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号严查”背后:导火索也许是这个

导语:2020年简直是“活久见”。
眼下的游戏行业也许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原油价格暴跌重创全球资本市场,多国股市现“熔断潮”,多维度打击下经济悲观情绪逐渐笼罩全球。
而另一方面,因疫情被“困在”家中的玩家却在用行动证明,他们的消费能力依然可观。此前有消息称,《王者荣耀》在今年春节期间一举打破了去年创下的单日及单月流水记录,留下两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以此为缩影的大公司是否一个月已经赚够了一年的收入我们不得而知,事实上在许多互联网从业人士眼中,以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正是对冲实体经济下行的最好途径。曾有从业者告诉游戏陀螺,作为逆周期行业,游戏等文创、娱乐产品扩大的是互联网用户的线上消费能力,能为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因此对后续政策也持乐观态度。
但是开年以来,来自政策面的诸多举措却实实在在地告诉业界,或许我们把一切想象得太过简单了。
2月底,App Store、字节跳动相继要求厂商提供版号;几天前,有关部门重申实名制认证的必要性、要求严控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及消费金额;而在上周,又传出有公司因套用版号吃到高额罚单的消息……继版号严冬之后,监管侧的“倒春寒”又来了,更让人不安的是,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要面临什么,谁也不清楚公司还能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撑下去。
导火索?2020年春节以来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投诉事件陡增
危机向来不会无中生有。当所有从业者都沉浸在节后游戏概念股短期暴涨的乐观情绪中时,一场看不见的隐患也悄然向游戏厂商逼近,而且它们就发生在每位成年人的眼皮底下。
由于学生群体远程上网课的需要,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千上万的家长将他们的手机交给孩子,也使孩子们触网、玩游戏的机会大大增加。在此特殊背景下,未成年人借着上网课的名义偷偷打游戏暗中给游戏充值的问题持续发酵。
数据显示,1月19日至3月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2365宗有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投诉,相比2019年同期暴增838.49%,其中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情况下充值网络游戏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
然而,另一组数据却告诉我们,追究退款的家长最后大多无功而返,并不得不转道向相关投诉网站等网络平台维权。
黑猫投诉上的消费者投诉事件,投诉问题上写着“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游戏”
大众舆论的重重压力终于点燃了原本就处于高压下的监管政策。自3月初起,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游戏厂商须对游戏消费纠纷引起重视。此后,广东、上海等地又陆续发放通知,要求游戏厂商积极配合接入实名制认证系统,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段时长和消费金额。
不到一个月,行业经历数次“严抓严打”
过去,每当典型个案被摆在放大镜下问责,都会引发新一轮强化整肃监管,这次似乎也不例外。从2月下旬到现在,短短20天左右,游戏监管、规范化的消息频出,引发了游戏圈、投资圈等多方关注。
时间回到2月24日,有开发者爆出,苹果App Store后台更新一则规定,要求计划在中国大陆发布任何付费游戏或可提供App内购买项目的游戏开发者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提交批准文号(即版号)。
这一消息瞬间在游戏圈刷屏,紧接着第二天又爆出字节跳动旗下的穿山甲联盟在后台推送一则“【非常重要】关于应用资质提交的说明”公告,其中有一项资质就是版号,由此引发买量也需要版号的情绪蔓延。
接着有消息称在2月26日,北京市宣传部组织一场游戏监管为主题的会议,会议通报一批典型违规上线运营的游戏,同时对出版单位、平台、运营单位都提出相应工作要求,对违规游戏进行严查。
再来就是3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一则《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指虚假广告、以不公平规定为经营者免责及擅自更改三大问题。
同在3月初,有消息称广东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开了一场闭门会议,主要传达对实名制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的要求,以及游戏版号相关信息。
再来是昨日消息称,近日上海新闻出版局对近期游戏企业经营发出最新的工作要求,实名覆盖所有游戏、未成年防沉迷/消费金额管理以及加强对游戏内违规广告管理等要求。
今日又爆出消息,3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一则“深圳证监局对某上市公司治理等事项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监管案例,再次指出无版号、违规运营。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被爆出套版号被罚1000多万元(运营流水*10倍)或上海新闻出版局通知中提到的某游戏公司被暂停在沪申请版号6个月的案例,都传递出严抓严打的监管信号。
一个是广度上,各地区、各角色参与加强对违规产品的整顿;一个从深度上,如把一个公司的所有产品清出来惩罚并公示的案例,也有加以重罚资金的案例。不到短短1个月,已经成为从业者在朋友圈、游戏群里不间断的谈资。
严苛整顿下,会加速淘汰劣质产品,让更多好的游戏凸显,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副作用”——这可能将加大游戏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成本。
游戏行业是随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非常明显的创新产业,展开来说,就是当企业刚捕捉到玩家会喜欢什么玩法的风向,会快速的立项验证和加紧投入开发,如果没有赶上玩家对某游戏机制的投入周期,资金就会打水漂,加上如今一款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游戏产品,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的投入都更高。
创意是这个产业最大的风险系数,但也会给玩家带来最大的能量,也给开发者和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回报。在肃正歪风的同时,如果保障游戏生产创意的中间环节的过滤,也需要更多的各方来探索。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困于版号,死于缺钱!”这或许是今年游戏行业中小团队的常态。
曾经,游戏行业的繁荣诱惑着众多怀揣梦想的创业团队,如今,游戏行业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巨头盘踞压缩着企业的生存空间,大环境并未让那些入局的游戏人实现“造富梦”。甚至随着疫情复工难、版号发放严及种种政策承压,中小团队的生存环境正被一步一步地压缩。
近两年,为有效管理和控制游戏行业乱象,监管部门自上而下传递出了各种政策,如网游数量控制、版号严查严控、未成年保护、防沉迷等等,其中版号严查严控这一项就掐住了众多游戏公司以及中小游戏开发者的命脉。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7年我国游戏版号发放约9368款游戏,到了2018年版号发放数量下降至2064款,2019年再次降低至1570款。2020年截止到3月初,游戏版号也仅发放了200余款。按照平均每月发放100款版号计算,2020年发放的版号数量或低于2019年。
这对于游戏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没有版号,意味着游戏无法在国内上线并进行变现,“缺钱”将成为游戏企业面临的难题。一旦资金周转不灵,企业或陷入倒闭状态。
事实上,在版号受限的这两年,因种种原因注销的游戏公司并不少。据央视报道,2018年,全国注销、吊销的游戏公司数量仅为9705家,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达到18710家。
“挨过了版号暂停,扛着了疫情,却不一定能等来想要的‘版号’”。游戏陀螺早前采访时开发者的话犹在耳边,游戏行业的当下,强者恒强,弱者生存并不容易。
2020年,本以为随着“宅经济”的盛行,游戏行业能迎来一波快速增长,但是热闹总属于资金雄厚且颇具实力的大厂,中小游戏团队的困境依旧没能改变。尤其是苹果及字节跳动等游戏渠道相继发布严控版号信息后,各地区政府又在版号受限时严查严控,中小游戏团队的困境已不言而喻。当下,能给予中小游戏团队的选择并不多,真的只有“活下去”才能谈未来。
我要找游戏陀螺: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
西瓜(微信号 18659030320)
刘威(微信号 18948723460)
文静(微信号 mutou_kiki)
行业爆料:boq(微信号 boq270756)
投稿邮箱:tougao@youxituoluo.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