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忌以意行气,忌丹...
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忌以意行气,忌丹田发劲,忌气聚丹田,忌发劲努气!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15)
十三势行功心解言: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注解:
练太极拳是养气之法,非运气之工作也。何为运气?人心急有力弩气练法,气必聚一个地方,放出不易,恐与内有妨碍。
何为养气?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急不燥,先天气生,静心养性。
练拳使内精气神合一,行气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无害也。
与人敌不使膊伸直,能上下相随,步随身换,膊未直而力有余,敌早跌出,就是劲以曲蓄而有余。
允升园:
澄甫公的注解非常精彩。一点建议,养气怎么才能做到无害?
之一。
太极拳行拳,不能以意导气。
自然呼吸,拳架呼吸,丹田呼吸,体呼吸,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呼吸特点,决不能刻意去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之二。
太极拳发劲,不能努气。
象形拳创始人薛颠认为:努气者,力小任重或用力太过,以至气满胸膈,壅塞不通,其气管往往有爆裂之虑甚至气逆肺炸甚至不治之痼疾者,亦数见不鲜。
太极,中和之道。
拳经云:打人如走路,看人似蒿草。天天走可以,天天跑不行。瞬间的爆发可以,恒久的爆发不行。
为何?都是呼吸之间的问题。
有形刻意的步法,是演拳;无形随意的步法,是打拳。走架子,扯架势,曲膝多少度,斜走多少度,都是拳的表演,决非实战和技击所能用。
真正之架势,形同走路;真正之传武,须是无为之有为。
王芗斋先生说,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到了这个阶段,就明白了。没到,怎么说也不会明白。
努气,即是刻意之为,即是有为之为,即是有害之为。
之三。
太极拳养气,不能气聚丹田。
气沉丹田,是气沉脚底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目的不是气聚丹田,而是气沉脚底。气聚丹田,很容易出偏。丹田发劲,很容易出偏。
形意拳大师宋世荣先生以擅长内功而闻名于武林,“天下第一手”孙禄堂先生对其功夫亦是非常敬佩。孙禄堂先生武学集注之形意述真,对宋世荣先生功夫予以专述。
据说,当年孙禄堂老先生小腹练得坚如石硬,他去山西见到宋世荣前辈,宋老先生告诉他,气不能练到小腹,留在小腹会伤身,须松沉到脚底。
另说,吴氏太极拳名家杨禹廷,亦曾用长烟袋敲打鼓着小腹练功的徒弟说:“想找死啊?”
可见,诸多武术大家认为,气不能刻意练到小腹,更不能用意留在小腹。
学习拳,下手处是自强不息;练好拳,成就处是至诚无息。——自勉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