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聚方
一、风痰
1、止嗽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百部(蒸), 白前(蒸),各1kg(各二斤);甘草(炒)375g(十二两); 陈皮(水洗去白)500g(一斤)。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2、定痫丸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天麻10 川贝9 法夏8 云苓10 茯神9 胆南星8 石菖蒲6 全蝎(去尾)3.5 僵蚕6 琥珀粉1.5 灯芯草2 陈皮5 远志(去心)6 丹参15 麦冬12 朱砂粉(水飞)2 竹沥(1杯) 姜汁(1杯)
【功效】涤痰熄风。
【主治]】痰热痫证。证见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抽搐,目斜口歪,痰涎直流,叫喊作声。亦可用于治疗癫狂。
【方歌]】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菖蒲夏,胆星蝎蚕草竹沥,姜汁琥珀与朱砂。
3、 牵正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
【功效】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4、玉真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功效】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要点】本方祛风化痰之功较强,而解痉稍逊,临床每与止痉散合用,以增加解痉之效。
【歌诀】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5、白金丸
【来源】《外科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
【组成】白矾(研细) 川郁金(研细)各等分
【功效】豁痰,散结,通窍,清心,安神。
【主治】忧郁气结,痰涎上壅,癫痫痰多,口吐涎沫,痰涎阻塞包络、心窍所致癫狂证,一切痫病,久不愈;喉风乳蛾。
6、三生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组成】南星(生用)30克 木香7.5克 川乌(生,去皮) 附子(生,去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涤痰,通络开窍。
【主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气上壅,咽喉作声,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7、 半夏白术天麻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七。
【组成】半夏(制)4.5克 白术(炒)6克 天麻4.5克
【功效】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痰饮上逆,痰厥头痛者,胸隔多痰,动则眩晕。恶心呕吐。
8、旋覆代赭石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功效】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主治】胃虚痰阻,肝胃气逆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也可用于肝胃不和之眩晕,高血压。
二、湿痰
1、 二陈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2、 温胆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甘草一两(30g),炙茯苓一两半(45g)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3、 导痰汤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半夏6克,橘红3克, 茯苓3克, 枳实3克(麸炒), 南星3克, 甘草1.5克,生姜。
【功效】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或痰饮,留食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漱,涤唾稠粘,坐卧不安,饮食少思。
4、 涤痰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一。
【组成】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
【功效】豁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5、 指迷茯苓丸
【来源】《是斋百一选方》引《全生指迷》
【组成】半夏(制,二两)茯苓(一两)风化硝(二钱半)枳壳(五钱)上四味,姜汁糊为丸。
【功效】燥湿和中,化痰通络。
【主治】用于痰饮留伏,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6、 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8克 生姜15克
【功效】和胄降逆,消痰蠲饮。
【主治】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7、麻杏苡甘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薏苡仁。
【功效】解表祛湿化痰。
【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和痰湿阻肺证。
8、瓜蒌薤白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功效】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方歌】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主治】痰阻胸痹证。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短气,或痰多粘而白,舌质紫暗或有暗点,苔白或腻,脉迟。
三、寒痰
1、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克 甘草6克 干姜9克 细辛3克 五味子6克 半夏9克 杏仁6克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2、 三子养亲汤
【来源】《韩氏医通》
【组成】莱菔子 白芥子 苏子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除经络之痰)
3、附子粳米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制附子15克,半夏、甘草各10克,大枣10枚,粳米15克
【功效】温阳化痰。
【主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与半夏同用,温阳化痰之祖方。
4、洗心汤
【来源】《辨证录》卷四。
【组成】人参30克 茯神30克 半夏15克 陈皮9克 神曲9克 甘草3克 附子3克 菖蒲3克 生枣仁30克
【功用】化痰开窍,通阳扶正。
【主治】脾肾阳虚,痰浊壅积,致患呆病,终日不言不语,不思饮食,忽歌忽笑,洁秽不分,亲疏不辨者。
5、射干麻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款冬花6克(三两); 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五味子3克(半升)。
【方歌】1、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2、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6、小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痰。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比较】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7、苓桂术甘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四两(12克) 桂枝去皮三两(9克) 白术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
【功效】温阳化痰,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四、热痰(火痰)
1、 小陷胸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黄连6克 半夏12克(洗) 栝楼实(大者)30克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成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2、越婢加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生姜9克 大枣15枚 甘草6克 半夏9克
【功效】宣肺泄热,化痰平喘。
【主治】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3、清气化痰丸
【来源】《医方考》
【组成】陈皮(去白)、瓜蒌仁(去油)、黄芩(酒炒)、茯苓、枳实(麸炒)、杏仁(去皮尖)各一两,胆南星、半夏(制)各一两半。生姜汁为丸服。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桑白皮汤
【来源】《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组成】桑白皮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方歌】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5、定喘汤
