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虽是武将却爱文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让宋朝成为文人天堂

历史的风风雨雨总让我们感慨良多,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经历数百的帝主和国君,今天给各位说的是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虽是武将,却对文人十分尊敬,让宋朝成为文人的天堂。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是北宋的建立者,姓赵,名匡胤,降生在洛阳城夹马营,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为赵弘殷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赵匡胤来自一个军人家庭,聪颖好强,衣食无忧,或许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极不喜爱读书,却只热衷于舞抢弄棒,随着年龄增长和战乱侵扰,赵匡胤逐渐弃文习武,开始了一段他的流浪生活,体验了一次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困苦,后始入宦途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赵匡胤在历次战役中,逐渐累积军功并成为主要统帅,也为之后的“陈桥兵变”埋下伏笔。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时势造英雄,大家对他的印象更多的是武将身份、时不时还会爆个粗口,甚至不了解的人会认为他就是一个粗鄙的人,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武人成了宋朝开国的最高统治者,历史证明,他虽是武夫,但见识却远超过所有的文人。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柴荣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且看他曾经写过的诗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说实话,赵匡胤的诗句不多。毕竟是武人出身,但是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实际上整个宋代,知识分子的地位都是很高的。

由于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赵匡胤虽读书少但用人不问出处,凡是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得到重用,更懂得如何抓住人心,他有着自己的治国之道:不仅勤政爱民、虚怀若谷、崇尚节俭而且常常以身作则。他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不仅仅是敬佩他的政治谋略、也欣赏他的军事谋略。宋代的范仲淹对宋太祖赵匡胤有过如下的评价:“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足见影响之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一个帝王,有着不一般的胆识和手段,而我最喜欢他有名的故事是杯酒释兵权,众所周知,治天下要比打天下难,历代的开国功臣很少有善终,但在赵匡胤这又一次体现了他的智谋,面对功臣既没有刘备的心胸狭窄,又没有朱元璋的狠厉太过,既将权力集中制,又同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可是有一件事至今还是个谜,让人们猜疑不定。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匡义命令在床边伺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匡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清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当然,其弟弟赵匡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实际上宋朝的皇帝很是特别。北宋除赵匡胤外,其他皇帝皆为其弟赵匡义(宋太宗)的后代;而南宋除宋高宗赵构、宋正安帝赵旉之外,其他皇帝都是赵匡胤之后代:赵匡胤之子赵德芳的后代有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后代有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宗(宋恭帝)、宋端宗、宋怀宗(宋幼主、宋帝昺、宋祥兴帝)。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对于赵匡胤,司马光的评价可能最为中肯:“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养其疽囊,以为子孙不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而四海横流矣。肃、代以降,方镇跋扈,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绚敌。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血流成川泽,聚骸成邱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无几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