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Baby团体12次课程内容出炉】面对孩子问题,别救火,要预防

作为心理咨询中的负责人,每年接待数千例个案,其中一大部分是孩子,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来咨询的孩子的问题:

1、年龄群体小的孩子:8岁以内,问题并非特别严重,大多是一些行为问题,比如不听妈妈的话、会打其他小朋友、上幼儿园或吃饭的时候哭闹,家长觉得孩子太内向等。这其中大部分并非是问题,而是当下环境的正常表现。

2、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来做咨询的孩子大多是受到老师的投诉,或校方要求父母带孩子做心理辅导。孩子主要表现为调皮捣蛋,不爱上学,成绩差,对抗同学、老师等。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并没有觉得孩子有问题,来咨询主要因为外力。

3、初高中:对于初高中的孩子,休学占比最高,孩子因为内外压力平衡失控,无法长时间待在学校,面临休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最为强烈,父母想要干预,但是有心无力。

这个阶段的父母咨询的意愿最强烈,很多父母表示无论花费多少,都愿意负担,只要孩子能调整好心理状态,能完成学业。

4、大学生:如果是大学生来做咨询,一般会带有一些明显的症状和反应,比如在医院被诊断为中、重抑郁,恐惧人际交往、害怕到封闭的空间、或长时间脱离群体,把自己关在家中等等,他们有具体的问题和表现,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非当下的原因,很多要却要追溯到早期成长经历。

这是根据近五年的案例整理的,当然,这是普遍性,也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孩子。

因为心理学引入中国就晚于西方很久,所以大环境下的国人并没有这方面意识,或者有一些错误的意识,比如觉得来咨询很丢脸、接受不了孩子有心理问题,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问题...因为这些种种的误解,导致了很多孩子错过最佳的咨询时间。

所以我和刘芳芳老师才开了这个Mom&Baby的团体,我们希望妈妈们有这种意识,在孩子刚接触这个家庭、社会的时候,就杜绝很多也许会干扰孩子成长的问题,这个课上不起来不费力,然而收效却很大,受益一生。

我和刘芳芳老师都是心理学科班毕业,并且在心理学领域均超过十年的实践,我们结合理论和实践,讨论、研发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课程内容,希望在12次团体中分享给大家。

以下内容,将在12次的团体中实时穿插分享。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部分吸收并应用。我们不仅在学习如何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我们也在借由这样的养育,来重新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宝宝和妈妈一起成长,是我们聚在一起的目标。

12次课程主题

1、最初的陌生,最初的安全感 

宝宝会面临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我们如何利用这些陌生的第一次,为他/她建立稳固的安全感?

2、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首先是独立的个体

妈妈和宝宝的融合是天生的,因为从孕育开始到断奶前,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因此,在融合下的独立显得尤为重要。如此,妈妈才会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给双方空间和自由。

3、宝宝还不会说话,我怎么读懂他/她?练习和宝宝的连接。

如何体会到孩子此时的感受和需要?现场练习和孩子的连接,用心理学专业的技术让我们读懂孩子。只有我们真正读懂孩子的需要,我们才能轻松养育孩子,不走弯路。孩子也才能愉悦地成长。

4、不阻断的养育,成就满足完整的孩子

当我们发起一个行为或情绪,而这个行为或者情绪不能完整实现,那么我们就会被阻断,被卡住。长此以往,我们会在身心里面积累很多阻滞的能量,内在也越来越没有空间,失去弹性。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完形圈”理论,让孩子和妈妈都体会顺畅、自在、满足的人生。

5、做孩子情绪的容器,承载住孩子,成就稳定的他/她

孩子只会有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让自己稳定地接住孩子的情绪?当自己稳定了,孩子就稳定了。

6、0-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养育要点

婴儿的大脑没有发育完整,因此他们只能靠身心去感受,却无法用大脑去理解。在这个阶段,父母的养育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应该如何创造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让孩子从身心上接受我们的用心用意。

7、0-3岁孩子的身体特点及护理要点

我们将邀请儿科医生来跟妈妈们分享,宝宝在婴幼儿时期身体的特点和护理要点。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8、0-3岁孩子的艺术素养培养要点

我们将邀请专业的声乐老师来跟妈妈们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以及如何利用艺术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老师将会推荐适合宝宝听的音乐集,以及分享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方向。

9、两难育儿问题的解决之道

要不要奶睡?要不要抱睡?哭了要不要抱?要不要打孩子?要不要吃糖?要不要看电视?要不要玩手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两难的问题。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会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案。

10、如何与孩子玩游戏,如何与孩子建立有连接的互动?

和小宝宝应该怎么玩?一起来探索。

11、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

当孩子抢别人东西、打人、东西被人抢、孩子被人打等之后,妈妈该如何引导?让宝宝分享?让宝宝说对不起?让宝宝勇敢?如何干预我们来教您。

12、分离大考验——离乳

离乳并非像长辈说的那样:在奶上涂辣椒、让孩子不看到妈妈、哭几天就好了,这不是好的离乳方式,是宝宝不得不的选择。如何让宝宝快乐安全地和妈妈离乳,与分离焦虑说再见,我们有方法、有实例。

刘芳芳&情子 Mom&Baby 心灵成长课

怀众特推:Mom&Baby的心灵成长课,两位心理咨询师,读的是心理学本科,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长期工作于心理治疗领域第一线。

