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蔡妈碎碎念之看馆记
每到一地,不想逛千篇一律的名牌店,总想看看人家的博物馆,这个表现,显得我比一般的中国大妈高一点点。
看的博物馆多了,有点儿小感言。
国内的博物馆,基本按时间线安排,每个时间段有一些代表的文物,几乎可以和中学历史教材相印证,或者说,看过博物馆,对学习应试教育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形成一个比较清楚的直观印象,比如,我家门口的陕博,就展示了改朝换代的顺序,只有认真参观过一遍,中学历史考试肯定能及格。
但总觉得缺一点儿什么,毕竟,太像一本正经的受教育,说实话,一般人去一次就够了,不想再去第二回,那么多的文物,仅仅提供一次性的观赏,没有挖掘出更多的实用功能,是不是太可惜了?
大妈我在其他国家也看博物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的博物馆,当地人一年可以去六七次都不烦,我去呆的大半天根本感觉不够。
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
人家的文物,没有只收藏精英文化和帝王用品,过去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都出现在博物馆里,活生生的展示之前的生活场景,而且,互动的环境让参观者完全可以参与其中,简直就是玩穿越呢。比如,有个展区是二战期间的军工厂,生产炮弹的流水线,可以亲手组装炮弹,和别人比拼单位时间生产炮弹的数量!不要说半大的孩子,我们几个成年人,都嘻嘻哈哈玩个不停。
又有当年土著种地的方法和工具,大妈我站在拉辕的驴的位置上,奋力的犁地,高兴得不得了,旁边的大人孩子排队耐心等待…
旧式的磨坊和帐篷,里面还原的一切,你也可以进去摸一摸动一动,和隔着玻璃看看,感受实在太不一样。
诸如此类,这样的博物馆几乎可以从二三岁的孩子到老年人都吸引,特别是,他们的各种活动特别多,某个纪念日请当事人来宣讲啦,请某相关的作家来介绍作品啦,找个地方带人挖掘,实地讲解考古过程啦,搞得风生水起,网站上发布的消息总是应接不暇,作为过客参加一两次很觉得幸运,当地人也是拖家带口经常去参观。
文物这样就活了,博物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庙堂,而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之地,我们的博物馆,能不能也有这样的未来呢?
(芝加哥美术学院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