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典当业务及其风险控制(一)

中国的典当业,据传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寺院,称为质库。此后长盛不衰,在唐代呼为当铺,两宋称为质库、解库、长生库,元代称为解库、典库,明清称为典当、质押。

  典当业的性质和特点

  在清代,典当业一直被政府作为慈善事业加以扶持和管理。谁想创办典当行,必须有二至三家殷实同行作担保,然后向官府递上申请,获得许可证方准经营。官方对于典当业的利率、当期的长短等等都有规定,不使利率过高,不使条件过于苛刻,以免损害平民。当然典当行也因此获得官方的照顾和保护,清代各级政府大量官款可以寄存在典当行中,充实典当行的运营资本,存款利率也比一般存户的要低一些。私人存款利率可达月息7~8厘(0.7%~0.8%),而官款存款月息只要2~3厘。另外,典当业不小心收到的抵押物是赃物时,也需要官府出面才便于解决。

  和典当行打交道主要是平民,包括城市中下层和乡村的农民,再就是一些破产的工商业者、破落贵族乃至赌徒等。这些人的特点大体说来一个是穷,因为穷,所以没有积蓄,又没有足够信用向朋友告贷,所以要来和典当行打交道;另一个就是困,生活上有上顿没下顿了,只好把随身衣物当掉换钱吃饭;或者还债日期已到,无处逃遁,只好把家中值钱物品当掉还债。

  明清两代,大体来说全国的典当业北方为山陕商人把持,南方主要为徽商把持,因为这两大商帮的资本实力雄厚。到了清后期,各地的地方资本也逐渐渗入,成为股东,但管理人员仍然主要是山西人或者徽州人,因为开办典当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仍然为晋商徽商掌控。到了清末民初,管理和经营技术也逐渐为当地业者所习得,晋商和徽商“一统江山”的局面才逐渐松弛下来。但是尽管经营者可能是当地人员,但经营管理的规范和惯例,还是沿袭两大商帮。比如徽商将为当品定价的人员,称为“朝奉”,而长江流域的典当行,不管是否徽商经营,也都将此类人员称为“朝奉”,这就是传承徽商惯例的表现。

  典当行有独资也有合资;有股东自行负责经营典当业务的,也有股东是当地人,而经营者则是与股东非亲非故的晋商或者徽商业者的。

  典当业的风险与控制

  如果说中国传统金融业务的主体是信用贷款的话,那么典当业就是一个例外。典当业属于典型的抵押贷款。这反过来也可以说明典当业的客户为什么都是非贫即困之人,因为在中国人的关系逻辑里,一个人即使是没钱了,只要有信用,也可以通过在圈子里积累的人脉信用借到钱,只有信用已经被透支干净,迫不得已,才会来典当行。没有信用,那就只能靠抵押物品获得贷款,所以也可以说典当行的抵押贷款是中国信用社会的一种补充形式。

  正是因为典当行经营的是抵押贷款,所以向来被商界认为风险很小。当代有句口头语叫做“稳当”,据民间考据家的考证,就是来自典当行。典当行的贷款都有抵押物,不怕吃倒账,所以叫“稳当”。

  但是从实际的业务运作来看,典当行也同样是存在风险的。先简单介绍一下典当行的业务流程:客户上门抵押物品获取贷款,首先要由“朝奉”负责验货、估价;然后开具收货凭证——当票;然后当物被封存和保管;到期以后顾客来赎当,交上当票中所约定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如果到期不来赎当,当物就被称为死当(或者满当),当铺有权做拍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处处都存在潜在的风险。

  传统典当业有个惯例叫做“逢当必应”。也就是说凡是顾客拿来的物品,不论什么东西,不论价值高低,都必须估价。那么典当行最大的风险,首先就在于验货估价。各种货品的真伪,质量的好坏,当前市场价格如何?后期保管是否方便?万一当物变成死当,未来的变卖价格又会是什么行情?全都要靠鉴定人员的一双眼,一张嘴。

  如前所述,按照徽商的惯例,负责当品鉴定和估价的人员,叫做朝奉。朝奉在典当行管理人员中的地位,仅次于总管,薪酬也是最丰厚的。如果说典当行真的是“逢当必应”的话,那么,朝奉就必须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脑子里必须精通三百六十行的知识,相当于一个流动图书馆,可见的其地位才能优秀,人才之稀缺,必为典业所推重。

  但是,实际上每一种物品的相关知识,都涉及到一个行业,一个人穷极一生,也不能参透太多的行业,所以,“逢当必应”,只是个理想,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比如,在典当业,古玩字画一般不当,就是这个道理。至于很多小的当铺,由于没有专业人才,有时候连金银首饰也不当。

  一般来说,传统当铺的典当品,主要分为四类,按当物所占比例来分:首先是衣物、皮货,其次是金银首饰、玉器,再次是家具,再次是铜锡器皿。尽管如此,这些当品的鉴定和估价,还是够人好好学一辈子的,所以没有专业的朝奉是开不了典当行的。

  有人曾质疑,当物的价格为什么要被压得很低?就全国一般情况而论,上述几个大类的当品,各地的开价有大致的规律,就是金银玉器,一般按照当品实际价值的7折估价;新衣服一般按照衣物价值的5折开价;旧衣服则只能打2~3折。

  实际上,这里首先有一个误会,朝奉对当品的估价——当价,本来就不是当品的价格,而是当品所应获得的抵押贷款数量。好比说顾客拿来一件皮衣,当班的朝奉开价5两银子,并不是说他认为这个皮衣值5两银子,而是说,顾客用这件皮衣可以获得5两银子的贷款。这是显然的,因为典当行只是一个贷款机构,而不是一个收购机构。

  而且从抵押贷款的意义上来讲,朝奉所开当价的高低,对当铺和顾客来说,都是中性的,谁也没占便宜没吃亏。朝奉对当品开个高价也无所谓,因为当价就是贷款额度,贷款多,则当铺收货的利息多,何乐而不为?有些地方的当铺,对于比较有钱有信用,但出现一时困难的客户,就敢于开很高的当价。反之,朝奉所开当价低,顾客也未必吃亏。因为这意味着将来同样可以用很低的款子,赎回自己的物品。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就不一样了,当物的都是穷困人士,自然希望用当品获得更多的贷款额度救急,顾不上将来能不能赎回去。所以都希望当价高。而朝奉开价低,原因显然不是说不愿意增大贷款多收货利息,而是顾忌到万一将来顾客不赎当怎么办?顾客不赎当,则当品满当,只能按照市价拍卖处理。那么我们就看到,当初朝奉对当品的估价越低,则满当物品越可能高于估价出售,收回当本(也就是贷款)和利息,甚或还能有进一步的盈余。

  设若朝奉当初的开价高,不仅顾客不容易赎当,甚至可能故意不赎当,那么满当的货物势必大增,又由于估价太高,满当拍卖就很可能亏本。如此以往,则当铺利润菲薄,甚至亏损。

  一言以蔽之,朝奉压低当物估价,主要还是为了规避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