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乾隆朝御墨赏
早在唐代,宫廷中就设有墨务官,专司宫廷用墨,制墨名家祖敏、奚超、奚廷珪都曾任此职。明代御墨,文献记载及实物均有所见,如方瑞生《墨海》中录三锭御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国宝”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龙香御墨”清代御墨在不断发展中提升技术,集全国最优秀的墨工、画工以及皇帝亲自参与,不断创造出新的墨品、样式,以装饰华丽、墨质精良、雕刻精细而闻名,成为清代墨中佼佼者。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AzMDAvMjIxMjg5OTAzXzFfMjAyMTA1MDMxMjQyMDYxOTU=.jpg)
▌敬胜斋墨
呈海棠式,通体漆衣,漆衣黑亮,正面中间阴文填金隶书“玩日愒时斯枉珍”,取自乾隆《御制咏墨诗》。四周浮雕龙纹、卷草纹;墨背面浮雕山水楼 阁图,红日白云,古松苍翠,亭台通透,远处杨柳依依,画面恬静。墨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另一侧阳文楷书“敬胜斋藏墨”。敬胜斋位于紫禁城 建福宫花园西北角,与延春阁相对。
乾隆时期,御墨由地方和中央共同制作。中央由宫廷内务府墨作处制作,地方主要由名墨产地徽州担当。据周绍良《清墨谈丛》:“御墨一般出于内务府造办处墨作所制”。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AzMDAvMjIxMjg5OTAzXzJfMjAyMTA1MDMxMjQyMDY0NzY=.jpg)
▌内殿轻煤墨
呈橄榄形。一面中心起细棱,填金楷书“内殿轻煤”,其下双行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长春园精造”款;另一面描金楷书“御墨”,其下以凸线构成抽象纹饰,这种纹饰与明《方氏墨谱》中“苍璧”纹饰十分相似。此墨器型规整,墨质坚硬,金色明亮,简单而端庄大气。
“墨作”, 内务府御书处下属四作之一,专司成造独草墨、三草墨、朱砂锭、熏烟、漂朱等事。额设委署库掌1人、拜唐阿2人、领催1人管理作事,造墨匠4 人、学手造墨匠6人,承办各项造墨差务。自康熙年间建立至清代晚期一直沿袭制作,所制御墨均形成“内廷恭造之式”,设计由当朝画家承担,如刘源(刘源,字半阮,河南祥符人。康熙初年刑部主事,供奉内廷,善画工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御制文渊阁墨
磬形,正面楷书御题文渊阁诗:“每岁讲筵举,研精引席珍。文渊宜后峙,主敬恰中陈四库庋藏待,层楼结构新。肇功始昨夏,断手逮今春。经史子集富,图书礼乐彬。宁惟资汲古,端以励修身。巍焕观诚美,经营愧亦频。纶扉相对处,颇觉叶名循。”钤“臣彭元瑞敬书”及“臣”“瑞”连珠方印;背面镌刻文渊阁图景。
清内务府所藏刘源制墨14种:敬亭、龙德、国宝、宋砚、贝叶、千秋鉴、金刚塔、太平有象、有虞十二章、水灵、唐琴、玉髓、苍璧、滕王阁。
清康熙时期以内廷书斋命名的墨品,成为内廷御墨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佩文斋”是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的起居处兼书房,以“佩文斋”命名的墨品即有佩文斋藏墨、佩文斋珍藏墨、佩文斋临古墨、佩文斋法墨。再如,“渊鉴斋”与佩文斋紧邻,也是畅春园内的一处重要书房,以“渊鉴斋”命名的墨品,如渊鉴斋墨、渊鉴斋法墨、渊鉴斋摹古宝墨、渊鉴斋评选古文藏墨、渊鉴斋 清赏墨等。
这些墨品均署“御墨”字样,且形式各异。乾隆时期内廷御墨的制作,延续此风,也有一些以斋堂轩室命名的墨品,如敬胜斋珍法墨、敬胜斋珍藏墨、遂初堂藏墨、御制淳化轩墨等,各朝均承袭制作,并形成定式。
本文编辑整理自 胡桂梅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乾隆朝御墨赏》一文,已做删减,原文刊载于2019年《收藏》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