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考研的打算,听学长一席话!
原创交大锋少
2020-08-20 20:09:23
这几年来,混迹于考研论坛,贴吧,考研群,接触了数以千计的考研人,经验帖也阅读过几百篇,聆听过上百考研人的人生经历,自己考了两次研。对于考研的认识想必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本人情况: 本科西南交通大学 放弃保研 考研上海交通大学(二战上岸)
我对于考研有些自己的看法,今天谈一谈,虽是个人愚见,但希望每个打算考研的同学能够看一看,仅供参考。
那些关于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励志加油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都不再多言,今天来谈点被很多人忽略,却是异常重要的问题——你真的懂考研吗?你真的想考研吗?你真的需要考研吗?
一说起考研,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没错,这是考研的客观定义,不过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考研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它对于自身的主观意义和价值在哪?
就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考研人而言,都是抱着学生思维去看待考研的,觉得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是咸鱼翻身的不二选择。尤其是现在在某些机构的推广之下,盲目考研风气越发盛行。
考研确实是提高自身的途径之一,但是它并非唯一的途径,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千万不要把考研看待成和高考一样,是人生必由之路。考研只是大学毕业之后的选择之一,和工作,出国,考公一样,仅仅是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去妖魔化,更不要神圣化,盲目的去选择考研这条路。
不少考研的同学其实都是被周围的人带上考研这条路的吧,或许是老师、同学和某些机构。自己真的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考研吗?自己需要考研吗?自己适合考研吗?
为什么考研?也许是为了自己科研的热情;也许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找工作;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读博;也许是为了考一些有学历要求的公职;无论是哪一个目的,都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考研对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其他人推着走上这条路。想必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考研是有目的的吧,就是上述目的之一。没猜错的话,大多数同学的考研目的也是自己一拍大腿想出来的吧。有真正去真正调研过相关信息,认真去思考过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研究生学历对这个工作有什么好处,自己是否愿意付出成本去取得这样一个学位吗?对于本科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大多数人,当年高考志愿就是被周围的人推着走,或者自己一拍大腿填的吧,四年之后还想要犯同样的错误吗?
自己适合考研吗?首先要明确考研是选拔性的考试。考研圈里总有鸡汤喜欢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然而事实上考研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对手。从自身条件来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适合考研吗?读书十几年,自己心里应该有数。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确实脍炙人口,不过现实却是残忍的。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应试,如果没有必要,何须非要走上考研这一条道路。
这两年接触过不少盲目考研的人,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迷茫无助,无所适从的情况,大多数最后都是炮灰。在失败之后,有的人变得更加迷茫,盲目选择二战甚至三战,最后变成了麻木的考研机器,连自己都不明白考研的意义在哪,却每天用考研欺骗自己和周围的人,虚度光阴,麻痹自己。即使是考上的人之中,也有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想法,难以适应读研的生活,找不到读研的意义,退学、重考、甚至走向极端的人都有。
这一年来很多人都咨询过我考研相关的问题,我都会先反问这两个问题,然而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谈不上来。然后我会让他们先思考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再来问考研具体的事。
我并非是给考研的同学危言耸听,只是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决定考研之后,择校择专业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
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很多同学仍旧是稀里糊涂。
我知道,网上有很多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帖和技术贴,我想说的不是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和技术,而是你真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本、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择校的吗?
三本逆袭985、三个月逆袭清北的故事确实振奋人心,然而只有胜利者才会高歌,失败者只会沉默,幸存者偏差是考研圈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很多机构和老师总是喜欢鼓吹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真实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你还愿意去尝试吗?
