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文/肖旭

明中叶后,道教极为显赫,佛教仍有很大势力,新生的道教和佛教,这种思想进一步影响了小说,于是宗教小说就日益兴盛起来。但是这些作品的内容并不都是宣传宗教的,大多数仍是在民间流传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鲁迅先生称这类作品为神魔小说夕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代表作,它成熟于明后期,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适宜的少儿阅读的作品。

取材于唐僧玄奘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九百多年。在九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夕不断地增加了神话成分,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见于文字的最早的雏型,书中已出现猴行者的形象,这是取经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渐变为猴王的开端。这部作品把神话故事和取经故事串连起来,已经大致具备了取经故事的基本轮廓。取经故事在元代已经开始定型,在明代《西游记》平话中。神话的成分就进一步增多了,孙悟空的形象了就更为丰满,这就为《西游记》的成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吴承恩在科举上不得志,生活非常清苦,他对封建官僚的腐朽堕落和政治上的黑暗十分不满,他这个人生性风趣,喜欢野史轶文,并对野史轶文广有积累。他写作志怪小说目的是寄寓自己匡世济世的政治思想和讽刺批判黑暗的现实。《西游记》是吴承恩晚年所作,《西游记》是吴承恩对取经故事的一个创造性的总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他把宣扬佛教精神的一个宗教故事,改造为具有现实内容和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主题积极了。

2、在人物的处理上,他让体现人们理想的孙悟空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而把原来传说中的主人公玄奘,变为某些方面受到批判的次要人物。

3、他把“大闹天宫”的故事提到了卷首,这就奠定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并且突出孙悟空在形象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小说作者个人幽默的风格表现的也很突出。因此,我们说吴承恩是对取经故事的一个创造性的总结。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唐僧西天取经两部分构成的;中间8—12回写唐僧来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与天宫中佛神的矛盾,是封建社会中基本矛盾的反映,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再现,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三界”,宣扬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取经故事”是全书的主体,共用八十八回来写取经故事。在八十八回中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中,通过唐僧师徒历尽了八十一难的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通过对妖魔的描写,表现了对邪恶势力的批判。

我们看,取经路上的孙悟空雄风仍不减当年,他一路的降妖伏怪,做到了见恶必除,除恶必尽。因此,我们说《西游记》的两部分内容有连贯性,也就是说,大闹天宫和保唐僧西天取经这两部分内容是连贯的,它统一的表现孙悟空的战斗精神。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夕它鲜明地表现了小说的战斗性主题。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夭宫的全过程的描写,采歌颂孙悟空的彻底反抗精神。孙悟空和神佛世界是对立的曾他积极主动的向神权展开了进攻,他闹龙宫,索得了如意的金箍捧;闹冥府勾销了阎王簿上的猴籍;他不授弼马瘟的官衔,反下天宫大败天将。他对神佛决不臣服的举动,大大触犯了天国的传统和权威。他作了齐夭大圣以后,也不受天宫的约束,他搅乱蟠挑会,偷吃了仙酒,他像吃妙豆似的大吃仙丹,他就是用这种十足的孙悟空式的挑皮方式,大闹天宫的法纪,对正统作了大胆的冲击。于是玉皇派了十万天兵招降这造反的大圣。孙悟空勇战天兵,敢对强权做猛烈的进攻,他连败了五个天王,打败了十万天兵,尤其他和二郎神斗变化的那一段,表现的非凡机警、顽强。孙悟空被擒以后,又从八卦炉中跳出,再一次大闹天宫,他把天宫变成打进打出的战场,并且明确指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大闹天宫”是孙悟空的英雄传记。“大闹天宫”这四个字就是对孙悟空性格的最好概括。所谓“闹”就是反抗,是斗争,反抗皇权,反抗传统思想的束缚;这“大”字则体现反抗斗争的坚决性、彻底性。我们看,在“大闹天宫”中一个神猴,动摇了天宫秩序,打破了神佛的尊严。

孙悟空的活泼、机智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孙悟空的神通、勇力惊动了天地鬼神,孙悟空成功地体现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品德。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就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人民的反抗斗争。所以说:“大闹天宫”是以神话的形式,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意识所作的艺术概括。这就是大闹天宫的社会意义。

