不大相同。所以对于茶,大家不免有“博爱”的心理,想要将不同滋味的茶类都尝试一遍。

于是,买茶的时候,所有的茶类都会买上一些,什么金骏眉、滇红、正山小种等,都要收入囊中。但是等到这些茶叶回家后,问题也就出现了,零零落落的茶叶左一袋,右一袋,存放的难度提升。

面对这些茶叶,茶友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主意,将所有的茶叶都一起存放在大茶罐中,好像既可以避光,也能有很好的密封效果。

但事实肯定没有这么理想,这样存茶,时间久了,再拿茶叶来喝,就会发现茶罐内的红茶的滋味都变了,好像各种茶叶的香气与滋味都有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茶味不再纯正。

原本各有特色的红茶,风味混淆,归为一类,没有了以前的特色。花要百花齐放,思想要百家争鸣,茶味也要多姿多彩,保留各自的特点。

“串味”是我们家庭存茶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串味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将红茶与其他有明显气味的食物放在一处,就容易串味;又比如将红茶与味道重的化妆品同放也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在存茶时,要让茶叶拥有各自的单间,各司其位,互不干扰。并且要用食品级的密封袋和瓦楞纸箱将茶叶分门别类的存放,以防止串味。

03

红茶的错误存放之玻璃罐存放

不知道大家是使用什么容器进行存茶的,据我所知,是有一小部分的茶友会使用玻璃材质的容器来存放茶叶。

有一些是因为之前会喝一些花茶,如玫瑰茶、荷叶茶等,就会使用玻璃材质的器皿,还有一些是因为玻璃材质的器皿通常颜值都较高,摆放在家里也能提高整体的格调。

这类茶友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一般只是单纯地认为,存放在玻璃材质中可以很方便地观察茶叶的情况,也能作为展示。

但其中这样对于红茶来说,是会加速红茶的内质流失,进而加快红茶的变质。长期的暴露与光照之中,红茶的内在的芳香物质、茶红素、氨基酸等物质,都会因为热量和光线而流失。

于是原本应该是有着馥郁果香、花香的红茶香气渐渐地变淡,而后原本甜润醇和的茶汤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寡无,再之后玻璃器皿内的红茶,品质开始下降。

存茶的诸多要素中,有一条就是要让茶叶处在在封闭、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光线的直射。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对于温度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温度上升,芳香物质就会被点燃,凭空的被消耗,导致红茶风味受损。

因此,在我们收到红茶之后,不能贸然地将原有的包装袋拆卸、丢弃,而是要保留住它原本的包装,后再将其放在通风、避光、干燥的空间内。

当我们在耐心等一杯红茶,肯定不希望得到的是一场空。因此我们在存红茶时,要规避存茶的误区,了解红茶的内在特点,方能不辜负茶的千辛万苦,不错失好茶。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