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界视野中的“软实力”理论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或收买从而达到所愿的能力。起初,俄罗斯学界对这一名词的讨论并不多。直到2013年,俄罗斯在当年2月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首次正式给出了“软实力”一词的官方定义,指出“'软实力’是依靠民间力量解决外交政策问题的一整套手段以及可替代传统外交手段的信息、通信、文化等方法和技术”,“是以民间社会、信息通信技术、人文主义及其他传统外交方法和技术为基础来解决外交问题的综合工具包,是现代国际政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出台以后,俄罗斯学界掀起了研究和讨论“软实力”理论的热潮,并且大致形成了三类观点。
“术语”论
一种观点认为“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是一种政治术语,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主要代表人物有达维多夫(Давыдов Ю.П.)、帕辛(Паршин П. Б.)、纳乌莫夫(Наумов А. О.)等。这些学者从国际关系角度以及力量产生的根源出发,辩证地看待西方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认为“软实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资源和工具。从资源的角度来看,“软实力”被认为是某个参与者以自己的吸引力和别人加入自己价值观的愿望为条件对别人产生的潜在影响。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软实力”被认为是一种工具,或更广泛地说,是一种技术,是一套工具或者实践的总和。它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软”的,因为与使用可能适用于实现相同目标的其他工具相比,其预计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
这些学者认为, 广义上的“软实力”是自己或者通过他人,从各种可以使用的、能达到相同目标的工具中选择一种带来伤害最小的工具,来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力。从专业术语角度上来说,“软实力”是与某个国家稳定相关的各种价值的吸引力。这些包括给定国家的文化价值、所在国家的组织和生活水平、教育质量等。“软实力”建立在号召其他国家跟随本国的思想以及逻辑的基础上,以这样的方式来探索当前具有争议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其他国家也可以接受这样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优先考虑以这样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认为“软实力”只是一种政治术语,或者说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专有名词。衡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政策,离不开考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对外战略政策。“软实力”作为国家对外战略中的一种资源和工具,核心要素是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点既涵盖了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内涵,同时加入了俄罗斯解读的现实和元素。约瑟夫·奈所界定的“软实力”概念和内涵只是此类俄罗斯版“软实力”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资源”论
另一类观点倾向于认为“软实力”只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将本国各种资源转化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潜力,主要代表人物有列别杰娃(Лебедева М. М.)、托尔库诺夫(Торкунов А. В.)、拉吉科夫(Радиков И. В.)等。这些学者认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高低是由其现实的、复杂的综合国力决定的。同时,“软实力”既可以认为是吸引力,也可以被定义为权威地影响。“软实力”的本质在于国家在本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和影响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个国家的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其国际形象,进而增强吸引力。国家“软实力”是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制度优势以及政治体制的有效性,吸引其他国家站在自己一边,为自己在国际关系议程中寻求支持的能力。这种战略主要是使用输出教育、推广语言、传播民族文化价值观等国家资源在国际舞台上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软实力”实践的可能性是建立在同情、吸引力、号召力以及自愿参与原则的基础上。
“软实力”最重要的战略性策略之一是创造吸引力,包括建构国家的正面形象和影响力。提高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为的”“有条件的”方式,意味着优先采取各种信息、广告和宣传性质的措施,目的是改善国家的国际形象,包括公共外交、国家外交(即传统外交)、对外发展援助计划及人道主义援助三个主要方向。另一种是“自然的”方式。首要任务不是刻意宣传自己的成就,而是实实在在、可持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吸引力,具体表现为发展民族文化和科学技术、创造成功的经济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模式、实施得到本国公民认可的国内政策、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合作解决国际问题以及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等,这些成绩将在客观上决定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高低。一个主权国家的经济模式和权力也可以成为“软实力”的资源,一个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对其他国家,尤其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影响其他国家与之合作的愿望,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直接的经济利益。此外,“软实力”资源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甚至可以是对其发展前景的前瞻性评估。一个有吸引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软实力”,而实施经济制裁则是“硬实力”。“硬实力”亦可以是有吸引力的,并在这个意义上会被第三方视为“软实力”。例如,国家的军事力量以及战胜敌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视为“软实力”。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往往伴随着“硬实力”的元素,实施国家“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一条符合国际法的、对许多国家有吸引力的外交政策路线,即适合历史条件的、稳妥的外交政策策略。
虽然这些学者的观点和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有些类似,强调吸引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使用约瑟夫·奈提出的具有明显西方属性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资源。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等西方国家认为是“硬实力”范畴的力量,也可以产生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软实力”,而且“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产生和使用,往往相辅相成,互相伴随。
“工具”论
还有观点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包含政治、外交、金融、经济、信息和文化等多种力量和手段的对外政策工具,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关键外交政策资源和控制国际进程的潜在特殊工具,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总和,一套非军事化的国家对外政策和战略的总称。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菲利莫诺夫(Филимонов Г. Ю.)、列昂诺娃(Леонова О. Г.)、诺瓦西洛夫(Новоселов С. В.)等。
这些学者认为“软实力”政策作为一种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手段,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是为实现国家利益而制定的一整套复杂的战略体系。他们认为“软实力”拥有一个复杂的多层化体系,它允许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渠道,解决其战术和战略性问题,是国家外交政策战略的形式之一,也是一种通过“吸引力和影响力”体系而工作的综合影响机制。
这些学者认为,“软实力”是一套工具,一套政治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国际政治中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和特定的位置。“软实力”的本质体现于:在全球使用非物质手段实现本国利益、落实本国战略,用和平手段达成外交政策目的,采取非暴力方式实现国家利益。“软实力”工具是基于说服和积极吸引力来影响世界政治的手段,一个国家用它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只有在对外战略中渗入意识形态内容,通过文化、科学和教育等各领域向世界传递某种信息时,才算是在外交政策中真正有效地运用“软实力”工具。他们认为在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竞争的背景下,俄罗斯必须制定一个系统有效的价值观体系,才能支持在外交政策中使用“软实力”,向世界呈现一个俄罗斯观点,能够与外国模式竞争。此外,这些学者还认为俄罗斯的“软实力”在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一个有吸引力的社会经济模式在国内的实施。他们认为只有国家的成功发展,反映在社会生产的增长和公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才会使它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吸引力。因此,俄罗斯“软实力”真正的目标不是使俄罗斯的形象具有吸引力,而是使俄罗斯本身具有吸引力。这些学者认为,俄罗斯的“软实力”模式已经具备了自身的特点,已经掌握了在外交政策中使用“软实力”及其工具的制度和方法。此类观点虽然依旧看重吸引力,但是更强调的是一套以非暴力手段为实现国家利益和目标而制定的国家对外政策和战略的总称,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俄罗斯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同时,给“软实力”理论带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和定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俄罗斯的“软实力”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编辑:何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