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石窟,最美的佛教壁画

我最早知道阿旃陀壁画是17岁在鲁美读书的时候。

从同学那里看到的,

五十年代印刷简陋图片模糊的画册,

也只是石窟壁画的小片段,

无限的喜爱透过黑白的图片已经刻在一个学画孩子的心里。

四十年后,

对阿旃陀石窟的向往一直都不曾减损。

在研究考察西藏古代壁画的日子里,

阿旃陀作为现存最完整的早期佛教绘画遗存,

作为古印度笈多绘画艺术的经典,

一直是西藏绘画研究的重要参照。

继犍陀罗艺术之后,

笈多艺术传播到整个亚洲的佛教地区,

阿旃陀就是笈多绘画的经典,

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造像度量经》成书的年代,

通过接续其后的帕拉王朝时代,

笈多传统也间接地影响了西藏早期绘画的面貌。

这次印度考察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亲临阿旃陀,

在画册里在网上我像是已经非常熟悉了梦里的石窟。

想不到,

走进石窟是从来不曾经历过的激动和震撼。

我被一千四百多年前这些残破的墙壁彻底征服了。

从公元前一二百年石窟开凿算起到六世纪后被荒弃,

在这个时间段里比较东方和西方,

阿旃陀绘画的成就应该是人类之最了。

迄今为止阿旃陀仍然是最好的佛教绘画。

构图的自由多变使得交错的时空中,

佛陀、菩萨、王子、天人活在故事里;

形象的真实丰富如写生一般的可信,

就像我在印度见到的老幼男女;

画技的活泼灵动全不是一般印象里东方绘画的拘谨勾勒,

复勾书写、积色塑造、立体渲染,

打通了西方的写实和东方的装饰。

无论宏观气魄和微观精妙。

都是印刷品和电子图片无法呈现的。

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是一个学不尽的宝库,

我将被阿旃陀改变。

最精彩的壁画主要集中在五到六世纪的石窟当中,

一号石窟集中了阿旃陀石窟壁画的巅峰之作。

本帖里的图片主要翻拍自一号窟。

这是最著名的持花菩萨,是阿旃陀石窟的“形象大使”。

这个深肤色的舞蹈女孩美到不可方物。

悉达多王子的故事以最美的方式进入一千多年以前的画面。

在佛祖降生的画面里,我们见到用美丽的人体表现摩耶夫人的早期形态。

沉思的脸美丽动人

天花板彩绘颜色如新

这三张图来自一幅被尘垢遮蔽的长卷壁画,是阿旃陀最早的作品,被保护在玻璃罩内。据考证是公元前一或二世纪石窟开凿时代的作品,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人物造型风格和服装打扮与桑奇大塔浮雕确有相似,也是如大乘佛教产生以前的艺术那样,没有出现佛陀的形象。

最为称奇的是这几个武士,写实程度可以堪比同时代的古希腊了。

在这个局部中可见后期作画的佛陀形象“打破”了最早的壁画。

被叫做“CHINA公主”的形象

阿旃陀石窟的雕塑虽然没有埃洛拉石窟的规模和数量,也是代表了笈多艺术的最高水平,在时间上与埃洛拉石窟首尾相接,预示着更精彩的石雕史诗的时代将惊心动魄地到来。

(网络文字)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正值中国西汉至隋唐),在瓦格拉河畔陆续开凿了29座石窟。这些石窟沿着高约76米的崖壁从东到西排列,错落有致,连绵长达五百多米。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38年在印度游历取经时,曾到过此地,并在『大唐西域记』对此处做过详细记载,时名“阿折罗伽蓝”。

公元五至六世纪笈多王朝时期,随着佛教诸派别的分裂及印度教的兴起,佛教在印度本土式微,阿旃陀石窟逐渐被废弃,当年繁盛的石窟寺院逐渐被荒草密林遮蔽掩映,再无人烟。直到英国军人史密斯于1819年偶然间的发现,才重现了这一沉睡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的真容。此后印度及英国画家纷纷来临摹阿旃陀壁画,阿旃陀石窟的声名才逐渐远播全球。