通过比较,《水浒传》是正面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而《西游记》则是在中国农民长期斗争的现实基础上,以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孙悟空的形象,从三个方面来讲:

1、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史上塑造的最成功的神话形象,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体现了小说战斗性的主题。作为人物形象来看,孙悟空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叛逆性、反抗性、斗争性。这一点是很突出的。

2、孙悟空这个神话形象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孙悟空虽是个神话形象,但他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义。他在大闹天宫中:闹天宫、闹地府,三次大闹天宫,打乱天宫的法纪,破坏了天宫的既定秩序,敢对强权作猛烈的斗争,他把矛头直接指向神界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切都表现了孙悟空争取自由、敢于反抗的叛逆性格,通过他的反抗和斗争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势力的憎恨情绪和反抗要求、斗争力量。

在西天取经的孙悟空,他继续发扬着大闹天宫的精神,一路降妖伏怪。取经路上阻挠取经的妖魔,有的是幻化了的自然力量,有的象征着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孙悟空与妖魔斗,表现了高度的勇敢和智慧,乐观坚定,他的火眼金睛,善分邪正,他是有妖必除,除妖必尽,从来不手软。孙悟空挥动着他的金箍捧逐一战胜了各种妖魔,铲除了各种妖魔,为民除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而他那排除万难,完成取经事业,所体现的人民克服困难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反抗恶势力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决心,却给人们以鼓舞、力量。

3、孙悟空是从现实阶级斗争中所幻化出来的英雄形象。他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的反抗思想和革命情绪。历史上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斗争是作者创造这一神话形象的现实基础。何其芳同志说得好:“没有中国历史上那种多次发生的农民战争以至使得封建统治不能维持,或者几乎不能维持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孙猴子大闹天宫这样的情节是不可能虚构出来的。”正因为孙悟空这一神话形象是植根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土壤之中,所以才显得这样的深厚、丰满、光辉、夺目,这样的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孙悟空是战斗之神,他是中国人民英雄斗争的象征,孙悟空是我国文学史神话创作中塑造得最为完整的英雄形象。

在《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之外,猪八戒这个复杂的形象也写的很出色。这是一个有明显缺点的正面人物,他能吃苦,会干活,作战时也还勇敢,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好吃、好睡、贪色、贪安逸,喜占小便宜,自私。这个形象使人感到好笑而不可憎,作者有分寸恰当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狡猾、憨直、贪小又不忘大义,自作聪明的弄巧成拙,显露出了几分天真可爱。猪八戒是小说中最具现实感和人情味的形象,他身上的优点、缺点,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处于小生产地位中小生产者的精神状态。

唐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严守佛教的戒律,修心苦行,品德端正,正如书中所写“端是个好和尚”。他忠于理想,不怕妖魔的威胁,女色的诱惑,不减去斗志,作者在唐僧身上,既保留了历史上玄奘虔诚教徒的基本面目,又赋予他知识分子的气质,把知识分子的迂腐和佛教徒的虔诚统一在这一人物身上。

总起来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很多,但并没有形成多种性格的人物画廊,很多人物形象类型化。

《西游记》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这些神话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在《西游记》中所体现的神话形象既是我们在现实社会所遇到的人,但他们又有经过夸张、想象而粗线条勾勒的神奇色彩。他们既有生活于社会之中人的特点,但又有某些动物的特点。简单的说,作者是把动物的特性、社会化的特性、超自然的神性统一起来,来塑造神化了的形象。如孙悟空是猴,是人,又是神,他是三者的统一体,孙悟空有猴的动物属性,他外形是猴脸、雷公嘴,变化时总要留一条尾巴,他爱吃桃子,像一切猴子那样,他活泼、调皮、急躁\敏捷,爱惹事生非。但孙悟空又有人的性格和感情,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他一概都有,并且他乐观诙谐,正直无私,有敢于斗争的叛逆性格。同时孙悟空还是神,他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他可上天下龙宫,可以任意的变化。作者是把孙悟空当作猴、人、神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来塑造的,他把神奇的神话和生动的现实内容融铸在一起,塑造了这些神话形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