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大雅·泂酌》/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435期)

天语说:

周代由周文王、周武王奠基,到了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对《大雅·泂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来有争议。根据诗意,这可能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疑似与《大雅·公刘》同在一个宴会上,人们对公刘的颂歌。而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这是歌颂统治者能得民心的诗,具体指谁,史无确证。"

《毛诗序》云:"《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
程俊英《诗经译注》所说"这是歌颂统治者能得民心的诗,具体指谁,史无确证"。
高亨《诗经今注》所说"这是一首为周王或诸侯颂德的诗,集中歌颂他能爱人民,得到人民的拥护",还是比较圆通的,今从之。
据《礼记·表记》记载,孔子对《诗经》中这句话做了这样的解释:“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孔子的意思是说执政者要使民众既能够感受到父亲般的尊严,又有母亲般的亲切,这样才可以做民众的父母。在其他典籍里,还记载有孔子从不同角度对“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所作的阐述。
原文:
大雅·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
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注释
⒈泂(jiǒnɡ):远。
2.酌:古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
3.彼:那个
4.行(háng)潦(lǎo):路边的积水。
5.挹(yì):舀出。注:灌入。兹:古同“滋”,增益;多。
6.餴(fēn):蒸。饎(chì):旧训酒食,非。毛 传:“餴,馏也。饎,酒食也。”餴饎:煮饭做酒的意思。
7.岂弟(kǎi tì):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据《吕氏春秋·不屈》所载惠子"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数语,则在此特训为恩德深长广大。
8.濯:洗。罍(léi):古酒器,似壶而大。
9.攸:所。归:归附。
10.溉:通"概",一种盛酒漆器。王引之《经义述闻》:"'溉'当读为'概'。概,漆尊也。"
11.塈(xì):毛传:"塈,息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按:《方言》:'息,归也。''民之攸塈塈'谓民之所息,即谓民之所归。"
译文:

远舀那个路边的积水,把那个水缸都装满,可以煮饭菜也可酿酒。君子高尚敦厚的品德,才可真正成为百姓的父母。

远舀路边积水坑,舀来倒进我水缸,可以把酒壶洗清爽。君子高尚敦厚的品德,百姓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

远舀路边积水洼,舀进水瓮抱回家,可以洗涤和抹擦。君子高尚敦厚的品德,百姓心悦诚服归附爱戴他。

天语赏析:

这是大雅中较短的一首诗,对这首诗主旨的解说,各家之见颇有差异。从诗的内容来看是召公教导成王的诗,核心是治理天下要以民为本,强调了民生的重要性。全诗三章,每章五句,重章叠句,反覆歌咏。

首章诗人从远处流潦取水为兴句,其意在于,以水在生活中的重要,象征君子“为民父母”,君子在百姓心目中地位的崇高。作为执政者要敬从天意、安国保民。“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泂:远。酌:古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彼:那个。行(háng)潦(lǎo):路边的积水。首句的意思就是说用一个酒器去舀路边的积水洼里的水。挹(yì):舀出。注:灌入。兹:古同“滋”,增益;多。餴饎:煮饭做酒。旧训酒食,可以蒸菜也蒸饭。第二句的意思是把那个水缸都装满,可以煮饭菜也可酿酒。“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才可真正成为“民之父母”。也就是说君子高尚敦厚的品德,好比百姓的父母。

二章诗人继续以从远处流潦之水起兴。“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流潦之水本来浑浊,且又处于远方,本来很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如能舀过来倒进自己的水缸,就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洗濯酒器,成为有用之物。“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攸:所。归:归附。这正如远土之民,只要君王施以仁义,便自然可以使他们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

三章与前二章节相同,只是换了两个字而已。“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远舀路边积水洼,舀进水瓮抱回家,可以洗涤和抹擦。“岂弟君子,民之攸塈。”君子高尚敦厚的品德,百姓心悦诚服归附爱戴他。荀子礼论篇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彼君子者,故有为民父母之说焉,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而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根据史料记载:召公在周公摄政期间是成王的老师,很得成王信任,成王在死前还托孤给召公。可见召公的地位与周公相差无几。

大雅·泂酌这首诗很短,一般人认为是召公所作,来劝誎成王的。我们从诗歌表现的内容来看,也确是如此。《毛诗序》云:"《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当然了它的核心就是治理天下,应该以民为本。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召公告诉成王,要承担振兴周王朝的重大使命,就要有敬天秉德的爱民品德。只要君王施以仁义,便自然可以使他们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对此,方玉润有如下发挥:"此诗总是欲在上之人当以父母斯民为心,盖必在上者有慈祥岂弟之念,而后在下者有亲附来归之诚。曰'攸归'者,为民所归往也;日'攸塈'者,为民所安息也。使君子不以'父母'自居,外视其赤子,则小民又岂如赤子相依,乐从夫'父母'。故词若褒美而意实劝戒。"此诗一直在强调执政者要使民众既能够感受到父亲般的尊严,又有母亲般的亲切,这样才可以做民众的父母。此诗借生活中常见小的事物起兴,且重章叠句,反覆歌咏。在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天语小诗:
为《大雅·泂酌》而作
文:闻天语
那是一颗明珠
在历史的
苍穹上闪耀
璀璨的光芒
如同一个巨匠
用文字创造
精神的辉煌
我感叹
我敬仰
他的功绩
万古流芳
他的思想
源远流长
那就是
博爱的光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