“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每当我听见某些老师向学生传达这样的鸡汤的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振奋人心,而是觉得可悲。有的人自己没有经历过考研,却一本正经鼓吹考研成功学;有的人自己经历过考研,明知对于有的学生而言,考上名校热门专业的可能性是多么小,却还一味地去鼓舞。想必没有多少考研的老师会跟学生强调风险吧,原因大家都明白。
我同学和研友都说我是专业泼冷水,我确实是喜欢泼冷水,尤其是泼稀里糊涂盲目跟风的同学的冷水。今年考研人数已经290万人,一半的都是往届生,考研的竞争早已经白热化了。想单纯的通过努力来套利,基本上不可能了。也许在早些年,能力、方法、努力,三者取其二就足以通过考研。而今天,缺一不可,考研市场已经充分竞争,容错率越来越低。不要觉得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先问问自己真的有每天学习12 小时的毅力吗?也许热血之气回荡心中,觉得自己有,然而大多数人要么坚持不了多久,要么12小时有8小时在打酱油,要么效率奇低,何必自欺欺人高估自己的毅力。何况每天学习12 小时的大有人在。
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说到需求,当然就是你考研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举几个例子,假如说你打算将来考选调生,那么985院校就是目标,专业视具体要求而定;假如你想回老家考个公务员,那选择一个匹配岗位的学校和专业即可;假如你想进入某些知名企业,那么应该调研清楚它的目标院校是什么档次,然后作出选择。
如果考研,你要了解下面几个东西!
1.初试科目是什么
2.专业课参考书是什么
3.最近三年的分数线(这一定要看地区,不要盲目对比,二区的380和北京上海的380完全不是一回事)
4.最近三年的报录比
5.报考学生的生源大概水平
6.复试什么形式,在总分中占比多少
7.最后实际录取学生的总分及单科分数分布(和其他院校对比,要对比同地区的学校公共课的分数,专业课不具可比性)
8.最后录取学生的本科背景
9.录取学生中二战以以上的学生比例
10.录取的跨校跨专业学生的比例
以上信息都不是能百度的,需要自己去搜集,像5、8、9、10这些问题不需要多么精准,知道大概水平即可。至于怎么搜集,最直接的就是找上一届录取的前辈。
自身因素方面:
1.高中学习状态及高考成绩(高中是否尽力学习,高考是正常发挥还是失常或者超常发挥。这一点可以衡量潜在的学习能力,毕竟高考和考研都是类似的应试)
2.本科院校及专业(正常录取还是填志愿失误造成滑档)
3.本科成绩(结合自己学习努力程度来看)
4.个人学习习惯和自制力(十几年的读书经历,想必自己心中应该有数。在考研这种靠自己自律的环境下,能够发生重大改变的人少之又少,不要高估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5.考研时间(自己有多少时间准备,本科课程能不能应付,学校的琐事会不会消耗太多时间)
6.自身心态(自己心态建设做的怎么样,是不是过于焦虑和敏感,是不是能够承压)
7.公共课基础如何
8.是否跨专业,专业课是否零基础
为什么要强调风险?因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事不同的。有的人有时间有经济能力去二战三战,但是有的人只有一次机会,承担不起二战,承担不起失败。
有的同学因为某些原因,明明只有一次考研机会,却要选择极为激进的考研目标。
明明自己没有接受失败和二战的勇气和能力,偏偏也要选择极为激进的目标。
毒鸡汤真的害人,一定要客观去评价考研这件事,不要沉迷经验帖,不要有代入感。经验帖的用途不是用来复制别人的成功,你也复制不了。
想要冲击名校,冲击热门专业,都没问题,但自己一定要意识到风险,要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否则,有可能在复习阶段后期发现自己距离目标太远,心态崩了;或者考完出分之后发现自己差得很远,根本接受不了结果。考研这件事,成功是少数,失败才是常态。
这两年我都不停的强调风险意识,因为基本上没有机构和老师会告诉你们这个残酷的现实。我见过太多因此惨败的人了,自己最后无法接受。某些老师总是鼓吹考名校,却不说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战场。
人生终究是回归均值的一个过程,不要以为自己能够轻易的突破。考研之前请认真思考,把握好自己的定位、需求、成本和风险承担能力。每个人的天赋,成长过程,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即便要向命运挑战,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祝所有人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