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难忘 || 回家的路(第369期)
回家的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那个回家的路,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可在每个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的人们心里,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美的风景。因为那条路的尽头,是安放你疲惫也接纳你忧伤的地方,是给予你温暖也抚慰你心灵的地方。外面的风景再美,也敌不过回家的那条路。时刻记得回家的路,带上爱和期盼,踏上那条风景最美的路,一路向着温暖出发。
文/草堂子
导语/林小菲
朗诵/梁轩诚
回家的路
路,古人云:从足到各,道路也。只要有脚能行走,你便与路结下一生的缘。人的一生要踏过很多条路,我们从未去计算,也从未过去思考。甚至我们早已忘却走过的许多条路,但始终忘记不了回家的路。不论你身处哪里, 繁华的都市也好,寂静的乡村也罢,还是幽静的深山低谷,记忆最深刻的还数回家的路。
瞧,家门口的这条泥土路。“吧唧,哗啦啦”,一群孩童跑过,这是塑料凉鞋踏过的声音。一阵风过后,路上刮起一层土灰的味道。夏天的土路随着起劲的脚步带动一粒粒尘埃一起飞扬,孩童的脚步是跳跃的,是轻快的,雀跃的心情不言而喻。“吧唧,吧唧”缓缓踱步的是脚穿拖鞋的成人,稳重而有力的步伐,即使步行缓慢也难以掩饰身体的刚强与力道。“啪呲啪呲”是肩挑扁担的步子声,随着脚步的移动,扁担也一闪一闪的跟着节奏上下颤抖,浑身使不完劲的汉子们挑水回家喽!桶里的水噗掩噗掩洒了一路,喂饱晒了一天的尘土。
看,路边的枯草上结了一层白霜,踩上去软软的、绵绵的。鼻孔冒着粗气的孩子们,一张嘴就能呼出一团热气,你追我赶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啦。泥土也被冻僵,拖拉机压过的坑洼里垫过些许的砖块与炉渣,自行车不小心驶进去就会栽跟斗。再遇上雨雪天气,满路就会泥泞不堪,孩子们常常挪移沉重的步子,回到家两脚总会沾满稀泥。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拖鞋刮泥,或是在炉火边烤鞋。雨雪天鞋进水是常有的事,脚冻的生疼起了冻疮,坐在火炉边端着碗烤着脚,品味母亲热腾腾的饭菜是多么幸福与知足啊,火光温暖了孩子的脸蛋,照亮了母亲的笑容,心中也开始敞亮起来。
赶上好天气,就有四轮拖拉机拉炉渣铺路。远远的听到“轰隆隆”声,扔下作业,一手提着竹筐一手拎着火钳追赶出门了。从家门口这头追到那头,每到坑洼处拖拉机都会倒下一堆炉渣,然后驶走。孩子们迅速用火钳在炉渣中翻找着煤球儿、煤块儿的,拾完一堆追赶下一堆,拾得越多冬天家里的火炉就越旺,可要省下不少蜂窝煤了,于是这种伙计全全交托孩子们来完成,跑得快还力所能及。
记不清是哪一年,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再也不会在雨天脚沾泥了。学校里依然不少同学脚上 、裤管上沾满了稀泥,于是我们在她们面前得瑟干净的鞋与裤子。后来,自行车成了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白色的双星帆布鞋那时成了我们的最爱。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一年四季天天白鞋。记不清在回家的路上走了多少个来回,骑行了多少公里,多少个春秋。也不记得从何时起,回家的路开始一周只走一个来回,到后来的半年一个来回, 也因此回家的路变得遥远与漫长。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回家的路越来越宽敞,可是走路的人却越来越少。摩托车、汽车代替了步行与自行车,也减少了乡邻与孩子们在路上逗留的机会。回家的路变得寂寞了,脚步也开始快节奏。于是我们不再关注路上是否有积水,是否有坑洼,是否有同行。我们关注的焦点仅仅是前方是否通行,是否堵车。
如今也没人告诉我,回家的路又变了。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形道,绿化带等,相伴了马路几十年的水杉也不知何时消失了,转而变成了路灯。某一天站在马路十字找寻记忆中的影子我无处问津。这分明是南方城市的街道吧,但它的的确确是儿时回家的路。夜里,一束路灯的光线照进卧室,我寻着灯光望去,它照亮了夜行人们的路,可夜行的人们寂静了,留下仅有的灯火与车流。
成年后,回家的脚步不再轻快。变得沉重而急促了,原来刚劲有力的青年如今也步履蹒跚,言语中分明多了距离与淡漠。路明亮了内心却黑暗了,是什么让我们改变?是亲情、压力、心小了还是时间?我们无法道清,可回家的路还是从前的路,只是变得花哨了,难道就这样迷路了?脑子里百转千回留下的始终是儿时的记忆,是谁改变了这一切?回答是时间。时间加速了城市化进城,淡漠了我们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脚下的路看似平坦明亮的,心中却走的蜿蜒曲折,艰辛与不易。
人生路漫漫,路的平坦与否,明亮与否,全部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雪亮了,夜,即便伸手不见五指,依旧是敞亮的。无论你有多少个家,有多少条回家的路,只要心中回家的路如初,你始终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