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m I?Who are you?

金成阅读第1065天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看到一副扇子上有一首诗,叫做《莫生气》。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是朗朗上口:人生就是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少时貌似能够理解一点点,但是更喜欢其中文字的押韵。长大之后,略经世事,慢慢体会到一句话:人生如梦,人生如戏。
2009年求学来到锦城,那时才知有一种叫做“变脸”的戏目。对于那些能够刹那间变换另外一张脸的人,我们通常还是敬佩的。
《白夜追凶》里,潘粤明,一人分饰性格不同的双胞胎角色,演技真好!
《龙门飞甲》里,陈坤,分饰阴柔狠毒和活泼跳脱的两角,演技真好!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杨幂,更是出演四个不同角色,嗯,演技爆表!
这时请你拿起镜子,看一下自己,会发现一个惊天事实:我,才是最佳男主角!
前两天看到成长营里面一位小伙伴的分享,正好也谈到了角色化。有时候,当你睁开眼睛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个疑问:我,到底是谁?
我是张三?不一定,全世界那么多个张三,而且我也可以改名叫做张四啊!那我到底是张三还是张四?
儿子的父亲?嗯,这个可以有,同时又是媳妇的老公,父母的儿子;还是公司某部门的某某经理……那我到底是谁?同时拥有这些角色吗?
我们得承认一点,我们确实是在同时拥有众多的不同角色,而且随时转化;所以,照下镜子,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奥斯卡影帝。
但是,当我静下来思考时,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去分析我们到底是谁,应该是从两个角度来看:由外到内,以及由内到外。即别人应该认为你是如何,我们应该变成如何。
一、我在别人眼里是怎样?
我们在社会中工作和生活,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你去对不同的人打上标签的同时,别人也在给你打上不同的标签。这些标签怎么来的呢?可以尝试从三个阶梯来看:
1.第一印象:这是完全感性的一面。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长发短发,是否猥琐,是否阳光帅气,是否抠门大方……这些都是在最开始接触时别人给你的定位。
这里可改变的地方不是特别大,或者说能够改变的地方其实也不是很多。当然,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接触,真的仅仅停留在第一印象这样浅表的地方,那又有什么接触的必要?
2.能力/资源/角色:一个人和你见面,看到你长得一般,但是想想,还是想和你多聊聊。慢慢发现你是某某公司的副总,再发现你家有几十个亿,到最后发现,你居然和某某局长还很熟。好,这时候对你的认识那就有本质区别了。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所以无私的人才会被那样传颂。也许对于能力/资源/角色层次的认识不一定是我理解意思,但是刚刚那个例子就是最现实的印照。
你在社会中扮演的某个角色,也许就让人需要;你有哪些资源,恰恰是别人需要;你的某项技能,正好能够让别人强大。那么,你这时在别人的认知里,就是一个不一样的分数了。
能够达到这个层级,并且做到,我觉得很不容易。但是做到了,也不要太高兴,因为这里有些是并非是你本身具备,而是外部赋予的。说白了,你只是有“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一旦这个“使用权”被剥夺,那你怎么办?
3.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里看起来会和第二点有点有点类似,但却有本质区别。如果现在你在社会上被赋予的那些角色消失了,你还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呢?
我在前面说到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我很同意他说的一点:利他,是一切经营的原点。之所以说到这个,是因为我们不妨多想想,我们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什么价值?这些价值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呢?
其实这些价值,意义就是一点,给自己刷存在感,而且是强存在感!你这时候已经不是公司副总了,也不是富二代了。位置没有了,家产跟你也没有关系了,你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什么价值?
我能够判断出哪个行业将会是下一波红利,我能够分析哪支股票的行情波动,我能够自己写出让其他热捧的心灵鸡汤,我有能够让其他人感受死亡临近的炫酷车技……那么,你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写到这里,需要提醒一下:我们有时候在接触的各类形形色色的人,其实都明白是戴着面具。米和他人的到现在的交集,到底是因为你现在头上被赋予的光环,还是你自身的特质,一定要搞清楚。虽然,那些角色也是我们与外界的一个必需品,同时也要明白,当你谢幕下台的时候,又有几个识得你呢?
二、我应该成为谁?
前面是说外面对我们的认识,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呢?不太清晰,没关系,我们来看下,遇到问题之后的不同反应,就显示了你是一个怎样的呢?
1.怨天怨地:这种人,大部分看到都会是是吐槽的对象,一定不要激动,多回忆回忆,自己到底有没有这类场景?
