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孩子

2018已过近两个月,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来自2018的第一个惊喜是:冬令营不用中学小学同时开,三头六臂使不来。“2018年的那个寒假,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由于年前的假期相对较长,小学营开完之后接踵才是中学营(两营“背靠背”,也算是头一回了),营会结束,刚好是小年,不算耽误志愿者回家过年。

我给这次营会设定的主题是:赤子心。这个主题缘于:教育不是传授本领,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

当时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身,而孩童时代是最关键的时候。青少年的成长尤其受童年时期的影响,孩子越长大越呆滞,灵性一点点地磨灭,笑容一点点的减少,耐心一点点的流失,这一切,都需要回到儿童,如何让孩子做孩子,如何让人只做适合那个年龄段的事情而不是拔苗助长呢?

让孩子只做孩子的事,让童年有童年的欢乐。这是“赤子心”的本意,也是营会的出发点。

因此,无论是中学营还是小学营,我会反复地和志愿者强调:让孩子参与到课堂。

你不是一个人在上课,你的课堂里没有学生,只有相互的学习。学生参与越多,碰撞就越多,碰撞越多,光芒就越多。

在小学营有创意绘图、头脑风暴、绘本表演、舞蹈、外语歌曲……在中学营有脱口秀、关于早恋、角色反串、时事与我、诗词擂台……短短的六天,其实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的展现。

我们在做很多的教育尝试,为什么说还仅仅是“尝试”?打开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唯一的。况且当一件事还没有被定性之前,一切的可能性都会发生,而一旦这件事被“盖棺论定”之后,所有的余味就消失了。

一幅画最高的境界不应是满纸满格的笔画颜色,而是留白。一首诗最高的境界不应是如何唯美唯幻的文字,而是余韵。

在营会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放开自己!志愿者不以“教”为目的,而是把这场营会做成一场“Party”。只有志愿者放开了,学生才会放开,因为你不能站在台上颐指气使口沫横飞,却要求台下积极踊跃争相发言。

如何让孩子做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题。恰恰这次营会中,有这么一首歌:我只是个孩子呀,别拿我和别人比,我只是个孩子呀,给我多一些拥抱吧,我只是个孩子呀,请给我一枝画笔,我只是个孩子呀……

我觉得这首歌,就是营会的本身。不需要读文必得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不需要学音乐必得帕瓦罗蒂莫扎特。每一个文字都会有自己的力量,这个力量也许不大,恰恰就是这不大的力量,一次次地抨击一次次地敲打,才能打开孩子的窗口。

一蹴而就,看着似乎很容易就有满足感成就感,却往往“盈不可久”。让每个年龄段做该个年龄段的事,学习从来不是被禁锢在课本里的,生活、体验、经历才是最好的成长!无论你今年贵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