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泛滥的世界,父母要成为孩子温柔而坚定的保护神

(本文大约4200字, 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一、全民焦虑现象泛滥,父母要做好防护,保护孩子的心理成长环境

在2019-2020跨年演讲中, 罗振宇老师拿到了2019年全年有关家长和“焦虑”相关的10万+网文数量:

罗振宇

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在微信公众号,同时有“教育”和“焦虑”两个关键词的文章里,有3470篇,阅读超过了10万+,平均每天将近10篇。“家长”、“父母”’和“焦虑”连在一起的10万+,有6751篇,每天18篇。我们这代父母确实很焦虑。

怎么样?震撼吧?
过去的2020年,我们遭遇了凶险的新冠疫情,大家都是怎么熬过来的,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孩子们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到校上学,而是改上网课。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承受过何等量级的焦虑。
2021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鸡娃”一词突然流行起来,家长们到底都在以残酷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孩子?
看看我们身边随手捏来的几个例子吧,感受一下其中浓浓的焦虑?

1、 案例一

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我约一个朋友吃饭,朋友因为堵车还未到,我在等朋友的那段时间,无意中听到旁边几位年轻的妈妈聊天的只言片语。目测那几位妈妈年龄大约在30多岁,因为她们身边的孩子大概5-6岁。我听到她们的言谈中,提及985和211,我明白她们在聊什么。要知道,她们的孩子估计或者在读幼儿园大班,或者读小学1-2年级。

弗兰科·哈德克

焦虑被看作一种疾病,虽然它不会直接造成死亡,但是它的危害足以构成导致死亡的种种疾病。

继续实力焦虑20年?

2、案例二

这是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孩子的操作看似好笑,但稍稍琢磨一下,就知道,这个孩子有多么的不容易,因为他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正常发育发展情况下,孩子负责理性分析的大脑前额叶需要等到高中及大学一、二年级才大致发展成熟。显然,这个小学生被家里焦虑弥漫的氛围折磨得受不了了,为了“救”自己,不得不出此下策。

3、 案例三

前几天我去医院针灸,与同在一个治疗室的一位年轻的妈妈闲聊,知道她也同样深受焦虑之苦。因为还不太熟悉,觉得问她的年龄不妥。据她介绍,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小学六年级,年龄大概12岁,小儿子目前两岁半。
她提到大儿子学习情况,满面愁容,为了让儿子学习成绩更理想,她给儿子请了一对一家教,每小时费用500元;每当那个家教说她儿子理解能力不强时,她就更加焦虑、着急,说真想揍他。谈到她小儿子,刚刚开始学说话,有时跟她说,“妈妈,打哥哥”,她故意问小儿子,“为什么我应该打哥哥呀?”小儿子竟说:“哥哥不听话。”
是不是很惊悚?

弗兰科·哈德克

焦虑通过某些大脑细胞的作用会给人造成永久的伤害,大脑细胞是人体营养的供应中心,而对供应中心造成的伤害会影响到机体的其它器官。如此一来,这些器官或器官组合的疾病就会出现,最后导致死亡。

我们只要简单分析一下,就明白这位妈妈的两个孩子,实际上相当于两个独生子女。她大儿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从她二儿子小小年纪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猜到,她家大儿子没少被类似威胁性的语言“恐吓”,否则小儿子不可能会“鹦鹉学舌”,当然我们不可能知道她到底是不是动手“家暴”过自己的大儿子。
因为跟那个病友不是太熟悉,给她直接提醒不太合适,因为人性决定,任何免费、送上门的建议、提醒,对当事人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在聊天过程中,我只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插进去几句话。如,当她说孩子的家教说她大儿子理解能力不强时,我加了一句,“男孩子其实也需要多鼓励”,当她说起她让大儿子做什么,大儿子不怎么配合,我加了一句,“可以让孩子爸爸顶上去,多跟你们大儿子互动、沟通”。
中国不少家长跟孩子说话时漫不经心,或者“信口开河”,他们说话的时候,或许因为暂时情绪不好,或者有时感觉自己是在开玩笑,可是孩子分析能力尚不成熟,以为家长真的要“家暴”自己。很多家长自己无意中“制造”了“问题儿童”,他们用自己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养行为把孩子精心培养成了“熊孩子”。
当今社会,孩子面临的各种竞争、同伴压力已经给他们带来太多焦虑情绪了,父母切不可有意无意给他们在家里增加更多焦虑,让他们业已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而且,靠责难或者羞辱孩子刷存在感的父母,其实很虚弱、很无力、无能。
从上面这个简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重温以下要点:
(1)无论家庭教师或其他外人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坚定地跟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会越来越好,同时,密切观察、发现自己孩子有困难的方面,想办法提供支持、帮助、指导。家庭教师、学校老师对孩子的任何评价,父母要学会先进行“去毒化”处理,从中提炼出孩子的优点、长处、有进步的方面,并真诚反馈给孩子,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克服困难、继续努力。
(2)有两个甚至多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千万要注意自己每天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不可在兄弟姐妹之间人为制造问题、不公及无实际意义的竞争,给孩子们和家长自己挖坑。无论父母处于什么“正当”的理由厚此薄彼,对当事人来说,都是父母偏心眼的证据,他们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心有戚戚,感觉父母早晚会更疼爱别的孩子、对其他兄弟姐妹更好。

