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 必须有点锋芒, 否则等于零。'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善良即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善心常驻。

以前做好人,行善事,深刻的相信,好人会有好报;但不知从何时起,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挺不公平的,好心也不一定会有好报。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总是会不自觉的心软。

点击加载图片

有时候,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总是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在你回家的必经之路摆卖一些水果,青菜之类的东西,有时候下班时间晚,看到他们还在坐在那里等待客户,就会这些同情心泛滥,想着这些东西也用不了多少钱,就囫囵个的一起买回家,等当你要吃时,你会发现,其中不乏参杂着一些焉菜烂果,一次之后,再无第二次。

其实当你认真的那这些东西去和市场做对比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大爷大妈卖的东西远比市场的要贵不少,但由于我们也有爷爷奶奶,看着同年龄的老人这么辛苦,就会下意识的想要去帮一把,可是现实似乎永远不是那么好接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成年人对摔倒的老人视而不见,要么就是先拍视频作为证据之后再去扶,而在屏幕前的部分人都有一种莫名的愤怒,怎么可以对一个生命这么无视。其实,大家不是无视生命,只是在保护自己,被讹怕了,被误解的例子多了,很多人不敢轻易伸出援手。

点击加载图片

公共交通不让座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也不少,其中我看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一为男性因为没让坐,和一个大妈闹到派出所的事件,其这个男性当时说了一句话:“我让了15年座没人表扬,一次不让坐就这样闹得风风火火。”语气中无奈和心酸,不言而喻。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职场的,生活的,家庭的,随处可寻见,其实目前为止,有很多人都会被誉为【中国式好人】然后被一句“举手之劳”道德绑架。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做人为什么要拒绝?”

有个高赞回答我深表赞同:“很多时候,'翻脸’代表着你的底线,保护着你的自尊,代表了在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被尊重。”

真正的善良一定不是妥协和委曲求全,而是首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其次再不伤害别人。

点击加载图片

社会心理学家伯特伦.雷文提出一个概念:「无助的影响力」(power of the helpless)。

人们会对处于困境的人进行帮助,这种出于社会责任规范的考虑,是由无助而形成的合法权威。帮助他人无论在怎样的伦理文化中,都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是值得被称赞的行为。

然而,求助者却总在“逼善”。

最简单的,你可以说给老人让座是高尚的,但不可以反推说不让座就不善良,不道德,你怎么知道那个不想让座的人加班了一宿,好不容易想坐下想歇歇呢?

我们确实应该提倡美德,这是鼓励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人没有达到某种美德,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有缺陷。那些鼓励性、建议性的伦理信条,被不正确地逆推后,产生压迫性的道德环境。

尤其是当你把我的好心当做理所应当的时候,对我的付出毫不感激却变本加厉压榨的时候,把我的忍耐当做没脾气无休止伤害我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的时候,在本不该我要做的事我好心去做了,还要被你指责的时候……此时的善良若纵容一群煞笔,那我宁愿一辈子歹毒。

点击加载图片

在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一刻开始决定不再善良的?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太多肮脏的东西,但是我从来没有说,我决定不再善良,我只是决定我不会再对谁都善良,我承认这个世界上有时候真的挺不公平的,好心不一定有好报。但是无论这个世界给你吃了多少巴掌,我还是要明确的表示,保持善良和真诚永远不会错,错的是你没有分清楚对象,我们不该抱怨世界的不公平,生活有多恶心,我们要反省,是自己的眼光和见识,而不是怀疑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心这个东西很贵,给对了就是无价,给错了就是一文不值,我们的真诚和善良可以免费,但是绝对不能廉价。”

点击加载图片

生而为人,善良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但是,如艾默生所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

善良的玫瑰,只有长出锋芒毕露的刺,才不会被随意蹂躏。做一个外表有刺的人,才是成年世界里最温柔的法则。

点击加载图片

以爱与青春之名,陪你一路成长,不失初心,不忘初衷,哪怕满是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