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醒,那些神奇的方法,就别再看了

我在读书群,经常有人兴奋的找到我,说堂主我现在终于认清现实了,想的在多不去行动,永远都不能改变自己。
然后开始向我分享学习经历,我听了半天,他只是在学习各种方法,并没有真正去要做的事。
想读书,看了很多如何读书的方法,想写作,收藏了很多如何写作的方法,想思考,购买了很多教你如何思考的方法。
只有一件事没做,就是要做的事本身,没有操作起来。
如何看书的书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读几本。
写作的方法学了不少,实际并没有写出几篇文章。
我遇到类似的情况,很大头,虽然大家很努力的在改变,但这样下去,只会把自己给害惨了。
在你没有实践经验的时候,哪些看似厉害的方法,就别看了。
第一,开始应该是真正的去做事,想办法做下去,还没开始做事之前,学太多方法只会给你带来压力。
书还没读1本,先看10本读书方法的书,电影阅读,速读,各种神奇的读书方法,说实话有点方法泛滥了,带了108个菜刀,就为切一根黄瓜。
还没开始切,用哪个刀都把人纠结死了。
第二,你没有能力,去发挥出里面的方法,好方法不重要,适合自己阶段的方法才重要。
我反复提醒过,想读的快,就是多读,你有知识背景,里面的知识你都了解,自然就读的快,任何方法都无法跳过。
书本知识都不懂,指望一个技巧,无论你怎么跳读,不懂就是不懂,只是30分钟读完了有什么用,不是一个追求理解和启发思考吗?
我的输出风格是,尽量把思考过程展现出来,完全跟着读下来不容易,需要花费一点脑力去理解,有不少读者拿我的文章训练思考。
这个输出方式跟当下的内容完全相反,都喜欢遇到某个问题,直接拿到答案解决,需要什么技能7天就能学会,喜欢直接的反馈,喜欢简化式总结。
1、常见的3个学习方式
第一,收藏
比起学习本身,我们更加喜欢收藏,别人的读书笔记,学习策略,方法干货,虽然从来没有去看,但是收藏那一刻心里是满足的。
第二,精华
你多久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了?
现在正常读完一本书,都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懂学习的笨人才这样做。
比起自己去读书,更多人喜欢听书,一篇文章讲透一本书,5分钟视频说完一本书。
第三,简化
不要给我说论证,不要给我讲道理,我要最简单,最傻瓜式的理解,越通俗易懂越好。
最好是看完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听完一段演讲,学到一个理论。
追求快捷,追求简化,追求速成,催生出了目前的知识付费市场,有人喜欢快速,有人喜欢精华,有人不想浪费时间,就会有人满足这些需求。
听书,拆书,读书笔记分享,干货提炼,一篇文章学会一个领域,7天搞定英语,5天学会投资,30分读完一本书,通过碎片化学习来满足大家的知识焦虑。
这么着急得到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时间管理,每天有更多的时间真的利用好了吗?
2、只有表象认知
现在学习快是快了,但是好像只剩下快了,我经常在群里给大家说,无论你写的文章有没有道理,最后读者统统都记不住。
就好像现在问你,上周看的10W+爆款文讲了什么?
不知道,记不住,没印象。
大家都享受学习的快感,看完是好像提升认知和见识了,但真正用在现实改变生活的很少,只有一对概念,理论,模型,除了吹牛能用其他很难用到。
拿这些概念去找老板去聊聊看,他以为员工脑子出问题了。
对知识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象,说起什么都知道,但是只有几个名词,至于这个名词背后的理论背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下不适用?有没有反向案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些统统不知道,甚至换一个场景,去掉一点元素,连最基本的理念都不认识了。
看到什么知识,都敢说,啊,你说这个知识,不就是XX吗?
然后就没有然后,他低头继续看小说,回去玩游戏,只剩下一个清醒的你,尴尬的站在原地。
只有表象的学习,都只是自我YY。
3、读多快,真不重要
说点读书的实话,在外面说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又怕大家吃亏,就在这里讲讲。
关于速读的问题,真不必追求30分钟一本书,除了折腾怎么没有什么意义,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
30分钟读一本书,只能粗略的看一遍,就算天生丽质的人,也只能有个大概印象,甚至连框架理论都理不顺。
如果速读是为了,通过大量阅读获得新知,对有些细节不在意,只要其中精华脉络。
那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听书,而不是自己笨笨的去速读。
一本书听完25分钟,其中精华脉络清清楚楚,而且办个年卡还便宜,那个更轻松的获得一目了然。
如果追求量,听书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速读看完记不住,没有时间思考,这样读出来不知道有什么价值。
总结3点:
第一,普通的想读书,慢慢读,正常读就够用了。
第二,速读如果是想快点获得书中精华,听书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想真正获取一个领域的知识,随便一本教材好好吃透,比读10本略略翻看更有营养。
就算你真的想速读,也不用花钱学,随便买一本书讲的都差不多。
读书关键在思考,而不是读本身。
4、学习是一个疏通过程
读书思考的重点是打通“读-想-写”的过程。
大家都在说的无效学习什么样?
一直在盲目的看,每天收藏10篇,很多好文章看到一半觉得好,先收藏为敬,以后再看。
可惜这篇文章,再也没有等到你打开它。
只有看的行为,看多了大脑会把你看到的东西当垃圾过滤掉。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处理信息,眼睛每天传送给大脑的信息非常多,如果什么信息都处理一遍,大脑早就死机了。
为了避免大脑信息过载,大脑带宽会自动屏蔽掉一下,它认为不重要的事,只是跟着你的注意力挑选信息。
如果你专注的看电影,就无法发现电影院什么时候坐满的。
大脑处理不过来,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只给一定的信息量传送到大脑,在你精力足够好的时候去解析他们,大脑再把这些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每天读一点,坚持每天读,读一点解析一点,转化一点,输出一点。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输入--处理--输出”的闭环。
这个学习闭环的核心就是思考。
把看到的信息,使用思考分析理解,通过关联组合旧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理解,通过输出的形式,把零散的思考理顺。
这个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些速读和量都起不到作用,真正有用的是,如何更好的处理信息。
学习就是让自己和知识产生关系,怎么产生关系,就是用思考链接起来。
写在最后
我们读书会,一直坚持倡导读书是为了思考,读书笔记不是抄书,把书中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有什么意义。
无论是抄书,还是背诵都是过去的学习习惯,认为记住才是学习,记住了就是学会了。
如果是应付考试还行,在现实世界需要的是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没有人在意你是否记住。
只关注你有没有解决问题,有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能不能分析出解决方案。
遇到问题跟老板背诵书,老板不马上开掉你,管你是记住的还是网上搜的,他只看最终的结果。
如果一件事做成需要20年,那你早点走完这20年,就是最好的捷径。
不要妄图跳过,花费脑力,体力,精力的学习,这个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学习就是反人性的,学习从来不是寓教于乐。
··················读书·思考·行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