这种人或者这种行为我们经常批斗,知道很不对,但是为何容易出现呢?因为那可以减少你内心的罪恶感。
为什么这次我考砸了?题目太难
为什么这次项目失败了?甲方坑货
为什么生意不好?顾客二缺,竞争对手太强
……
这些理由你给自己一加上,有没有一种顿时“我没错,都是这个世界的人太坏”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容易迷失自己,因为把过错强加到别人头上,自己久难以自省。
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思想,容易导致对这个世界的偏差。开始说了之后,慢慢地,你就会认为这个世界都是黑暗的,这个世界都是坏的,而你,也在渐渐地坠入深渊!如果有这类倾向,赶紧停,来尝试向内归因!
2.因果关系:我现在时很信因果,不仅仅是指玄学里面那种,更多的是事物之间的发展规律。碰到任何事情,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不是让你强加给外部,去向内归因。
向内归因其实也有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也许会让你对自己的认识和问题处理出现一些不一样:
(1)努力不够:能够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一个很认真奋斗的人。项目没有做好,那我加班;签单率低,那我今天多跑几个客户;产品质量不佳,我让员工三班倒,多生产一点……
你会发现这三个例子的处理方式慢慢有点点偏了……什么意思呢?感觉这时候你确实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了,但是好像哪里不对。没错,努力和能否把事情做好的关系我们要捋清楚。
高中数学介绍过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努力,是一件事情做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你努力了,一件事情不一定能够做好,所以不要自怨自艾,否定自己;但是你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你当然要付出努力,这点是肯定的。那除了努力,还要干嘛呢?
(2)能力不够;事情没有做好,你拼命加班加点去做,这种人很有干劲,但是没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相当于这种人在古代可以作为冲锋陷阵的前锋,但是要为将,不好意思,大家不想那么早见马克思。
要为将,这时候怎么办?能够去再深入的分析这件事情,搞清楚到底哪里有问题,我到底是哪里不足,又该从哪里去改。
这个产品不合格,可能是什么问题?也许是温度不够?机器老化?员工操作失误?原材料不合格?质检不仔细?这时候依旧去找,找到之后,你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问题,怎么去改。
员工操作失误,那我就加强员工培训与考核,必须让所有人的操作都能达标;
原材料不合格,我就派人沟通原材料厂商,同时联系其他厂商,进行材料竞选;
机器老化,那就看维修和更换新设备哪个更划算,从而做出选择
刚刚说了,这是为将,那么要为帅,那又该怎么办呢?我自认为这个境界我是有差距的,所以这里纸上谈兵的成分居多。
3.意识形态的确认:从小上过政治课的人,应该都知道“意识形态”是啥意思。这里说的玄幻点,就是你的脑子在想什么;放到这里,就是你是怎样的人,想成为怎样的人!
在前面说到向内归因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没有客观标准的事情,这时候可能就会面临一些选择纠结。其实,真的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根源问题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取向是不清晰的。
这句话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说起来真轻松。我们面临的各种纠结和问题的时候,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看:你是谁?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才是你想要的?或者另外一种角度: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那么这件事情怎么做,才能够让你往这个方向走?
就像前面那产品不合格的例子,你分析出各种问题,去改善了,好不好?好,非常好。那你基本上就是一个出色的车间主任。
如果你要成为产品总监,甚至运营副总,你那种分析也许有点问题。老祖宗教育我们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就是要开始学会以现在的角色去思考和去角色化,跳出来思考。
以你现在的车间主任身份,你能够分析出各种具体问题,针对性处理,很棒!这时候,你要学会跳出你这个位置,再去看这个问题,产品合格率低,怎么办?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了合格率低上面。以前为何没有这种情况?因为现在员工大多数是新员工,操作问题多。
为何新员工多呢?因为老员工要么辞职,要么调离到其他部门了。说明什么?这个产品的价值是在降低的。这时候你要做的是什么?如何给公司可以拓展新的收入途径。到底是改变营销方式,还是产品结构调整?还是组织价格老化,还是……
这些想法不一定都对,但是这时候尝试从高维度去看待问题。你在一楼看到的风景,和你走出去,或者走到二楼看到的风景,截然不同!
今天是在学习了富研社第五,六课之后,有感而发写的读书笔记。这是第二次看这个内容,谢春霖先生的很多观点,确实对我有很大启发,但是我也说过,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喜欢有时候以点带面去思考。
任何你接受的知识,第一感觉应该是接受,然后整合,再去思考,拓展,用辩证的角度去看这些内容。读书笔记在写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去思考问题,很多东西,现在是自己延伸这个点,但是后面具体的操作细节,还在慢慢探索中。
最后谈一下自己在学习这类课程之后,在思考和写笔记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
1.人之所以被角色化,是因为被需要,被预期,被管控。有些人可能享受这个角色,有些人可能被迫接受这个角色。我的建议是,不管哪种,你去好好熟悉你的剧本,真正揣摩好你眼前的角色,去演好他,就是最大的利;
2.有时候也要去想想,你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而你?现在是跑龙套的,想成为男主角,没关系,真正认识到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你才真正能够有自驱让自己向着这个方向去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