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就属于没见识的家长

forcode:刚在朋友圈,读到这篇《一个中年人非要劝年轻人快乐》,主人公徐世海读高中的儿子自杀后,他开始进各种QQ群去劝说、挽救那些想要自杀的年轻人……

//通过和年轻人聊天,徐世海发现,有一些学校让学生检举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入学期末的综合评分;不少家长经常训斥孩子,提起他们就摇头叹息。

他朋友的女儿正上初三,每晚做题到深夜,常常为作业急得大哭,会抽自己耳光,用圆规刺伤自己。这个优秀的女孩一直上“精英班”,一次考试失利掉进“普通班”,就冒出了自杀的念头。

//一次,徐世海帮朋友送孩子上补习班,那是一名初中生,周末补课到夜里11点多。在“徐叔叔”车上,男孩高声大骂父母。

徐世海约他父母出来,叫了一桌子朋友一起劝。那对父母为了给儿子补习,卖了房子,一年花掉二十几万元,可儿子成绩越补越差,双方都濒临崩溃。

forcode:现在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可能阶层分化后,阶级焦虑太灼人,尤其考读书进城改变命运的农二代们,对培训、应试教育达到了一种迷信的程度。我历来反对盲目从众上过多培训班,比如:《培训班是对家长时间极大的浪费》、《做人不能太功利!》、《不要浪费时间争做考纲学霸!

上上周,我在教同同学英语绘本里的单词,不小心触碰键盘,打开了chrome浏览器的网页console界面,同同问这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懂。但是我懂一点HTML(网页设计),于是我打开了网页源代码,然后随口给他讲解了一下HTML的语法规则,他很感兴趣!

本来在学英语的时候,问七问八其他的事情,分散了学英语的注意力,可能不是好习惯。但是,当时我灵光一闪,这不正是引导他入门学习HTML的机会嘛,你想正式做好了准备再从零开始教他HTML的语法规则,他未必会感兴趣,现在兴趣来了,不抓住契机顺带着引他入门,以后恐怕不会有这种机会,兴趣是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的。

于是,我打开notepad++一边写代码一边教他HTML的基本规则,HTML属于标记性语言,非常简单易学,小学3年级完全能够学会了。我先教他如何在网页中插入图片,给他演示从百度复制图片地址,然后显示在我临时写的网页里,还可以控制图片大小和重新排列,同同就有兴趣了,又教他如何换行,如何加入边框,如何修改网页标题、加链接,如何显示电脑本地文件夹里的图片……

也就花了我20几分钟,他就自己坐在那里玩上了,当天玩了一个多小时。五一期间,跟他说,做完作业就可以再玩HTML,于是他加快了做作业的速度,五一期间玩了两三天HTML,我教他用百度搜索HTML教程,后来看他打开了2个教程网站,自己复制了各种代码放进自己设计的网页源代码里,遇到运行不正常的,就把电脑拿过来找我,有时候是少了一个方框号,有时候是多了一个空格,其实我没花多少时间教他,他基本上自己上网搜索免费HTML教程自学,玩得不亦乐乎!

昨天看他学会了如何在网页里插入iframe框架调用显示其他页面,学会了如何插入视频……总之,我感觉他玩得很开心,获得了学习探索的乐趣,处在所谓的“心流”状态,这很好!我当初也完全是自学网页设计、图片处理这些技能,对我后来搞在线培训赚钱有很大的帮助。

平时他做作业拖拖拉拉要到10点才能完成,昨天放学后,问我做完作业能不能玩HTML,我说没问题,但作业不能随便应付,昨晚9点之前就完成了作业,然后玩了40分钟HTML,估计后面他每天都要尽快完成学校作业,然后挤出时间玩网页设计了……

同同说,等他学会了HTML,以后还要学Python,我说python爸爸也不懂,你要上网找教程自学了,你如果学会了python,你这方面就比爸爸厉害了。他听了很开心!

这种兴趣引导下的自我探索、自学,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完全不需要花什么钱去上编程培训班,网上免费教程、代码、视频多得是,关键是孩子有没有兴趣……

网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孩子自我探索、发现兴趣......这些都很赞同。但是,如果当孩子告诉你他发现了自己最大的兴趣是游戏、最擅长的也是游戏时,怎么办?还鼓励吗?

forcode:鼓励啊,而且鼓励他游戏要玩好,最好学会自己开发游戏外挂,甚至通过游戏赚钱。但是,同时玩游戏需要用积分来换,积分需要靠考试分数、做家务、记单词等劳动、学习成果来积攒。而且,每次玩游戏,需要控制好时间,不能太久把眼睛搞坏了。需要在做好学校作业的前提下去玩。