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的焦虑水平已经很高了,父母要努力监测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自己的焦虑水平过高而对孩子造成更多本可以避免的消极影响和伤害。

二、焦虑“当道”,家长们应该思考如何冷眼观察,保持战略定力,拒绝人云亦云,被层层加码的焦虑狂潮裹挟、吞没、随波逐流,让孩子跟着受苦、受罪

李翔知识内参

现在家长主要有三个维度上的焦虑:

第一个维度是时间,从眼前的焦虑到未来的焦虑;

第二个维度是技能,从学数理化到培养领导力的焦虑;

第三个维度是教育制度,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到国际学校的焦虑。

我们捋一下常见焦虑的来源:焦虑来自社会,来自朋友、同事、网络上的各种故事,校外培训机构的各种“焦虑贩卖”活动;我们目前生活在相对丰裕的时代,很多商家、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达到自己公司销售目标,常常以耸人听闻的方式,兜售“焦虑”,让很多急于摆脱令人不舒服的焦虑情绪的家长买单。
另外,父母受到各种社会比较,真实的、想像的。“焦虑”似乎被炒作成了一种时尚,谁不焦虑,就没有上进心、不高级、没追求。我们被各种焦虑、各种待解决的事情“折磨”得筋疲力尽,宝贵的精力在内心左冲右突的各种担心、焦虑、压力情绪中耗散,根本没有精力去做对孩子健康成长真正有用、有效且简单易操作的事情。

三、焦虑带来的危害及父母可以采取的简单措施

焦虑的危害,我认为不用我在此赘述,大家都有相关体验。

丹尼尔·史密斯

对未来危险控制不住的过度担心,会对生活造成巨大的伤害,焦虑症因此被称为最昂贵的精神健康问题。

父母可以采取的简单措施,先帮助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1、父母要坚持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将焦虑相关的压力激素通过运动时的汗液排出体外。

2、遇到问题,价值观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有些策略有效,有些无效;无效的方法无论重复使用多少次,也是无效的。

3、 持续修练自己的心性,人生活在社会中,有利有弊,好处:我们有归属感,由此带来安全感;不利之处:我们会在大量瞬间完成的社会比较中迷失自己,为很多完全不重要的事情及孩子的未来担心、焦虑。

4、每一次准备与孩子互动前,父母要先整理好自己,确保自己的心理能量至少在60分以上,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支持性的能量场,至少当孩子情绪不太好时,父母能给予孩子最需要的“抱持性”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避免全家人的心绪被影响,进入一种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

5、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要协调一致,至少避免互相拆台,将家庭教育变成父母之间权力斗争的又一“角斗场”。父母之间的权力斗争只会让家庭氛围充满火药味,孩子在心理上被“撕裂”,增加家里的焦虑“浓度”,他们只想逃走或者战斗。

克洛德·阿尔莫

儿童的“心理成长”不局限于将小孩的心理变为大人的心理,而是导致一种蜕变,是使儿童从兽性向人性转变的主要过程。

遇到困难,先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化解情绪疙瘩之后,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学习、生活上的问题。
父母需要训练自己觉察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就像任何技能那样,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会越来越敏感。假如发现自己的情绪状态、能量水平不足,在解决有关孩子的问题之前,可以先给自己几分钟,深呼吸几次,感受气流从鼻腔进入身体,然后徐徐从口腔吐出。我们人类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生存竞争、不断进化,很多情况下,几次深呼吸,就能使自己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让大脑从被负面情绪“劫持”的状态,很快恢复到理性脑掌控大局的状态。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成为有技巧和提供正面帮助的父母需要多年的不懈努力。

6、少说教,多询问,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孩子说话时的表情及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层需求,注意:不是质问,更不是阴阳怪气的损人。

很多父母可能觉得自己说的越多,家庭教育效果越好。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说得多,只会让孩子觉得你在说教,可能表面上在听你说话,其实心灵的“耳朵”早已关闭。

简·尼尔森

问孩子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

遇到问题,可请求孩子帮助,或者仅仅征求孩子意见,就能让孩子有成就感、掌控感、价值感、选择权,及被父母当成平等家庭一员的感觉,这可以消减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而耗散的能量。孩子健康的自尊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种”出来的。

克洛德·阿尔莫

爱孩子,实际上就是持久地给孩子以教导、爱、帮助与温情。

艾莉森·戈普尼克

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本质是爱;这种爱的目的,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当今社会,焦虑情绪泛滥成灾。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对的、有效的,正如目前在印度失控的新冠疫情一样。面对随处弥漫的焦虑情绪,父母要成为孩子温柔、坚定的保护神,护佑孩子一路健康成长。

弗兰科·哈德克

放松是焦虑的敌人。

参考资料

1、罗振宇,中国,2020年跨年演讲,“得到”APP

2、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美国,《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

3、艾莉森·戈普尼克,美国,《园丁与木匠》,苗炜工作室解读,“每天听本书”,“得到”APP

4、简·尼尔森,美国,《正面管教》

5、弗兰科·哈德克,美国,《意志力训练》

6、李翔,中国,李翔知识内参,“得到”APP

7、丹尼尔·史密斯,美国,《住在我心里的猴子:焦虑那些事儿》,“每天听本书”,“得到”APP

8、克洛德·阿尔莫,法国,《光有爱还不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