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20年发现:饭量减1/3,人体…
关注我领取免费养生功法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有一种长生药、延寿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徐福遍寻天下。
但实际上,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所谓的“长生延寿药”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饭量减1/3,多活20年!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且让无极君给大家盘一盘。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和威斯康星大学分别做了两项关于“饮食和寿命”的独立实验。
实验以恒河猴为对象,而选择恒河猴的原因呢,就是人类与恒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基本一致。
NIA的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达到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而且30岁后其外貌和行为都没有衰老痕迹。
正在玩益智游戏的恒河猴
而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完成的研究也发现:减少进食量的恒河猴不仅外表更年轻,而且身体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基本为0。
在长达20年的观察研究中,每天控制进食量的猴子,死亡率仅为13%;而随意进食的猴子死亡率为37%,高出前者近3倍!
如果说以上实验对象虽然与人类极度类似,但毕竟是动物,那么美国塔夫茨大学营养专家苏珊·罗伯茨及其研究小组的成果,就更有说服力了,她的实验对象是人。
她们对218名21~50岁的参试者进行类似的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减少25%的人,血液中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s)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更低。
这一切总结而言,结论很简单:只需控制饮食,每次少吃一点,不仅寿命轻松延长20岁,没有衰老的痕迹,还能降低很多慢性病发作风险。
当然啦,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也想到了咱们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咱们中国老祖宗,也早就总结出来啦。
吃得少一点,就能获得长寿与健康,科学家已经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得出了结论,咱们不妨再看一下吃太饱会引起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1.吃太饱容易早衰
吃进去的食物在体内经消化代谢、氧化产生能量,但机体氧化反应中还会产生有害化合物—自由基,它能导致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从而引发疾病、衰老,甚至死亡。
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多,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人体老化的程度就越快,相反,少吃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延缓衰老。
2.吃太饱容易老年痴呆
吃太多,大脑中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的生子因子,它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促使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养供应不足、脑缓慢萎缩以及脑功能退化,最终会导致痴呆,从而缩短人的寿命。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3.吃太饱容易伤胃伤肠
如果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4.吃太饱容易伤肾伤骨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还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5.吃太饱容易引发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卫生计生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介绍,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有人会说,如果连吃饭都不能尽兴,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其实不然,能够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活得健康,才会有更长久更持续的乐趣。
饭量减1/3,怎么个减法呢。不是说让大家不吃,而是七分饱。一般来说这种感觉就是“七分饱”:觉得胃里还没有装满,但可吃可不吃。
当然,依靠感觉判断的前提是:不要吃太快!
5.多选择含纤维和水分较多的食物
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汤,这些食物可让人填饱肚子,因为它们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间。避免食用大量低纤维干食,如椒盐卷饼或饼干,这些食物容易吃得过多,而你却不会感觉到饱。
通过长期的减量,可以让人的心血管、肝肾、免疫力系统走出误区,进入良性循环,最终达到长寿、延迟衰老、对抗疾病的目的。
1.两餐间隔4至6小时
吃饭对于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如果两餐间隔时间太短,刚吃完上顿还没来得及消化就吃下一顿,影响肠胃和消化,最佳间隔时间是4~6个小时,这恰好是混合食物在胃里面停留的时间。
2.不要狼吞虎咽
一般早餐所用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午、晚餐以30分钟左右为宜。
3.每天吃12种以上食物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4.喝汤也要吃肉
对于煲汤,很多人会说,营养全在汤里了,其实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里面的肉,要想营养均衡,喝汤也要吃肉哦。
5.食物换着吃
在选择食物时,同类型的食物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换换,比如,你今天吃米饭,明天可以吃面条,而后天又可以吃小米粥、全麦馒头等。再比如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等可以互换;鱼、虾、蟹等可以互换;牛奶、酸奶、奶酪等可以互换,尽量在一段时间里保证品种更换、多种多样。
6.吃饭不要趁热吃
食道适宜的进食温度是37℃~40℃,耐受高温不超过60℃,一旦食物温度超过65℃便足以烫伤食道黏膜,时间久了,便会诱发食道病变。所以,热食、开水等食物,应该放置几分钟,等温度降到60℃以下再吃哦。
7.饭后甜点要少吃
不少人习惯饭后吃甜点,但甜点热量高,会额外增加能量摄入,容易肥胖,不利于自身健康。
8.饭后先休息半小时
很多人喜欢饭后立马去散步、运动等,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适合在吃完饭后立即就做,包括吸烟、洗澡、运动、喝浓茶和开车等。饭后半小时内,还是以休息为主,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比如檫桌子、扫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