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星期,学校语文团队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就是打磨了两节区赛的课。一节是黄薇老师的《那次玩得真高兴》。在课前我们做了前测,小朋友基本上只能写出流水账似的作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到哪里去玩了。玩的过程一笔带过。不断研磨之后,我们精准地找到了把过程写出来的支架“定画面 连起来”,还找到了表达快乐心情的支架“高兴地说 开心地做”。前一个做到了让过程可视化,后一个完全是儿童能明白的语言。
通过多次反复后测,我们发现学生不但能写清楚过程,还能体会到习作的乐趣。这一次的研究扎实有效。哈哈哈,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拔节生长非常开心。把这个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你也可以用这个教学设计试试,很有效哦。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八单元习作
重庆大学城树人小学校 黄薇
《那次玩得真高兴》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学习写事,在习作经验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次习作的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学生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显而易见,四篇课文的内容与“玩儿”这一习作内容无关,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单元习作相关性小,因此这次习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难以从本单元课文学习中获得。再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七次写事的习作训练,不同年级对“写事”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具体要求见下表:基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将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定位为: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能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1.对于“那一次玩儿”的选材范围窄,大多数都写玩儿游乐设施。2.在记录“那一次”的过程中,70%的同学会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一起去玩儿开始记录,但是真正写作玩儿的过程却一笔带过。3.90%的学生都只会在结尾处写一句“我玩儿得真高兴”,不会表达快乐心情。基于这三个问题,可有效利用教材给出的支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教材支架一——四幅展现“乐乐”玩耍的图画,可帮助学生拓宽选材范围。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画,呈现出小男孩“乐乐”的四次玩儿的场景:跟同学玩儿游戏,和家人到郊外钓鱼,到动物园参观,跟小伙伴到游乐场玩儿。这些场景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暗含不同的地点,不同玩伴,不同的玩法,分别指向不同的选材方向。这样便拓宽了选材的范围,从不同角度唤醒了学生对快乐往事的回忆,帮助他们打开了思路。2.教材支架二——在脑海中“放电影”、看照片、和当时一起玩儿的人聊一聊,有助于突破“怎么玩儿”这个重难点。教材习作提示中给出了三个支架——在脑海里“放电影”、看照片、和当时一起玩的人聊一聊。在这三个支架中,“照片”是凝固的瞬间,对孩子回忆玩的过程帮助有限,“和当时玩儿的人聊一聊”则不便于在课堂上操作。那么,这两个支架可布置为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可采用“放电影”这一支架来帮助学生回想画面,再现过程。借助“具身认知”的学习理论,我们给“放电影”搭建了两个下位支架,第一是“定画面 连起来”,这有利于写出玩儿的过程;第二是“高兴地说 开心地做”,这有助于丰富快乐心情的表达。同时,可采用“演一演”的方式,让脑海中的画面“可视化”,然后再逐步过渡成“在脑海里放电影”,将其“结构化、思维化”。学生写作时,还可以演一演,写一写,这样便能大大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增加趣味性。3.教材支架三——表达快乐心情的词语,帮助学生丰富表达。之前学过的课文或语文园地中,有一些表达快乐心情的词语句子,可搜集后呈现给学生,供习作时运用。因为赛课时间的原因,直至比赛时,学生进行的单元写作训练可能不足三次。在修改评价这一环节,根据年段特点及教材要求,采用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作品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和意识。通过自评,师生、生生互评,学会分享习作,从中体会到表达的快乐。在同伴反馈的基础上修改习作,学习将习作写得更明白。1.借助图片,通过交流,唤起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拓宽选材;2.借助“具身认知”的学习理论,通过“定格画面、把画面连起来”的方法“放电影”,帮助学生有序写出玩儿的过程;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借助积累的词语,表达快乐心情,并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分享的快乐。师生共玩常速、快速及慢速的木偶人,老师喊定,全班不动。为课中放电影、定格画面作铺垫。板块一:借助图片、联系生活拓宽选材,聚焦玩得最高兴的那一次。1.导入课题,出示不同地点,不同项目的玩耍方式,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玩得最高兴的那一次。2.同桌互相交流,简要说说自己玩得最高兴的那一次。【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呈现出不同的地点,不同玩伴,不同玩儿法的几处场景,拓宽选材范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通过跟同桌互相交流,从众多选材中聚焦“那一次”,为后面的写作做铺垫;同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内容,初步感知写作是自我表达,也是与人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读者意识”。1.根据教材配图,指导学生扮演乐乐扳手腕,知道什么是定格画面,定格画面的用途。联系学生的示范演绎,教师总结梳理方法:像放电影一样,定住几幅画面,再连起来,大家就把扳手腕的过程看清楚了。1.学生从“钓鱼、坐过山车、逛动物园”这三幅画面中自由选择一个来“放电影”。2.学生自己定画面,演一演。师相机指导从动作、声音等角度丰富“放电影”的内容,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回想当时玩儿的样子。3.播放微课《有趣的放电影》,总结、巩固“放电影”的方法。1.放电影升级:学生在脑海中“放电影”,通过刚才“定画面 连起来”的方式,回忆自己玩得最高兴的那一次,厘清玩耍的过程。3.出示习作例文,示范评价,明确写出画面并连起来,就是写出了玩儿的过程。【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习作刚起步,要达成“有序写出玩儿的过程”这个目标很有难度,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放电影”,将当时的场景清楚地回忆起来,方可达成目标。学会“放电影”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教师指导下“演一演”,将脑海中回想的画面“可视化”,再将画面定格,并连起来,这样,玩儿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定画面 连起来”这个下位支架,帮助学生厘清了玩儿的过程。第二步是通过回想当时的“动作、声音”,使脑海中的画面更清晰。第三步再将“放电影”内化,在脑海中回放。这样从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放电影”这一方法,同时达成了“有序写出玩儿的过程”这个目标。这样有趣有效的学习过程,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板块三: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积累的词语修改习作,写出快乐,分享快乐。1.借助学生例文,回忆当时的感受。采访读者有没有感受到他的快乐?从哪里感受到的?2.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高兴时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每个人高兴的样子都不一样。高兴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做什么,把高兴的样子写进习作当中,快乐的心情就表达出来了。(1)播放微课,学习修改的方法,出示体现快乐心情的词语和短语供学生选用。【设计意图】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快乐心情,语言也非常贫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开心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快乐”具象化了。同时从学过的课文、课后词语积累及语文园地里,搜集了一些表达快乐心情的词语,提供给学生修改习作时选用。这样的方法支架和词语支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快乐的心情。这堂课,我们把快乐分享给了大家,还有很多收获。放电影这个方法,以后写事也可以用哦!课后,我们还可以在开头加上什么时候,和谁,一起去哪儿玩的,习作就更完整啦。写完之后,把你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让更多人都来分享你的快乐哦!【设计意图】从知识、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小结,一是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二是继续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明白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也是为了分享交流。小结分享的快乐后,巧妙设计课后作业,加上开头,引导学生完成整篇习作并分享,将快乐延续!
好书推荐:《哲学与幼童》
推荐理由:假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的东西。所以读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是;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