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忘老师:中医竟可以简化到用这3个字治病(实例观摩)
本 期 导 读
仲景最令人佩服的,是依靠简单而自然的生命机制去建立医学体系。能够走出如此步法的,两千年来仅此一人。
——忆忘
《伤寒论》的6个关键字:寒热、表里、虚实
《伤寒论》治病的六个要素为寒热、表里、虚实,这是辨证、开方时经常用到的。
1、寒热
寒热描述的是体温平衡机制的正常和异常表现,包含升温、降温机制,它贯彻人的一生。
体温的升降平衡,是通过津液由内向外的输送、排泄来实现的。排泄就要有通道,通道也就是表和里。汗、吐、下、温、清的寒热治法,都依赖于表里。
2、表里
表里是津液的通道,它通过不同方向的输布、排泄来影响寒热。反过来说,寒热的维持和调节必须通过表里途径去实现。
3、表里同病
则会存在先后与缓急。急者为先,缓者为后。
《伤寒论》中,表里的概念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寒热相结合的代谢途径问题。
《伤寒论》来源于扁鹊仓公时代标榜的经方「水火之剂」,但是不同于「水火之剂」的强调寒热对治,《伤寒论》的进步在于,它强调了表里关系、缓急先后、同时治疗。
4、补虚法(少阴法)
表里之治是针对实证的祛邪法,与之对称的是补虚法,即少阴法。
所以,少阴病不是什么表阴证,而是与实证对称。同时有虚人的祛邪法,如少阴的伤寒、中风、火热里结。
5、虚实同治(即厥阴法)
(此处略。)
6个字可以简化为3个字
从实证、虚证,到虚实同治,《伤寒论》实际是以虚实为总纲的。
《伤寒论》治法总的来说是三层面:
①泻实法:解表、攻里、先后或同治;
②补虚法;
③补虚兼泻实。
往来出入的「寒热」统摄在「表里」之下,以辨表里为纲,故谓之「表里之治」。而表里之治属于实证,因此「虚实」这一对概念,包含了表里、寒热,从而成为六要素的纲领。
因此,六要素最终可以简化为「表,里,虚」,这是仲景体系必然的结果。
辨证的步骤,就是辨「表、里、虚」。三个步骤,可以代表六要素。
△《伤寒论》六要素辨治思维导图
实例教学,《伤寒论》的诊治方式
幼儿尿频案男孩,1岁9个月
【家长代述】胃口不好,口水多,小便多,每天几十次,2-3分钟尿一次;大便干燥2天1次费劲;饮水少;不出汗,睡眠可,夜尿戴尿不湿未知;牙齿长全了;舌红苔薄白;皮肤干;脸上白斑;精神一般。
【病机诊断】
表:失养;
里:水饮 里寒 纳差 里结;
虚:胃虚。诊断为:里寒水结;太阴病。
【分析】纳差,口水多,饮水少,是胃虚和水饮共存。尿频为里寒,因为尿频损失水液,故大便结硬;皮肤干、白斑、精神一般,是失养的表现。这是太阴病的理中汤证。
【治法】温里补胃。
【处方】理中汤,1/3量:炙甘草5 干姜5 生白术5 白人参54剂,水煎服。
【复诊】小便次数大为减少,每天还是有十几次;脸上白斑,皮肤稍干燥,饮水稍增加,吃饭胃口还是不好;大便1~2天1次,干稀不调;睡眠半夜容易醒,踢被子;手扪凉;口水多;无汗;原方续进4剂。愈。注:本药方仅供学习使用,切勿随意模仿。
这个幼儿尿频的案例,是比较典型的里寒证,属于太阴病。同时要注意到,孩子不出汗,排除表证。皮肤干,脸上白斑,是津液虚的表现,有虚证,所以精神也不太好。
他为什么会津液虚?因为尿太多,又不想喝水,这样就损失津液。所以,这里的大便干燥不是一个阳明的里结,而是一个太阴病的里结。
我们列出了「表里虚」这三个步骤,然后就可以进行病机的分析和诊断。这个案例的治法是温里、补津液,是一个典型的理中汤证,用到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因为他是小孩,就使用1/3的量,开了4剂。
复诊的时候,他的小便次数大为减少,但是每天还是有十几次,脸上的白斑还在,皮肤还是有点干燥。饮水增加,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好转。
吃饭胃口还是不好,大便出现了变化,1到2天一次,但是干稀不调,这种大便干是绝对不能去清热或攻下的。
手摸上去是凉的,口水还是多,没有汗,还是太阴病的病机。原方理中汤再吃几天,情况就完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