故事发生在1819年,印度德干高原上的一处悬崖边。一位专程为猎虎而来的英国军人约翰史密斯,从悬崖上发现有只大老虎伏在前方。他按耐住急躁的心情,架起了枪扣下扳机,可惜没命中。受惊的老虎随即跃下悬崖,渡了河消失在爬满藤蔓的岩壁之间。为了找寻老虎的踪影,史密斯拿起望远镜眺望对岸悬崖,不经意看见茂密的藤蔓间隐隐约约露出了仿佛石头建筑的结构。当地藩王听说后,派出大批人马清除岩壁周边的藤蔓,于是发现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阿旃陀石窟寺院群。

这位老先生带领指导我们参观埃罗拉和阿旃陀石窟,他的博学令人敬佩。

来源:喜雅艺术

(0)

相关推荐

  • 果阿到阿旃陀和埃洛拉

    果阿,阿朱纳海滩附近,15世纪的老教堂上浮雕着灵动的鱼群 霍斯佩特缤纷的蔬果鲜花集市. 果阿,夜晚酗酒欢歌的西方年轻人,自在的嬉皮士. 阿朱那海滩周三有色彩缤纷的跳蚤市场 羡慕果阿的神牛,三五成群,自 ...

  • 阿旃陀石窟,天国与人间在此接壤!

    (Ajanta Caves)阿旃陀(ā zhān tuó)石窟,<大唐西域记·摩诃剌侘国>称之为阿折罗伽蓝及石窟,是一个位于印度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位于马哈拉施 ...

  • 印度行之石窟

    提起印度的宗教,总会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有佛陀的足迹,有印度教众神,有耆那教的裸行苦行僧--人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造寺,顶礼,祈祷,约束着自己的行为--来到印度,见识了印度的石窟的规模,才真正体会到 ...

  • 敦煌的设计美学,致美的佛教纹样设计,图样...

    敦煌的设计美学,致美的佛教纹样设计,图样运用广泛参考.

  • 敦煌佛教壁画的色彩研究与应用

    石窟面壁:关友惠关晋文敦煌壁画临摹集 作者:敦煌研究院 一.色彩在敦煌壁画中的艺术价值 敦煌大量的壁画充分显示出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其色彩结构的规律性.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体现出极高的艺 ...

  • 世界艺术|敦煌佛教壁画的色彩研究与应用

    一.色彩在敦煌壁画中的艺术价值 敦煌大量的壁画充分显示出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其色彩结构的规律性.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我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发展演化进程.隋.唐时期 ...

  • 高清重现广胜寺震撼佛教壁画,流失海外绘画珍品跨越大洋首度出版

    20世纪前半叶,有大量在中国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杰作经一人之手流向海外,他自贫寒起家,只手创建了横跨中欧美三地的文物倒卖商业帝国. 此人便是卢芹斋. 卢芹斋的发家史,更像是半部中国文物远赴异乡,流离失所 ...

  • 麦积山石窟:携世俗之美的佛教艺术

    麦积山远眺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同时传入中国,在中央亚细亚与印度的交通要道上,古来营造了不少石窟,其中优美的造象与壁画,保存至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例如高昌的壁画,敦煌千佛洞的壁画和塑象,大同云 ...

  • 虽残美依旧-麦积山石窟壁画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最开始修建是在 ...

  • 央美教授改造'壁画村'惹争议!画得太抽象,村民看不懂!完工后村子收入却翻倍~

    ..... 农村 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 有更大的吸引力了 因为农村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没有拥堵的交通情况 不仅山清水秀.空气还倍好~ 很多人在周末都会开车到乡下 找家农家乐 惬意的休息两天 很多村子地理 ...

  • 央美教授改造''壁画村''惹争议!画得太抽象,村民看不懂!完工后村子收入却翻倍~

    ..... 农村 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 有更大的吸引力了 因为农村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没有拥堵的交通情况 不仅山清水秀.空气还倍好~ 很多人在周末都会开车到乡下 找家农家乐 惬意的休息两天 很多村子地理 ...

  • 【绘画】夺目之美的法海寺壁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的世界,可说是佛画的世界 佛画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佛的世界 --赵朴初 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完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法海寺壁画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