网友:你这典型的东打一棒子,西敲一锤子,孩子的兴趣来的快,退的也快,没有家长的引导在某方面持之以恒的推进和深入,没鸟用

forcode:你这就属于没见识的家长,孩子才小学,就指望出成果,你以为钢琴十级就有意义?纯粹培训机构忽悠你继续学下去的套路。大人都不可能一直对一个东西感兴趣,这不符合人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本不需要去考级,自己感兴趣就学,没兴趣了就不学,兴趣变了就玩新的东西,重新感兴趣了,再回来接着玩原来的兴趣。持之以恒属于农耕时代的美德,人工智能时代,这很多时候是缺陷,持之以恒10年去学个钢琴又如何?99%的钢琴10级的人,不可能靠钢琴赚钱,也全都是痛苦的记忆,没有乐趣可言。万一家长的规划错误怎么办?10年白白浪费。兴趣引导的随心所欲,自由生长出来的知识点,相互杂交,这才叫复合型人才。

网友:非常赞同,小时候老是被老爸说三分钟热度,但他还是支持我搞东搞西,现在想来正是那段搞东搞西的时光让我养成了自由探索兴趣的习惯,自那之后学任何东西都很明显地感觉到比同龄人快,而且快很多。

网友:我小孩古筝学到5级的时候就不想学了,硬逼着学完了十级,自从考完十级的那天起她再也没有碰过一次古筝。

forcode:为了考级、为了比赛出成果去上培训班,是扼杀孩子兴趣的最佳方式……

网友:问题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爱好。。。进入不到“心流”状态

forcode: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

网友:大部分人确实没有精神层面的爱好。追求的一般就是钱和性,物质方面的。

forcode:大部分人,因为在小时候就被应试教育和父母配合下,掐灭了所有兴趣的火花。好在人类有新陈代谢,每一代新人都是全新的,不管上一代思想如何僵化,下一代都是系统重置,具备好奇心,只要你不随意掐灭孩子的好奇心,他长大了就可以是一个对世界依然充满好奇和兴趣的正常人类……

网友:你孩子现在还小,积分管理或许还有些用,这类方式我相信很多家长也都用过。等他到初、高中,这套方式肯定完全失效,他只会觉得这套把戏太幼稚。

forcode:你这种说法我都反驳了N次了,我都懒得反驳了,我不需要拯救你们。KPI考核也是积分管理的一种,交通违章扣分也是积分管理,信用积分和贷款也是积分管理,积分管理对成年人照样有效……

网友:我家的刚好跟你相反。小孩五年级时老师上门家访,说孩子成绩还算不错,最好去外面找补习再加强一下,初中考个私立学校,这样更理想。老师走后我们跟孩子商量这事,那知道小孩说:真想读书的话,用去补习路上的时间认真读书,比去补习强多了。小孩读书确实给我们省了不少补习钱,最后也顺利考上985学校,这个假期也收到华为、腾讯的实习offer最后去哪个单位他自己决定。

网友:看了这篇文章,感觉大部分家长都是徘徊在十字路口,一方面迫于社会压力和自己的攀比心,一方面又想让自己的孩子自己探索发现。而我也是这么一位家长,想引导孩子,一步步的孩子就长大了,长的比想象的快。另一个感慨是夫妻双方需要协调协商好,统一战线才行,这个F兄做的是楷模。

网友:培训班接送业务可以考虑 把家长时间解放出来。发现自我,不试不知道。当每个人都被鼓励去寻找自己最大的亮点,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被发挥到极致。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不断探索、试错中试出来的。但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兴趣的限度。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我们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说得太好了

网友:确实,每个家长教育孩子方式不一样,我觉得你这样,孩子会按照积分的方式去思考,在我看来这是工业时代管理工人的做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会被无形中束缚,因为思考一件事会跟它的“积分成本”关联起来,孩子在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开心,我这确实是直觉,可能我想多了。

forcode:不能滥用、不能动辄得咎,如果积分管理只是管理孩子1%的行为,你觉得真的那么危险吗?就好像交通违章积分管理,会让人变得过度谨慎、不敢尝试吗?交通违章积分管理,不过管理驾驶员在道路上开车的行为而已,其他99%的行为一律没管。儿童积分管理也是如此,只是管理孩子明显错误的1%的行为,奖励明显好的1%的行为,没有那么夸张的危害。如果家长从早上起床开始刷牙、洗脸、上厕所到晚上刷牙、洗脚睡觉,每一个行为都用上积分管理,孩子动辄得咎,那一定是有害的。积分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技术,技术是中性的,关键看用的人怎么用。

================

forcode:给孩子自由探索时间空间,不是放任自流,天天打游戏、看电视、沉迷于低级乐趣、浪费生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还需要积分管理孩子来配合。

参考:《积分管理儿子效果极好》,下载儿童积分管理表,请进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积分”,将返回下载链接

通过积分管理法,同同不仅乐意帮忙洗碗、刷鞋子、晒衣服等家务劳动,玩积木或编程搞出了创造性花样也会得到积分奖励,在学校被老师表扬、考试分数有进步也会得到积分,而且,同同在二年级就记住了近千个英语单词,要知道,很多不爱学习的人,到高中读完都未必记住三千个单词,毕竟记单词是相当枯燥的事情,积分管理可以让孩子有动力掌握这种枯燥却重要的知识。

================

本文首发微信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