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独树一帜的人体油画——威廉•埃蒂的英伦艺术之路
文 | 大雨798
威廉·埃蒂(William Etty 1787-1849年)于1787年出生于英国约克。父亲马修在28岁时与17岁的母亲埃丝特·卡尔弗利一见钟情并在1771年7月迅速结婚,但作为埃丝特庄园领主的哥哥强烈反对这桩婚姻,将他们从家族的庄园扫地出门。父母历尽艰辛流落到约克,在那里开了一间面粉磨坊和一间面包店,尽管他们没有特别富裕的生活,爱使他们建立起一个大家庭,在1772年到1793年间,生育了10个孩子。
儿子威廉·埃蒂在自家的面包店长大,小时候经常在面包店的地板上用粉笔画画。上过几年寄宿学校之后,在1798年,11岁的威廉被父亲安排到了当地的一家报纸的印刷厂做了为期7年的印刷工。年少的威廉在报社表现出对艺术的极大兴趣。他的叔叔是伦敦的一个富商,幸运的是,这位富商叔叔对威廉非常怜爱,对于威廉的艺术爱好给予了很多鼓励与帮助,这与威廉日后成为著名画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806年,威廉的叔叔为他联系了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学院——位于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使他得以在20岁时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在老师亨利·弗塞利(Henry Fuseli)的指导下,威廉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期间还得到了英国肖像画家、皇家艺术研究院院长托马斯·劳伦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的私人辅导,威廉的早期作品颇受这位老师的影响。这期间威廉·埃蒂临摹、创作了不少人体油画作品。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
托马斯·劳伦斯
在伦敦的这段学习时间,威廉在国家美术馆研究了众多大师的名作,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这些研究与学习为他的创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16年,威廉成行了他的第一次出国旅行,去了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这次的艺术之旅,让他对于古典主义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822年,威廉又完成了一趟更长时间的欧洲艺术之旅。这一次,他在意大利的威尼斯长住了一段时间,学习威尼斯绘画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的艺术探索中,他对于绘画色彩的感悟有了质的飞跃,以至于他此后的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更注重于尊崇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厚重笔触、凝练暗黑的色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种感性本质的画作,让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公众感到震惊,威廉·埃蒂的作品指责为不雅之作,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好的作品应该是清教徒似的纯净美感,能以此来提升观者的思想境界。而威廉·埃蒂的描绘恰恰相反,他更执着于体现直观的感受,被评论家们认为是对肉体逼真的性感描绘。
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纯洁风气遵从秩序,以及表面上对于妇女道德的禁锢的需要,女人必须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
维多利亚女王宣誓就职 1838年
所以,威廉·埃蒂的感性人体艺术油画、独特的暗黑背景用色,逼真的肌肤描绘与此格格不入,也在画坛引起巨大的争议。
1828年,威廉·埃蒂在争议声中当选为英国皇家院士后,他提交给皇家艺术研究院的作品《睡仙女和萨蒂尔》受到当时的绘画教授的批评。
《船首上的青春与掌舵》1832年
对此,威廉·埃蒂并不以为然,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思路作画,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且自从1809年他的叔叔去世之后,威廉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懈,逐步完成了自己在经济方面的独立,创作方面基本不受其他因素的掣肘,创作了更多感性风格的人体画作。
威廉·埃蒂一生定居在伦敦,但他会定期离开城市,到自己的家乡、吉文戴尔或波克灵顿的乡下,在大自然的宁静中荡涤心灵,沉淀自己,反思自己的创作道路。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风格。
1833年,威廉·埃蒂的《布里托玛耳提斯拯救阿莫雷特》一举成为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夏季展览的明星作品。《新月刊》称赞它“色彩上鹤立鸡群”,《英国文艺报》评论为:“高雅美丽的女性形象,生机勃勃的骑士义举,连同邪气逼人的魔法师,共同构筑了埃蒂先生的艺术瑰宝。”
威廉·埃蒂1833年作品《布里托玛耳提斯拯救阿莫雷特》
《布里托玛耳提斯拯救阿莫雷特》在19世纪英国重要艺术展中多次出现,这幅作品的藏家也不乏名人,联合利华的创始人威廉·海斯科斯·利华子爵便曾于1919年以410基尼(约合现在的20000英镑)购入此画。
威廉·埃蒂终生未婚,一直由他的侄女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到了1848年,61岁的威廉·埃蒂健康状况开始逐渐恶化,但他仍带病工作,在伦敦艺术协会举办了一场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展出了他毕生的133幅画作,这是他一生的荣耀。
展览闭幕之后,威廉·埃蒂离开了他居住生活了40年的伦敦,回到家乡约克。
一年之后的1849年,威廉·埃蒂因病在家乡约克去世,享年61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约克圣奥拉夫教堂(St. Olaves Church)。与众多艺术家不同,威廉·埃蒂并未死于贫穷,身后留下了17000英镑的可观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