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写作第八讲:拗救的两种基本方法 。

一、本句自救
五言 平平仄仄平     用平仄仄平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用仄仄平仄仄平
怎么办?
一个句子本身中出现“拗”,自己进行补救的情况,叫本句自救。

1、五言一拗三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一拗三救)五言这救法,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简称一拗三救,
例: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正格:平平仄仄平
仄平
又如:上寒(孟浩然《早春有怀》)

2、七言诗的三拗五救:
仄仄平仄仄平  (正格)
仄仄仄平  (三拗五救)
例:未到是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晚'该平而仄,用'相'救
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
一任对愁(程颢《题淮南寺》)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能平仄仄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仄拗了,不能用第一字的平去救。因为原来救孤平是以五言为准的,五言必须在第三字上救,七言就必须在第五字上救。还有就是即使第一字用了平声(平仄仄平仄仄平),因为按启功先生的说法,两仄夹一平还算'孤平'句,不管这种说法被没被广泛承认,我们尽量还是要避免,所以必须用第五字的平去救。

以上这两种拗救是为了救孤平,因此又叫做孤平拗救。也叫孤平自救。

3、五言之四拗三救
【平平平仄仄】 创作时如用【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四拗三救
即:平平平仄仄(正格)平平   四拗三救
王力《汉语诗词律学》中称之'特拗'。(也就是我们上一讲讲得那种特殊格式)
'特拗'例句:
五言:(李白《渡荆门送别》)
水,万里送行舟
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谁能子,薄暮欲俱还

4、七言之六拗五救
这种跟上面的五言特拗一样,就是在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中,七言的第
六字该用仄声而用了平声【仄仄平平平平仄】,
就要把第五字的平声换成仄声来救,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为七言的六拗五救:
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
仄仄平平    六拗五救
例句:千载琵琶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 
想得家中坐,还应说着远游人(白居易《邯郸至夜思亲》)
仄仄平平

鲁迅诗:
华颠落,白眼看鸡虫(《哀范君》)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岁暮何堪怅,且持卮酒食河豚(《无题二首》)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主席诗:
秋风上,大野入苍穹(《喜闻捷报》)
平平 仄仄仄平平
我欲因之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答友人》)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借问瘟君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
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5、锦上添花式的本句自救
①.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
正格: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水漾清波(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墨作春山(鲁迅《赠画师》)

②.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高君莫拆(白居易《高亭》)
知亡国恨(杜牡《泊秦淮》)
茫连广宇(鲁迅《无题》)      
枝千滴泪(毛泽东《答友人》)

二、对句相救
出句拗,而在对句特定位置上的某个字也加以变动作为拗救,这样的拗救,叫对句相救。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第一种:
前拗后救,或后拗前救。
例如:五言上句第三字拗,下句第三字救
落日边下,秋原外闲(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吾爱夫子,风流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再如:七言上句第五字拗,下句第五字救
谁言宰邑黎庶,欲别云山弟兄(李嘉佑《承恩量移宰江邑》)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歌声袅袅清漠,月色娟娟翠楼(杜牧《南楼夜》)


我们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量按标准句式写,最好不用拗字,若是拗了,要尽量用对句相应的字去救。当然,不救也勉强合辙,故云'小拗可救可不救'。


2、第二种:
七言第一字的前平拗后仄救: 
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见吴州百草春,闻燕雁一声新(皇甫冉《送陆澧、郭郧》)
遣青琴飞小雪,看碧玉破甘瓜(鲍溶《夏日怀杜附马》)

七言第一字的前仄拗后平救: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萤有耀终非火,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其一)
山不要欺毫末,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其五)

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前拗后救:
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门淮水绿,骑主人心(王昌龄《道郭司仓》)
心争日月,往预期程(张说《蜀道后期》)

七言的第三字前拗后救: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见说杨堪作柱,争教粉不成灰(白居易《燕子楼》)
井转轳千树转,门开阖万山秋(许浑《秋日候扇》)

3、第三种:一拗双救
七言的第一、第三字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千涧落,并两峰寒(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钟开万户,丈拥千官(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一拗双救常常与救孤平结合在一起,例如:
久客无泪,及晨(杜甫《促织》)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
又如:黄叶 故关(温庭筠《送人东归》)
正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平

    这一联出句和对句,既各自本句自救,又相互而救,既救了对句的孤平,又调整音节更和谐。这种一拗双救在七言诗中较常见。


例如: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
     儿童相识 笑问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共君须睡,未到是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

5、第四种:特殊的一拗双救句:
错位相
    错位相救,是用对句的第五字去救出句的第六字。不仅可救一个拗字,还可救第五第六两个拗字。这个对句必须是孤平自救句,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如: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扰扰日一日,暗送不知(许浑《旅怀作》)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报国有万死,双鬓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面是以对句五平自救,又救出句六仄的例句: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五更归梦常短,一寸奈多(黄庭坚《次韵王稚川客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霜林染出云灿,春色露秋(元好问《游友泉寺》)

非用三仄尾,可用对句错位相救。即用对句第一或者第三上字该仄而平去救出句上的该平而仄的字。

例如:
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用对句的第一字救出句的第三字
云霞海曙,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用对句的第三字救出句的第五字
朝罢须裁色诏,佩声到凤池头(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用对句的第三字救出句的第五字
坐地万里,巡天望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半拗半合律的诗,例如崔颢的《黄楼楼》:
昔人已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中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上句三仄尾、下句三平尾、失粘)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气爽相新鲜。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为何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这些'拗律',历朝历代都有人在写,这里所以举例说明一下,目的是使大家读旧体诗时,碰到这种情况,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夜闻大风感怀  陆游
故都宫阙污膻腥,原野久稽陈大刑。
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
意言挥戈可退日,身乃读书方聚萤。
病起窗前发如雪,夜闻风声孤涕零


陆游在诗后标注吴体,吴体也是拗律的一个名称。

诗情画意诗社谢谢您的惠临赏阅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