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没有白费的功夫:四基课题研讨有感
在李校和毛校的带领下,四基一直重视高分云智慧课堂的常规应用以及翻转课堂的核心地位。上学期,更是下大决心,借力全朗高分云教研服务,邀请汪老师频繁到校指导,分科开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相关报道:问诊智慧课堂,挖掘学校特色;分科开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通过校内赛课、高分云联盟校同课异构、街道交流活动、到深中南山创新学校送课、省教研院领导视导、参与省示范推广项目、承担省教研院专项课题等活动,四基智慧班的师资得到了锤炼,提升了对外影响。
在常规化和社会影响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遗憾。汪老师跟我私下交流的时候提到,容里的廖老师、红旗的卢老师、陈老师等老师都把使用高分云的教研成果提炼出来,拿去发表了。四基的老师功夫做得扎实,成果提炼方面却慢了一步。
今天受邀到校跟四基课题组的老师交流,竟然发现颇多惊喜。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英语科组郝老师的文章上个月在省级刊物正式发表了。这是对老师们辛勤付出的鼓励,也是对汪老师遗憾的最好回应。
更让人惊喜的,还是老师们对专项课题研究的认知,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给我很多启发。大家思考的深度,在高分云联盟校绝对是领先的,在我接触的有限的名校里面,也绝不落后。
因为有了上学期完整的训练,四基课题组已经不再将眼光局限于翻转课堂的整体流程,而是聚焦前置学习开展研究。同时也不再局限于汪老师提供的方式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他们实验或预设了多种前置任务设计的方式,而且还想到了组间对照的方法,从教学策略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丰富了翻转课堂的研究。比如,物理探究课型,前置任务做“微课引导问题提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与“微课引导并提出问题”的对比,检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英语通过“自主搜索资料”与“微课学习”的组间对比,发现第一种方式更利于理解性目标的达成和学习动机的激发,第二种方式更利于识记性目标的达成;数学则拟对“录微课”和“做思维导图”的复习方式作对比。
老师们的这些想法可以直接对接启发性挫败(杨玉芹,2014)、自我导向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Andrade & Bunker, 2009)等研究对结构化的探索,或是能够丰富Hoogerheide等人(2019)研究的情境(参见:让学生录微课,有趣还有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几乎触摸到学术界的最新进展,功夫果然不是白费的!
参考文献:
Andrade, M. S., & Bunker, E. L. (2009). A model for self-regulated distance language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ion, 30(1), 47–61.
Hoogerheide, V., Visee, J., Lachner, A., & van Gog, T. (2019). Generating an instructional video as homework activity is both effective and enjoyabl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64, 101226. doi:https://doi.org/10.1016/j.learninstruc.2019.101226
杨玉芹. (2014). 启发性挫败的设计研究--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中国电化教育(11), 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