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次反蒙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余玠南宋名将,民族英雄。余玠少为白鹿洞诸生,后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嘉熙年间,余玠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安丰相继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在蜀时期,构筑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

余玠来到四川之后情况并不尽人意,自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阔端太子率兵进攻四川算起,宋军胜少败多,始终难以抵抗蒙军的强大攻势。富庶的"天府之国"成都,沦为"瓦砾之场,昔之沃壤奥区,今为膏血之野。"因此,余玠面对的是外有强敌压境,内存弊政伤民,东、西川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政令不一,荡无纪纲的四川。余玠肩负的重任可想而知,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治蜀方略,安内御外。

他对症下药,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入手,大更敝政,整顿军纪,加强战备。"开设了一座招贤馆,招揽蜀地人才,并在馆前悬挂《招贤榜》:"集重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经过多年的努力,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余玠主持修筑的四川山城防御体系基本完毕。胸有成竹的余玠开始率领诸将巡边,决定出师收复蜀边失地,将蒙军占领已久的重镇兴元作为首先攻取的目标。

兴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西控巴蜀,东扼荆襄,自蒙古假道灭金,残破兴元城池后,南宋一直无力恢复。是年冬季,余玠调集蜀中精锐兴师北进,兴元一带的民众也纷纷投靠宋军。一番殊死奋战之后,终于割断了兴元与关外蒙军的联系,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这时陕西各处的蒙军得知兴元被围,由郑鼎、汪德臣等率领的援军火速驰援,从而打乱了余玠乘虚夺取兴元的计划,被迫带领诸将顺利撤回。余玠此次出师,虽然没有达到夺取兴元的目的,但意义却非同寻常。可以说这是宋蒙战争爆发以来,南宋在四川战场组织的第一次反击战,也是南宋对蒙古最大规模的反击战。

同时这也表明在余玠的治理之下,四川逐渐恢复元气,能够主动向蒙军发起进攻,已从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摆脱出来,这对于振奋四川乃至全体南宋军民的斗志,其意义都是巨大的。战后余玠还向朝廷进献了战斗中缴获的五百匹蒙古战马。理宗下诏嘉奖余玠,对其治蜀的功绩及挥师北上的主动进攻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