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砍头有多快?5分钟40个脑袋齐落地,还在不停的眨眼睛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他们杀人不眨眼,手上、身上沾满了鲜血;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或凶神恶煞,或面无表情。他们的动作干脆利落,不能有一丝犹豫。

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制服同一为红色,他们不辨是非,不分善恶。他们敬畏者鬼神,却并不敬畏生命。

他们,就是刽子手。

1.历史上最后的刽子手

1925年,一名六十岁的老人来到善堂前,望着善堂,想要进去,却没能成功。老人没有妻子,没有儿女,没有家人,或许朋友,都没有。孑然一身的他,没有了足够的收入来源,因此,他想要进善堂工作,却被善堂的人拒绝了。善堂的人说他穷凶极恶,杀死了很多人,手上沾满了罪孽和鲜血。

他不服,他认为自己没有错,他为政府工作,而他的工作,无需明辨是非善恶,本身也没有任何错误。

这个老人,名为邓海山,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刽子手。据说刽子手在处决犯人的人数达到第99个的时候,就不能继续从事这个工作了,但是邓海山的手中,足足有两三百条的人命,而且每一次行刑前,邓海山都会将手中的到磨得非常锋利。一直到民国时,政府彻底废掉了斩首这个刑法,让刽子手成为历史,邓海山才算收手。

据说邓海山晚年怪病缠身,无依无靠,至死都是孤家寡人,很多人都猜测,这是因为邓海山破了刽子手两大戒律,所得的报应。

2.刽子手

在古代特别是清朝,斩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刑罚。比起五马分尸、凌迟处死以及腰斩这些处决措施,他似乎显得不那么残忍,但是,作为斩首刑罚的执行者,刽子手是一门同时需要勇气和技术的行业,他们所有的风光来源于刑场,是死刑的执行者。

一般来说,刽子手这个职业本就有点阴损,因此为了让犯人少受一点痛苦,也为了自己少造一些罪孽,刽子手们通常手起刀落,瞬间就能将犯人处决。

作为处刑的工具,刽子手们手里的刀从来都是不磨的。对于刽子手来说,真正砍人的是刀,一旦他们磨了刀,就相当于助纣为虐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也不愿意磨刽子手手中沾满了鲜血的刀,而且,对于刽子手来说,他们需要通过长年累月的训练,早已对斩首的技术十分娴熟了,刀是不是足够锋利,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3.洋人目睹斩首

据说有一个洋人曾经看过刽子手处刑的画面,并将它记录了下来。

当时刑场上的犯人一共有三十四个,其中有三十三个人都被判了斩首之行,另一个人被判了更加残忍的凌迟刑罚。那些犯人被官差们押解着,为了方便刽子手行刑,他们的头都朝着一个方向。执行处决的刽子手只有一个人,他看上去既不魁梧,也没有显得特别凶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们很平静,甚至在行刑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这种平静。他们的速度很快,三十三个犯人,不到三分钟,就全部被处决了。看他们的样子,大概就算再多上二十个犯人,五十多个人,也不过是5分钟的事情吧。那些被砍下头颅的人,并没有立刻死去,似乎还在不停地眨着。

而台下的百姓们看着犯人被处决的场景都在拍手叫好。似乎他们看的不是杀人,而是一场表演。甚至有些百姓会拿着馒头蘸着这些犯人砍头后流下的血,作为治病的药。

4.药

古代自唐以来有一种说法,肺痨可以通过被砍头的人的血来医治,所以常有人向刽子手买血馒头。明朝李时珍对这一说法明确地进行了反驳,但是民间依然不乏有人分迷信此道。特别是动乱的晚清,时局动荡,百姓愚昧,当时政府经常会处决一些犯人。很多百姓就买那些带血的馒头。

鲁迅先生曾在短篇小说《药》里面阐述了这一现象,为了给儿子治病,父亲老栓买了沾着革命者鲜血的血馒头。对于这种迷信的做法,鲁迅先生嗤之以鼻,可是百姓们早已在那个日暮穷途的王朝年复一年的洗脑下,渐渐麻木、愚昧了,他们深信着这不切实际的说法。

某种意义上,刽子手就跟他们手中的刀一样,都只是工具。他们杀人却不折磨人,对于所有被执行惩罚的犯人来说,刽子手们简单的手起刀落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我们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年代,没有了那些残忍的刑罚,没有了愚弄百姓的王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认识着这个世界,也创造着这个世界。我们正视历史,也以史为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