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活动时入展作者的食宿问题
目前,中国书坛大部分人都不知晓四十年前由“中国书法协会筹备会”在1980年5月11日于辽宁美术馆(沈阳)曾经举办过一次盛况空前、影响深远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展活动,因为非常成功,7月13日又迁移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享誉海内外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巡展)活动。因为这两次“国展”的成功举办,发现、团结并凝聚了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书法、篆刻作者,许多入展者也由此一举成名,并成为中国书坛的中坚力量,有的还相继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等。李文放先生作为198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国展”的发起人、创始人与评审委员会主任,可谓掌握着全部入展作者们在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生死大权,因为她老人家的高尚人格,仁慈、正直的品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才发现、提拔、栽培了当时的一批入展作者,如(排名不分先后):舒同、楚图南、张爱萍、赵朴初、周而复、邵宇、叶圣陶、启功、张伯驹、董寿平、尹瘦石、李可染、黄苗子、沈鹏、康殷、康雍、王遐举、刘炳森、苏士澍、王学仲、孙其峰、王个簃、谢稚柳、胡问遂、周慧珺、任政、赵冷月、王蘧常、庄久达、陈佩秋、方传鑫、周志高、李尔重、王朝瑞、林鹏、陈巨锁、杨仁恺、郭子绪、聂成文、沈延毅、姚俊卿、丛文俊、段成桂、张天民、游寿、朱复戡、魏启后、鲁萍、朱学达、李子昂、蒋维崧、高小岩、陈天然、王澄、林散之、刘海粟、田原、武中奇、徐利明、沙曼翁、尉天池、萧娴、费新我、陈大羽、赖少其、张良勋、方绍武、马世晓、姜东舒、林剑丹、沙孟海、王冬龄、刘江、骆恒光、祝遂之、郭仲选、陶博吾、尹承志、邱振中、潘主兰、陈奋武、刘艺、邓少峰、钟鸣天、吴丈蜀、曹立庵、商承祚、麦华三、梁鼎光、潘佛章、秦咢生、张邦彦、朱乃正、石鲁、刘自椟、方济众、曹伯庸、薛铸、刘正成、江友樵、李半黎、何应辉、杨铭义、康庄、吴善璋、柴建方、郭守中、骆晓山、马国权等人,同时也为第二年(1981年5月)正式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奠定了基本会员基础。从相关研究资料来看,正式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参会会员代表均为“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入展作者(佟韦除外)。但是,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与其他中书协历届领导以及理事们所提供的史料、书籍以及报道中均未提及过这段被尘封已久的书坛历史。“中国书法家协会”并不是天生的,它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有其创办始末与蹉跎岁月,因此,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曾经为中国国粹书法篆刻艺术发展事业无私奉献、不图名利、辛勤耕耘的书坛先辈们,笔者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立场,才对中国书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长期追综调查研究,期间虽然有支持者,有保持中立者,甚至有反对者,但笔者自始至终“不忘初心”,会更加纵深研究这段永世难忘的中国书坛创始细节过程,力争填补此研究领域里的历史空白,并还历史于本来面目。
笔者在以前的数篇调查文章中已经一一列举了创始人李文放先生为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作出的艰辛努力以及相关事实证明与依据,但还需要深入关注的是,1980年5月从全国各地到达辽宁沈阳市的许多入展作者都分别住在哪些招待所和宾馆(旅馆)?有无当时的登记记录?他(她)们是如何到达沈阳的?一日三餐是如何解决的?是吃“大锅饭”还是各吃各的?因为当年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粮食固定供给,大家一视同仁,谁也没有特权。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只供应27斤左右(北方还分细粮和粗粮),每人每月还有肉票、油票、布票、糖票等规定,主要是各省市有各省市的地方粮票(版式与颜色在设计上不尽相同),跨省市的则需要持“全国通用粮票”,否则很难吃到饭。因此,到辽宁沈阳市的这些外省市(包括北京市)入展作者每天是如何吃饭用餐的呢?展览活动期间由谁牵头安排和接送人员?期间有没有开过类似“庆功宴”或举办过“酒会”、“答谢宴会”等?日本书法家川上景年先生等来华人员是由谁邀请的?他们在辽宁沈阳的吃饭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创始人李文放先生和工作人员们在进行征稿、评审、装裱、布展以及开幕式期间是如何生活的?尚待笔者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如果有知情者,欢迎提供当年真实的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佐证(请勿虚构事实)!
中国书协创始人、评审委员会主任李文放先生
宋伯平撰写的纪念恩师李文放先生文章
舒同先生入展作品“书签”
李文放老师入展作品“书签”
赵朴初老师入展作品“书签”
周而复先生入展作品“书签”
启功老师入展作品“书签”
李铎老师入展作品“书签”
邵宇先生入展作品
沈鹏先生入展作品
刘炳森先生入展作品
苏士澍先生入展作品
董寿平先生入展作品
张伯驹先生入展作品
李可染先生入展作品
王学仲先生入展作品
孙其峰先生入展作品
林散之先生入展作品
沙孟海先生入展作品
王个簃先生入展作品
吴丈蜀老师入展作品
刘海粟先生入展作品
王蘧常先生入展作品
周慧珺老师入展作品
杨仁恺先生入展作品(评委之一)
周志高先生入展作品(评委之一)
赖少其先生入展作品
费新我先生入展作品
王朝瑞先生入展作品
赵冷月先生入展作品
石鲁先生入展作品
朱复戡先生入展作品
商承祚先生入展作品
朱乃正先生入展作品
吴善璋先生入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