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如何吞噬掉你的创造力的?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5月4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劫持》。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师和神经治疗师玛丽·K.斯温格尔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创意力是怎样被毁掉的?”
α脑波
在日常生活中,大脑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脑波,比如:α脑波、β脑波和θ脑波等。
这些脑波是根据频率划分的。当你处理不同难度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发射不同频率的脑波以应对。
所以,脑力工作者看着是坐在桌子前没动,但是大脑却在迅速消耗着身体能量。
在这些脑波中,最特别的就是α脑波。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脑波都是交织在一起工作的。比如你的大脑在保持专注、思考和决策时,各种脑波都会出现。
但是唯独需要创造力的时候,其他脑波都消失了,就只剩α脑波。
科学家们发现具有高创造力的人的脑波与普通人不同。他们在下意识地获得创造力的时候,大脑会在大多数时间里使用α脑波。
比如,顶尖篮球运动员在投出绝杀球之前,大脑会产生大量的α脑波;著名画家在画出大作之前,大脑同样会产生大量的α脑波;歌手在训练中,随着能力一天天提高,大脑中的α脑波也会逐渐增加。
可以说,在创意领域,α脑波是顶级表现的基本要素。
但是,玛丽发现,α脑波正在变成稀缺品。
特质
质量和要求成正比。
α脑波是一种十分精细的脑波。只有我们在安静、安全且放松的状态下,它才会出现。
当环境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它都会像受到惊吓的小白兔,跑的无影无踪。
到玛丽那里咨询的家长非常多。
他们很想搞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艺术天赋。经过测试,玛丽发现基本上所有孩子控制艺术领域的脑区都是非常活跃的。也就是说,孩子们是有天赋的。
但是,有天赋归有天赋,玛丽还发现孩子们艺术脑区的活跃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反而消退了。
他们有天赋,但是对创造性活动没有任何兴趣。兴趣一旦消失,活跃的脑区得不到练习和滋养,就开始冷却。
那么问题来了,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
答案是:沉迷电子产品之后。
不管是游戏、短视频还是博眼球的新闻,信息轰炸把α脑波赶进了地洞里。孩子们每天重复着激动、兴奋的生活,收获了浅薄和烦躁。
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卡尔认为:爆米花式快感中隐约的痛苦自责,浪费时间带来的无意义感,无法自控带来的低自尊感。
 
渠道』
除了精细之外,创造性的α脑波需要一个确切的渠道来表达自己。
别管是体育锻炼,画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如果你给了α脑波一个施展的平台,那么收获只是早晚的事。
玛丽经常跟家长聊的一个案例,是后来成为奥运游泳选手的小女孩。
一个小孩,每天四点起床,五点到游泳馆训练,训练完成后才去上学。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很励志,但本质却是上瘾。
当她给α脑波一个施展的平台后,她就会对那种大脑状态上瘾。
所以,我们看起来的励志故事,不过是大脑从接触,到擅长,最后到上瘾的过程。那些凡是中途改变的人,都会感觉到大脑的阵痛,都得重新建立上瘾模式。
因此,使用电子产品也是一样的。
如果哪个孩子或者大人喜欢玩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或者电子游戏,想要彻底戒除,可行的方法只能是:戒断。
通过物理隔绝,当他们接触不到时,也就消除了成瘾的来源。
之后,为他们安排容易激发α脑波的安静活动,他们可能会重新建立更有益的上瘾机制。
总结一下,在脑波的视角下,你是不是更理解自己的行为习惯了?只有区分了有益的和有害的,给有益的上瘾提供环境,你会更容易成为理想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