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制的演变,募兵制下军队的战斗力,真的强于府兵制吗?
唐朝府兵与西魏时期的府兵完全不一样,西魏的兵权在柱国大将军手里,也就是军事贵族手里。唐朝的府兵不是普通的农户,都是家庭富裕的军户,在农闲时要去折冲府报道进行军事训练,而折冲都尉只负责管理与训练府兵,没有调兵权和战时指挥权。而唐太宗把全国设为十道,设行军大总管一职,有战事皇帝会临时指定一位行军大总管,由大总管拿着皇帝的圣旨去哪一道管辖下的折冲府调兵。而行军大总管只有军事指挥权,并没有人事任免权和对地方的行政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军阀的形成。
唐朝是不允许养私兵的,张亮仅仅是养了五百私兵,就被告蓄养私兵而被处死。而募兵制下的将领个个都是土皇帝,在有制约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收敛些。当制约削弱或制约不了时他们就不再听从中央的号令,与国中之国无异。府兵制是封建王朝早期最好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建立在分封土地的基础上而且是分到每个士兵。
唐朝的折冲府属于早期的军区,府兵制属于征兵制的早期雏形。而正是因为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阶级的减少导致府兵制逐渐崩溃才会让府兵变的私有化和军阀化。而募兵制更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根源,古代低下的行政效率和金属货币使得中央无法直接管理地方募兵,而节度使财政军一把抓也是形式使然。
府兵制的另一个极端是中晚唐的魏博牙兵,这个私兵集团几乎架空了魏博军节度使,任何试图掌控或者干涉其利益的将官都会被他们消灭,无论这个人是朝廷空降还是魏博军内部传承的将官世家。虽然这跟被世家门阀掌握的私兵,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说到底,府兵制的基础是相对公平的土地等生产资源分配制度,而这需要一个相对清明高效的政权支持。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前期英明神武中期混混度日后期山河日下,府兵制往往都是在中期朝廷慢慢丧失对世家门阀的掌控力之后开始慢慢崩坏。这就是个死循环,封建王朝根本无法解决。
府兵制就像股份制,皇帝是大股东,手下一帮子小股东,打江山时众志成城,守江山时就要开始各自计算得失,小股东不服大股东时有资本有能力去一争高下,动荡不断。募兵制则像国企,皇帝就是老大,手下一帮子都是工人,工人再不服,但松散不宜成群。府兵制的出现正是魏晋门阀制度最严重的时候,人才,土地,武装都被各豪门巨阀控制。
政府职能机构因此不能被皇帝如臂驱使,政令往往得不到贯彻执行,于是出现了科举制度,通过这种制度来冲击门阀控制的文官体系,随后又出现了募兵制来代替府兵制,解除了门阀控制下的军事体系,一种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势必出现激荡,而晚唐及五代十国正是这一阶段的体现,当北宋建立,宋太祖有感藩镇的不稳定性,一杯酒释了兵权。
各种兵制都有其优缺点,但总的来说募兵制是最坏的,只能用于短期提升战斗力,时间一长各种弊病就出来了。首先就是贵,军费开支大,大到拖垮整个国家都有可能。北宋财政基本上就是被军费拖垮的。现在的美军军费也是天文数字。其次忠诚度基本没有,北宋甚至出现不给赏钱不出兵的状况。再次军纪太差,唐中后期到宋是中国军纪最差的年代,杀良冒功层出不穷,以下克上年年发生。最后将领拥兵自重情况严重,控制不好就割据一方。总的来说,一个王朝如果用募兵制做基础兵制,就是战力很弱,比如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