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发生的这件事,让乾隆逼死两位总督,大开杀戒从此黑化
乾隆皇帝是中古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而且还是对现代人影响力最大的皇帝之一,因为电视剧里的太多清宫戏,一大部分都是在说乾隆。
从《还珠格格》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再到前几年大火的《延禧攻略》,你会发现乾隆不仅仅是在位时间在所有皇帝中名列前茅,而且到现在为止依然对我现在的生活有影响力。
所有的影视剧中,都会把乾隆描绘成一个非常有仁德的皇帝,而且是风流倜傥气质不凡的那种,动不动下个江南,见个夏雨荷什么的来段艳遇。
整体上,乾隆的印象差不多跟历史上是差不多的,乾隆也可以为之,不要落得跟父亲雍正那样的恶名。
但是执政六十多年的乾隆,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作为皇帝,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手段呢,尤其是要稳固权力的话,就必须有雷霆手段,这方面乾隆十三年是个分界线。
乾隆十三年之前,乾隆是个完全按照儒家道德行事的皇帝,办事也比较倚重老臣,但乾陵十三年之后,乾隆性情大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黑化了,迅速杀了一批人,牢牢地把握着权力,清朝的皇帝专制也达到了顶峰。
那么乾隆十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让一向以儒家仁义标榜自己的乾隆会突然黑化呢?
乾隆十二年除夕之夜,乾隆的第二个嫡子,他和富察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永琮死了,到这个时候他和富察皇后的两儿两女,就只剩下小女儿还活着了。
第二年春天,富察皇后在出巡途中感染风寒去世,中年接连丧妻丧子,再加上第一次金川之战进展不顺,乾隆的伤心和抑郁可想而知。
回到京城后,乾隆皇帝用极其高的规格操办皇后的葬礼,不但自己辍朝九日,还要求全国官员按照礼制守丧二十七天,更夸张的是,规定全国100天被不准剃头。
但是乾隆却发现,葬礼上很多事情都做的不好,比如说诏书和印章都做的比较粗糙,祭祀用的桌子和食物都不干净等。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大的错误,但是心情郁闷的乾隆,决定要大开杀戒,震慑一下天下的官员,先是刑部吏部还有光禄寺的大批官员受到处分。
而且湖广总督跟两江总督,还因为对于丧礼期间,乾隆的规定不认真执行,直接被勒令自杀了,这可是妥妥的两位封疆大吏呀,仅仅是因为在丧礼期间的一些礼仪问题,居然就被勒令自尽了,这很明显是在小题大做。
跟下面的事相比,勒令自尽都算是好的了,因为自尽本身就是一种体面的死法,但对于当时在前线的讷亲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讷亲是前朝旧臣,乾隆对他非常信任,他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遏必隆,但是这个讷亲居然谎报军情,而其事情败露后还企图自杀。
怒不可遏的乾隆,借着这次丧礼上大开杀戒的机会,干脆把事儿做绝,直接派人拿着讷亲祖父遏必隆当年用的匕首,在路上就把讷亲给就地正法了。
这在清代可是非常严重的,官员做到一定级别,就不会如此轻易杀掉,就算是杀也是赐他自尽,但是像这样的死法,完全就是在羞辱讷亲。
经过乾隆十三年的这一番严厉的操作,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他们终于看到了那个温和外面下的乾隆,露出了最凶残的獠牙。
乾隆跟富察皇后感情很深,借着皇后的葬礼,乾隆终于露出了他的另一面,甚至有点黑化的感觉,各种旧臣都不再重用,完全提拔那些自己信任的人进入军机处。
帝王的感情是复杂的,不能说乾隆十三年的这场风波完全是富察皇后的死引发的,但是富察皇后的死的确是让乾隆很伤心,在悲痛之中性格的狠辣面大爆发,幸好这次黑化之后,乾隆似乎并没有一直这样下去,整体秩序又恢复如初,要不然乾隆可能会留下一个跟雍正一下的骂名。
尤其是乾隆在对待老臣张廷玉的问题上,尽管也是百般刁难,各种推诿,最终还是给了张廷玉雍正答应他的待遇,这也是乾隆名声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出名的那些大臣,乾隆还是比较宽容的。
仁君也要有霹雳手段,乾隆盛怒之下,变得跟雍正一样恐怖,幸好能及时收手,没有产生更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