【来源】《摄生众妙方》
【组成】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苏子、款冬花、白果、甘草
【功效】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症。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6、陷胸承气汤
【来源】《通俗伤寒论》
【组成】大黄、黄连、半夏、瓜蒌、枳实、芒硝。
【功效】通腑泻热化痰。
【主治】痰火内伏之胸膈满闷,神昏谵语,腹满便闭。
7、星蒌承气汤
【来源】王永炎方
【组成】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
【功效】通里攻下,化痰通腑。
【主治】中风病痰热腑实证。
8、宣白承气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楼皮4.5克
【功效】清肺定喘,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
9、竹沥达痰丸
【来源】《沈氏尊生书》
【组成】黄芩、半夏(制)、大黄(酒制)、 橘红、 甘草、沉香、礞石、朴硝、姜汁、竹沥。
【功效】豁除顽痰,清火顺气。
【主治】用于痰热上壅,咳喘痰多,大便干燥,顽痰胶结,烦闷癫狂。
10、竹沥汤
【来源】《成方切用》
【组成】竹沥、生葛根汁、生姜汁
【功效】清化热痰。
【主治】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11、 礞石滚痰丸
【来源】《玉机微义》卷四引《养生主论》
【组成】青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黄芩320g 熟大黄320g。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效】降火逐痰。
【主治】用于实热顽痰证。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胸腕痞闷,或眩晕耳鸣,或不寐,或奇怪之梦,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而厚,脉滑数而有力。
12、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千金苇茎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苇茎(锉)30克 薏苡仁15克 桃仁50枚(去尖、皮、双仁者)瓜瓣15克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肌肤甲错,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现用于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百日咳等属于肺热者。
如金解毒散
【来源】《痈疽神秘验方》。
【别名】 如金解毒汤
【组成】 桔梗6g,甘草9g,黄连4g(炒),黄芩4g(炒),黄柏4g(炒),山栀(炒)4g。
【功效】 降火解毒。
【主治】 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
五、燥痰
1、贝母瓜蒌散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一钱五分,栝蒌一钱,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歌诀】贝母瓜蒌散茯苓,陈皮桔梗花粉增,咳嗽咽干痰难咯,润燥化痰病自清。
2、消瘰丸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贝母、牡蛎。
【功效】滋阴降火,化痰软坚。
【主治】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之瘰疬、痰核。
3、 半贝丸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半夏 生川贝各9克
【功用】截疟。(润燥化痰)
【主治】疟疾,风痰暑湿疟疾,咳嗽多痰,饮食无味,痫眩。
4、麦门冬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麦门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枣12枚
【功效】清养肺胃,化痰降逆。
【主治】肺痿。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
【歌诀】麦门冬汤用人参,甘枣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宗。
六、气痰
1、半夏厚朴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歌诀】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要点】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四海舒郁丸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八。
【组成】青木香15克 陈皮 海蛤粉各9克 海带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俱用滚水泡去盐)
【功效】行气化痰,散结消瘿。
【主治】肝脾气郁,致患气瘿,结喉之间,气结如胞,随喜怒消长,甚则妨碍饮食。
七、痰瘀
1、化痰通络汤
【来源】
【组成】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远志(10g)、石菖蒲(10g)、茯神(15g)、党参(15g)、丹参(15g)、炙甘草(10g)。
【功效】化痰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痰浊内阻型),症状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形体肥胖、身重乏力、纳呆、苔厚腻、脉弦滑。
【歌诀】化痰通络夏橘红、枳芎红草远志停、菖蒲茯神党丹参、化痰祛湿血脉行。
2、桂枝茯苓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
【功效】活血化淤,化痰消块。
【主治】淤血留结胞宫。
◆ 桂枝茯苓丸最初用于治疗因包块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
◆ 凡妇人经、胎、产之疾属淤血阻滞胞宫者,皆可用本方祛淤消。
◆ 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属淤血阻滞者。
◆ 应用本方的要点是:妇人小腹宿有包块,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暗而有淤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 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3、癫狂梦醒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24克 柴胡9克 香附6克 木通9克 赤芍9克 半夏6克 腹皮9克 青皮6克 陈皮9克 桑皮9克 苏子12克(研)甘草15克
【功效】豁痰化瘀,开窍醒神。
【主治】癫痫。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者。
4、海藻玉壶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海藻 贝母 陈皮 昆布 青皮 川芎 当归 连翘 半夏 甘草节 独活各3克 海带1.5克
【功效】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滋阴泻火。
【主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膜炎,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多发性疖病等。
八、虚痰
1、 大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9克(洗,完用) 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功效】补中降逆。
【主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2、 金水六君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6克 熟地9~15克 陈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功效】养阴化痰。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3、 肾气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4、 枕中丹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
【组成】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
【功效】滋阴安神,祛痰利窍。
【主治】心肾阴虚,痰浊扰心,症见健忘多梦,心悸怔忡,头晕失眠,遗精盗汗
5、 定志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
【组成】远志、石菖蒲、人参、茯苓
【功效】益气安神,祛痰利窍。
【主治】心神虚怯,痰浊扰心,神思不安,心悸健忘,眩晕失眠。
6、六君子汤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五。
【组成】人参(去芦) 甘草(炙)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陈皮 半夏各等分
【功效】健脾补气,和中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