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86:曹丕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86 篇文章

今天来讲 曹丕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曹丕,字子桓,安徽人,曹操的次子,母亲是卞夫人。

187的冬天,伴随着一阵“哇哇”的哭声,一个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降生的,也许他也没有想过他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在那个时代,婴儿的死亡率是很高的,稍不留神就可能一命呜呼,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得个感冒都会丧命。

好在曹丕的父亲是曹操,至少在营养方面,比当时的人好太多了。不知道曹操在得知自己第二个儿子出生之后,是否满怀欣喜?呵呵,谁也不知道,这一切都已伴随着历史的尘埃所埋葬。

曹丕自幼天资聪慧,后天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的时候,他就广学博览,在曹操严厉的家教监督下,少年时期就已通读诗、论。

192年,曹操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很快就得心应手。六岁时,他学会了射箭;八岁时,他学会了骑马;十岁时,他便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很早就收获了第一手的实战经验;十五岁时,他跟着余襄子学会了吹牛逼,

197年,曹操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丕的长兄曹昂不幸身亡,那一次战斗中,曹丕并没有乱了阵脚,也许是早年的经历,使得他在慌乱之中还能够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吧,他骑马跑了。

随后的几年,都没有见到曹丕的身影,直到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那一年,他24岁。

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了家乡安徽亳(不是毫字,音同“伯”)州,一起上拜祖坟。完事后,曹丕乘马游观,经过了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不由得感慨万千,写下了《临涡赋》。

随着岁月的流逝,曹操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在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击败后,他猛然觉得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其实离自己还很遥远。他开始考虑其自己的身后事,在曹操二十五个儿子中,前前后后有四个人曾让他有所心动:曹昂、曹冲、曹丕和曹植。

不幸的是,曹昂与曹冲早就身亡了,留下来的就剩曹丕和曹植。

曹操长时间在这二人中摇摆不定,下属们也渐渐分成了曹丕派和曹植派,简单来列举下这两派的人物吧。

曹丕派: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颙、吴质、辛毗等。

曹植派:杨修、丁仪、杨俊、贾逵等。

他们互相结为党羽,互为攻击,或明或暗,虽说曹操在一开始偏爱曹植更多一点,因为曹植的文采更甚,就连余襄子也甘拜下风。

这么说并不代表曹丕没有文采,相反,曹丕的文采也是独具一格的,只不过相对于曹植来讲,曹植更像是一个率性的人,性情中人,写散文写得很漂亮、很优美、而曹丕更擅长理性地分析,评价别人的文章,日后撰写的《典论》,至今仍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由于曹植是性情中人,因此时间长了,曹操也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儿子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在政治上,恐怕也难以有什么建树。最终在217年,曹丕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国的太子。

219年,曹丕作为储君留守邺城,不幸遇到了魏讽叛乱,曹丕率众平定了叛乱,诛杀魏讽。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从邺城赶往洛阳继位父亲的官职。不久之后,曹丕篡汉自立,真正意义上建立了魏国,虽说大家听到篡这个字会有点血腥,其实汉献帝刘协在将皇帝的宝座让给曹丕后,并没有身死,而是被封为了山阳公,据说活得还很潇洒,很快活呢。

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开始了其短暂的执政生涯,对内恩威并重,巩固权利的同时完成了集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曹姓藩王,打击异己,吸取前汉的教训,禁止宦官干政。另一方面,他与民休息,复兴儒学,恢复社会生产秩序,在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上做出了贡献。

对外,曹丕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的江山,曾三次兴兵伐吴,均没有获得太大的成效。

223年,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曹丕也难免陷入了惆怅之中。来年,224年,曹丕设立太学,大力普及教育。

226年,曹丕病重,在临死之前,也许是想起了父亲吧,他让后宫昭仪以下的人回了自己的家,而后在第七个皇帝年头去世,留下了四个托孤大臣:陈群、曹真、曹休和司马懿。

很多人都觉得曹丕是一个阴险的人,也许是受了民间好猜测的影响吧,毕竟曹丕与曹植曾发生过夺嫡之争,因此认为曹丕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另外,那首著名的《七步诗》也可以看出曹丕在当了皇帝后仍旧对弟弟曹植心怀不满,想找借口杀掉他。

实际上,站在曹丕的位置上,不能单纯地以人性的好恶来评判他,而且那首《七步诗》,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因为这件事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那首《七步诗》也不在曹植的作品之中。就算这事是真的,曹丕在曹植念完诗后,些许被感动了,竟然打消了杀掉弟弟的想法,也可看出来曹丕并非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曹丕在任期间,吸取了前汉的教训,对于曹姓藩王大力打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埋下了隐患,日后司马氏篡权就是其负面影响。

由于其他很多事情襄子都会放在其他人物中讲,比如与曹植的夺嫡之争,因此在曹丕篇里也就不多做阐述了。

襄子曾经在翻阅曹丕史料的时候,认为曹丕其实是一个小孩子气浓重的人,比如说喜欢玩心跳,喜欢捉弄别人。

举个例子,于禁,于禁先是投降了关羽,在关羽兵败后辗转到了吴国,后又有吴国遣送回了魏国。回到魏国后,曹丕已然称帝,表面上表示理解于禁,并且不追究之前的背叛,但是在于禁去拜曹操陵墓的时候,看到了墙壁上画着在关羽面前,于禁降服,庞德震怒的图片,使得于禁羞愤而死。实际上,那些画就是曹丕派人画上去的。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黄权,黄权原本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共同好友,在刘备夷陵之战的时候因为无奈投降了魏国。后来,刘备去世的消息传到魏国,魏国的官员都很高兴,唯有极少数几个人很悲伤,其中之一就是黄权。曹丕有一次征见黄权,在路上的时候,曹丕故意派人连续去催黄权,黄权身边的人吓得要死,以为曹丕要治黄权为刘备之死伤心流泪的罪。然而实际上,一点事都没有。

襄子从这两件事看下来,总觉得曹丕像个小孩子一样,内心有点小坏,就像是故意捉弄一下人家,然后躲在角落里偷偷看那人的表情变化,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可能很多人要问了,这不就是心理变态吗?

襄子却不这么认为,曹丕的这种小孩子气,襄子认为耍闹的成分居多。另外,曹丕喜欢打猎,喜欢玩,但也会听从别人的劝诫。

襄子猜想,曹丕在年幼的时候就在曹操严厉的家教中长大,十岁就经历了生死,经历了哥哥曹昂的死亡,按理说是早熟的。正因为早熟,所以内心的小孩子气在小的时候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很难想象曹丕会对着父亲曹操撒娇:爹地,给我买个爱疯好不好呀?爹地,明天带我去游乐场玩嘛!

本应该在这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可爱与矫情,深深被压在了心底,在长大之后就会时不时喷出来,这只不过是襄子的一点猜想,用来解释曹丕的任性与孩子气。

曹丕一生中,所留下的诗词歌赋也有不少,与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

对了,曹丕喜欢吃葡萄,在那个时候,葡萄还是刚刚引入中原的舶来品呢。除此之外,与郭女王之间的事,襄子会单独开一篇郭女王传,在那里详述。郭女王之所以叫郭女王,是因为她字女王哦。

END

欢迎在底部留言,精彩的留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