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字与画的逻辑关系
'书画同源”最初由元代赵孟頫提出,现代傅抱石也撰文赞同,当代很多人也持这个观念,我是不附同的,因为这个命题只是书画史上的一个理论而不是结论。
从书法史看,远古人类使用简单的图画工具交流上万年后,才开始有象形图文的出现,如新石器时代仰韵文化《鹳鱼石斧彩陶缸》、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甘肃秦安大地距今约5000年的地画,内蒙古阴山岩画和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等。
西方图文终究走上了拼音文字道路,而中国文字经过先民的不断演绎,从简单图文到象形文字,后形成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小篆、汉隶和草书、行书、楷书发展脉络,沿用至今。
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互为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可以并列叙述,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中国文字有'形、意、用'功能,我觉得大家有时不要误读乱解。如'书画”,有人讲书在前画在后,说明书法重要。真的是无语不愿强辩。单从词义上理解吧,'书画'可以认为是一个名词,“画书”是不是判断为是一个动词呢?中国词语的创立是符合大众习惯和理解的,不要单从字面上去肤浅的解读。
宋代以后,画面题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起来,诗文对于画面内容和作画者思绪的指向,都可能给观者以欣赏活动的启示与帮助,诗书画融会一炉,成为画幅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境界得到了升华,结伴而为共同审美对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和书法中的线条虽为同样的质态,但艺术语言表达的内涵是不相同的,绘画中的线是面的意味,书法中的线是结字的要求,都有建筑结构和音乐韵律的寓意,但绝不能涵盖替代,如果绘画纯以书法线条构成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书与画是源与流的关系,两个艺术科目可以在各自创新发展中相互借鉴应用。书画都有属于自身的特长和不足,相通是为整体艺术的特点以及发展个体艺术的需要所决定了的,联系是必然的,但这种联系只能在有机和可能的范围内,并非漫无限制,使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辩证地统一起来。
'书法入画'作为个别画家的探索和追求本无可厚非,若成为中国绘画界的共同纲领,无疑会使中国画走上'穷途末日'的尴尬境地,是不符合艺术逻辑的。'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是有着巨大空间和余地,既可以和中国各种艺术互鉴融会发展,也可以同世界东西方艺术充分交流,本着艺术为人民服务和反映时代风貌历史重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画有着创新发展的多重机遇和历史价值取向。
陈辉
扬州开放大学特聘教授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