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时,说明你进入了“低配的人生”
我们的身边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有一些是真心实意的朋友,但也难免会有一些虚情假意的朋友。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少了,那么比较可惜,你可能正在经历着一段低配的人生。
人生就如同一场长途旅行,在人生的旅途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会在中途下车,有些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而在这场旅途之中,朋友往往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最普遍的角色。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都离不开朋友。真心实意的朋友对你的生活和发展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作为你坚实的后盾,鼓励你、关心你,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保护你,只有真心实意的朋友才会最大限度地尊重你所有选择,而且他们也不会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外界因素而离开你或疏远你。
在现实的生活之中,我们时常会感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脆弱感。
表面上看起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际交往对象和朋友圈,似乎在某种程度来讲确实在扩大,但是那些可以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例如,在我们遭遇了打击或失败的时候,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想要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发现翻遍了自己的通讯录也选不出一个可以拨出的号码,在我们的通讯录之中安安静静的 躺着的都是那些“场面朋友”。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最终还是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自己独自消化自己的痛苦。
在心理学层面,所谓的“人际交往能力(Interpersonal Savvy)”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个体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交往之中所体现出的柔韧性,而另一方面则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之中,能否处理好那些与自身相关的感情问题。
关于友情的价值,10个人将有10种看法。有些人会认为,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比较自由自在挺好的,且并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友情亦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但是有的人却把友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颇有一种友谊第一,一声兄弟大过天的架势。
从我们基本的习得知识来看,友情是生活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项基本的感情维系和体验。
我们身边“朋友”的质量,直接地体现出了一个人的自身素质、社会层次与社交能力。而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他的人生毫无疑问的是失败的、低配的。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各种社交软件的风靡,我们会时常认为自己的朋友圈子在不断地扩大,朋友的数量也在的增长。
但是每当我们真的遇到困难需要朋友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吐露心声的朋友,在这茫茫人海之中,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敞开心扉的人,正所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观众始终比朋友多
心理学家认为,金钱是不足以界定一个人的价值的,要想界定一个人的价值,必须通过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比的形式。
所以,无论是对人类本性还是社会关系来说,人类是需要社交,需要朋友的。
“朋友”不仅仅只有表层含义这么肤浅的意思,它还包括着极大的信息量,但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之中,观众总是比朋友多。
所谓的观众,他们只是旁观你的生活,并不参与你的生活。所以,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会向这类人求助的。只有非常肤浅的人,才会在生活之中需要观众,而真正积极向上的人只需要朋友。
嵌入性理论
社会学中最为古老和传统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对“社会关系”的研究。在以前,人们往往会忽视朋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结构,尤其是在其精确化和可操作化方面。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曾经指出,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具有嵌入性。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老先生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用以强调和解释团体之间存在的界限性。但是对于那些团体关系是相同的,则应该优先考虑“团队格局”这个概念。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朋友的存在可以维系个体的心理平衡,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朋友圈没有朋友,他们的心理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他们将会体验到孤独且低配的人生。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ck, J. (2019). The personality trait that makes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around you. The 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