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水产病害防控需加强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气温、水温快速上升,养殖鱼类摄食旺盛,投喂量增加,导致水质极易败坏,各类病原菌活跃,水产病害开始进入高发季节。在这一阶段,养殖户务必在投食、水质管理等方面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下面介绍高温季节易发的三种主要水产疾病:

病毒性出血病

病毒性出血病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草鱼与青鱼,尤其是体长7厘米~10厘米的当年鱼种。每年7月~8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水温一般在23℃~33℃,最适流行水温在27℃~30℃。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病毒性出血病在潜伏期内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往往出现用抗生素类药物越用越死的情况。因此,在小草鱼出现类似症状时,考虑送样检测病毒;在使用抗生素无效甚至加重病情时,坚决停料,停止一切对鱼体产生刺激的活动并扩大水体缓冲体系。

肝胆综合症

肝胆综合症实质是一种长期的脏器损伤,它不直接导致鱼类死亡,但却让很多疾病治疗难度加大。

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水体环境变化(换水,消毒,杀虫)和饲料投喂不当。

主要症状为:肝胰脏严重肿大。患病初期,肝胰脏略有肿大、淤血但并未引发大量死亡;患病中期,肝胰脏严重肿大,颜色变白,临床表现为贫血,肝胰腺脉络清晰,肾脏及脾脏肿大淤血;患病后期,肝胰脏明显肿大、呈苍白色,表面出现大量点状出血点,质脆,胆囊墨绿色,严重肿大。

治疗过程中,经常面临一个问题:药明明没问题,但剂量小了治不好,剂量增大,死亡更多。这往往就是肝胆综合症引起的。在检测鱼体时,一定要关注肝脾肾的状况。是药三分毒,如果内脏受损严重,用下去的抗生素不但不治病,反而会加速鱼的死亡。对于肝肾有问题的塘口,推荐的处理方案是先停食1天,再用侠肝义胆等保肝类药物拌料投喂5天~7天,最后观察恢复情况再看如何用药解决。

鳃出血

鳃出血主要症状为:鱼在池塘四周无力游动,不集群,在水中明显成黑色,俗称黑头;打捞病鱼上来,病鱼鳃盖肿胀,在鳃盖张合的过程中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会从鳃部流出血水;病鱼死亡后,鳃盖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如果放入水桶中,桶中的水色很快变成血红色;常常伴随全身组织器官如鱼鳔、肌肉等处出血或充血;肝脏糜烂,脾脏、肾脏肿大。

鳃出血现阶段目前是无良法治疗的,如果确诊鳃出血,可试用"五停两改"方案防控:停止喂食,停止杀虫,停止消毒,停止换水,停止内服药;改善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主要底改和稳定水质),待日死亡量稳定在万分之一左右可以逐步恢复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随着藻类及水体菌相的变化,再加之鱼类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的积累,引起水质持续恶化,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水质管理,特别是7月~9月高采食期更加重视底质管理。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调节水质,在疾病暴发的高温季节,适当降低投饵量、大规格鱼适时出塘、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加强人工增氧与水质维护。

可在饲料中加入抗应激和其他免疫增强剂用以增强鱼体体质,定期进行中草药(君无影+侠肝义胆等)拌料投喂,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推荐每半个月拌3天~5天,不要拌的时间太长:免疫系统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会消耗多余能量,影响长势;大采食量期间更加关注保肝,建议7月~9月每10天用侠肝义胆拌料连续投喂7天,因为肝是鱼类最重要代谢和免疫器官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