先后当了妈妈,开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体验育儿。

课程链接:Mom & Baby 的心灵成长课

参加这个团体,您将收获到

1、容器:两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精心陪伴,其他同伴妈妈的支持。成为妈妈后的辛苦和烦躁,这里有一群懂你的人承载。

2、专业心理干预:在合适的时候,带领老师将会给妈妈做必要的心理干预和辅导,以及深度个案。从根本上解决妈妈的问题。

3、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这份关系将滋养彼此,让孩子受益终生。

4、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如何承接住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5、学习如何放下自己的焦虑和恐惧,做到信任自己,信任孩子。

6、慢慢成为一个稳定的,有自知力的妈妈。

团体形式

此次课程,我们针对备孕、怀孕,孩子在12月龄内的准妈妈或新手妈妈,课程的形式将比较丰富多彩。

1、问答互动:妈妈们可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自己孩子特殊性的,问题将得到专业的解答。

2、体验活动:咨询师将带领妈妈做一些现场体验活动,促进亲子的交流,也可以教会妈妈如何与孩子相处。

3、觉察练习: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的觉察练习,这个练习非常重要,将会时时用到生活中,尤其在妈妈情绪不好时,能够有效及时地解决情绪问题,成为一个稳定的妈妈。

4、情绪释放:妈妈学习释放自己的情绪方式方法,也学习如何让孩子释放他的情绪的方法,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心理健康受用一生。

5、个案机会:咨询师将结合现场情况,给予妈妈一些个案机会,尤其对于此阶段心理状态不佳的妈妈,做个案将极有效地调整他们的状态。

6、微信群互动:团体期间将建立微信群,妈妈们可在平时生活中分享自己的困惑,咨询师将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统一的回复。

团体设置

课程对象:备孕妈妈、准妈妈、孩子12月龄以内的新手妈妈,新手妈妈可带孩子一起参与团体课程。

课程时间:本次课程一共12次,每周一次,一次1.5小时,历时三个月,每周课程时间为周二下午15:30-17:00。

课程地点:课程将在怀众大教室进行,铺满地垫,阳光可以直射进教室,教室地垫均由紫外线灯消毒,教室也有促进亲子关系互动的道具玩具,设备一应俱全。是一个空旷开阔的心灵空间。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89号仙岳嘉园26楼

课程玩具:我们给小宝宝们准备了大量的益智玩具,让妈妈和宝宝在互动中学习,也教授妈妈如何陪伴宝宝玩耍,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课程费用:一个家庭2400元,本课程鼓励家庭参与,妈妈可以带孩子爸爸和孩子一起参与课程。

报名方式:情子:18905925311 微信:478797840

特别说明:宝宝的尿布湿、奶粉等妈妈需自行准备,怀众有热、温、冷开水,冰箱可供使用。

老师介绍

刘芳芳

怀众心理 总经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怀众资深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本科

从2004年开始接触心理学,14年一直浸泡在心理治疗领域。从09年开始跟随台湾王敬伟老师学习“宽恕疗愈”,每年协助组织十余场深度疗愈工作坊,迄今为止见证数千例心理治疗个案。自己本人也一直保持疗愈和觉察,慢慢成长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目前正以这么多年疗愈后活出的状态养育孩子。在自然、无为的教养中,深度实践心理学。

育有一子,8个月。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很多“该不该”“好不好”的探讨。比如,有的说这样好,有的说那样好。比如,要不要打孩子这个事,简直就是没有定论。现在体罚孩子当然越来越少了,但也有很多心理专家,育儿专家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孩子。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其实听不懂也理解不了一些道理,需要禁止的时候,其实可以通过打来起到作用。

其实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养,都可以说出好的,也可以说出不好的。最关键的,还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在每个当下的状态。比如打孩子,我是觉得可以打的,但最关键的,是父母并不是通过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父母在这个当下觉得需要打孩子来达到某种教育的效果,而不是父母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堆怒气,孩子刚好撞到枪口上。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妈妈,其实是什么都不懂的。怀孕期间我也没学习什么,我每时每刻的做法都是,我自己如果不舒服了,就去处理这个不舒服,孩子如果不舒服了,就帮忙他恢复舒服。其他的,我都没有多做。

先把自己整明白整舒服了,喂养孩子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文章分享:核桃妈妈育儿记

情子

怀众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待个案数千例、心理学专业毕业

从2007年开始接触心理学,11年持续在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先后在学校、监狱、医院、外企、社区等地方实习工作,处理了多次危机事件(自杀危机、精神病性危机事件),接待了数千例来访者,见证了很多家庭的成长和变化。

心理学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在预防而非处理问题和善后,养育孩子的路上,我只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开始,在一个温暖抱持的环境里成长。

育有一子,2岁

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会给孩子送去我一天的第一个微笑,所以每天一醒来,我也收获了孩子给我的第一个微笑,虽然他已经两岁,但我却常常忘了自己有个孩子,我们相互依恋又彼此独立。

常常有人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们学习心理学一定可以教育的很好,其实不然,在面对繁琐的生活以及育儿的种种问题时,我们也会有疑问,有焦虑,有崩溃,然而问题的本身并非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妈妈,你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以一个干净的状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我常说:一个能够时时自省并且不断努力改变的妈妈一定不会太差,尽管他们现在做的不够好,问题大的是觉得自己完全没问题的妈妈,他们以自己的对孩子的爱为最大的理由而掩盖了所有。

文章分享:成长故事:离乳,你和孩子之间经得起这样的分离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