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人瞧不起的3个“下九流”职业:尤其第三个,现今备受追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孔子曾将人分成上中下三等,当然并不是指个人出身、从事何种行业,而是指个人的天赋和学习态度。在古代,古人确实因出身和所属行业,被分为了上中下三等,既有上九流也有下九流,而处在中间的人获得的评价不好也不坏。

在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而且无论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还是现代的文学创作中,三教九流都作为常客出现。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释义,最开始指的是宗教、学术流派,此后泛指“上中下”三等人,近代则指代形形色色的人。

据史料记载:“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儒教可以追溯到尧舜禹的五教,不过“儒教”这个词,在《史记》中才开始出现,里面是这样记述的:“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汉朝之前,历朝历代比较推崇的,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提倡休养生息。不过,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对于传统宗教的教义进行了新的解说。

董仲舒上书“天人三策”,指出儒教信奉的神是“天”,凡间的“天”指代的就是“天子”,于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在董仲舒的努力下,周公、孔子的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传统儒教的基础,随后传统的国家宗教彻底被儒化,儒家文化得以脱胎换骨,这也是儒教真正的开端。

道教虽然在东汉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才逐渐完善,这个时候佛教也已经传入我国。公历纪元前后,佛教经帕米尔高原传入我国,由于部分教义和道教有共通之处,所以起初两家宗派还是能够友好相处。

不过,随着佛教影响力的扩大,道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于是两家有了冲突。不过,两家的兴盛,均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争论获胜的一方,会获得皇家的支持,争论失败的一方有时候甚至会遭受毁灭之厄运。

520年,道士姜斌和僧人昙无最进行道佛之争,姜斌由于辩论失败,惨遭流放;不过,在我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三武灭佛”,不仅仅因为道佛之争,还因为统治者的喜好,以及出于国家方面的考虑,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道佛之争从汉至明清从未衰退过。

最开始,九流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过随着朝代的更迭,才慢慢的有了上中下山等人之分,每个朝代都有些微的变化。清朝时,上九流指的是帝王、圣贤、隐士、文人、武士、农、工、商、仙;中九流指的是相命、郎中、丹青、举子、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则指的是剃头匠、吹手、戏子、走卒、脚夫、木匠、盗、窃、娼。当时,被人瞧不起的有3个“下九流”职业,现今却富得流油,尤其是第三个;这三个职业分别是剃头匠、木匠、戏子。

第一个是剃头匠,《万孝子割股议》曾这样记述:“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虽然清兵入关以后,迫使汉人剃发易服,但是头发仍旧在民众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如今,一些高级的理发店,做一次头发的费用高的简直离谱,有时候甚至还要预约。

第二个是木匠,虽然在古代木匠作为手艺人,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在清朝的时候,却仍旧被评为了下九流;如今比较厉害的木匠,每月到手的工资非常的可观。第三个是戏子,在古代一直都社会低下,通常都是迫于生计等原因,才会从事这一行。

如今,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被称之为艺人,而且这些人还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很多的人挤着入这一行,如果能得到某位导演的提携,来钱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还可以名利双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