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字与画的逻辑关系

中国文字是从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图画中分流而来的,进而演变成为象形文字,再经过抽象提炼,以线条为主要艺术表达形态,是独立发展成型的一个艺术门类。书法和绘画之间因为很多的共性,始终存在着相互不可分割的联系。

'书画同源”最初由元代赵孟頫提出,现代傅抱石也撰文赞同,当代很多人也持这个观念,我是不附同的,因为这个命题只是书画史上的一个理论而不是结论。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不是单个或小群聚体,至少是相当規模的部落)之间最早的交流工具,不是声音,不是体味,不是舞蹈(肢体语言),而是图画,因为那时根本就不存在文字和文献。

从书法史看,远古人类使用简单的图画工具交流上万年后,才开始有象形图文的出现,如新石器时代仰韵文化《鹳鱼石斧彩陶缸》、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甘肃秦安大地距今约5000年的地画,内蒙古阴山岩画和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等。

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亦是同样,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上绘有20多只史前动物形象,旧石器时代法国拉斯科洞穴中《受伤的野牛》,及其在壁画中第一次出现人类自己的形象等等。
历代考古发现也证明这一点,当文字尚未出现前的悠久岁月中,图画就是远古人类共同交流的主要形式。

西方图文终究走上了拼音文字道路,而中国文字经过先民的不断演绎,从简单图文到象形文字,后形成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小篆、汉隶和草书、行书、楷书发展脉络,沿用至今。

 从尊重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绘画一以贯之,中国书法是其距今3500年左右才出现的一个重要分化,经过多年发展,与中国画并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颗明珠。

 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互为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可以并列叙述,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貌似正确实为不妥的说法:  如'书法是绘画的灵魂'、'书法关过不了,画法关也过不了'、'没有书法元素的中国绘画是没有前途的”等等。有的有些道理,有的太牵强附会,鸠占鹊巢,难以苟同。
各种艺术门类都有各自艺术表现的内在要求,硬把书法置于绘画的基础和崇高地位既是一种自大,也是一种盲知的表现。

中国文字有'形、意、用'功能,我觉得大家有时不要误读乱解。如'书画”,有人讲书在前画在后,说明书法重要。真的是无语不愿强辩。单从词义上理解吧,'书画'可以认为是一个名词,“画书”是不是判断为是一个动词呢?中国词语的创立是符合大众习惯和理解的,不要单从字面上去肤浅的解读。

作为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追溯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状况不难发现,艺术的最初门类极少,带有明显的综合性,有'重合”状况,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才相互剥离,逐渐独立起来的,显示了艺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历史运行规律。如'舞者,乐之容也,'苏轼赞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等等,都是艺术之间成功结合的范例。

宋代以后,画面题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起来,诗文对于画面内容和作画者思绪的指向,都可能给观者以欣赏活动的启示与帮助,诗书画融会一炉,成为画幅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境界得到了升华,结伴而为共同审美对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同艺术门类虽有关联,但联系也是有限度的,这个区别在于各个艺术都有特殊性和排它性,若有可替代性,该艺术就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如美术永远不可能产生音乐,音乐也永远不可能去塑造可视的形象,但美术作品却可以使人感到仿佛有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对同是使用笔墨纸等工具的书画,道理仍然一样,绘画有绘画的特点,书法有书法的要求,不要使它们在相互借鉴时而产生取代的结果。书法是用线条在空间上的抽象表达,绘画是用线条、色块和点、染、皴擦以及造型手段等对客观事物的形象表现,显然,绘画的表达方法是综合性的,艺术语言远远多于书法纯线条的单一化,有的画家同为书家或有的书家也是画家是个人修为的结果,并不是'书法是绘画的基础'的印证标准。

  绘画和书法中的线条虽为同样的质态,但艺术语言表达的内涵是不相同的,绘画中的线是面的意味,书法中的线是结字的要求,都有建筑结构和音乐韵律的寓意,但绝不能涵盖替代,如果绘画纯以书法线条构成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书与画是源与流的关系,两个艺术科目可以在各自创新发展中相互借鉴应用。书画都有属于自身的特长和不足,相通是为整体艺术的特点以及发展个体艺术的需要所决定了的,联系是必然的,但这种联系只能在有机和可能的范围内,并非漫无限制,使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辩证地统一起来。

'书法入画'作为个别画家的探索和追求本无可厚非,若成为中国绘画界的共同纲领,无疑会使中国画走上'穷途末日'的尴尬境地,是不符合艺术逻辑的。'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是有着巨大空间和余地,既可以和中国各种艺术互鉴融会发展,也可以同世界东西方艺术充分交流,本着艺术为人民服务和反映时代风貌历史重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画有着创新发展的多重机遇和历史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

陈辉 

扬州开放大学特聘教授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