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具方为真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暑假里,不少孩子都进行了外貌上的“改造”——割双眼皮、隆鼻、削下巴……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长盲目跟风带孩子“动刀”,整容日益低龄化。
针对这种社会现象,高三(1)班召开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的班会。假如你是高三(1)班的学生,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写出你对美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内外兼具方为真美
查锦萌
近年来,整容的低龄化趋势不断扩大,一些孩子痴迷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长也乐意带孩子“动刀”。谈起整容,总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想整容的人趋之若鹜,不整容的人嗤之以鼻。
整容本无可厚非。整容本质上与其他广受认可的保养、化妆相同,都是借助后天条件改变自然容貌,难道仅仅因为整容更加快捷有效就应去批评它吗?天然的美貌只属于少数人,但获得漂亮外表的权利应为所有人共有。在科技的帮助下,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外表既是对个人意愿的充分尊重,又是“美”公平的体现。况且,整容所要求的外在美与主流推崇的内在美并不矛盾,邹忌“形貌昳丽”,不仍是聪慧善谏,美名远扬吗?整容原本有什么过错呢?
但问题是:过犹不及。真正为整容带来非议的是少数成人甚至未成年人对整容的畸形追求。整容本身有一定风险,整容不成反遭毁容的事例并不鲜见;更深层地,病态追求整容的背后是对外表美的过度热衷。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著名的美男子纳喀索斯,他无意间看到自己在湖水中的美丽倒影,从此沉溺于孤芳自赏中,最终化为一朵水仙花。希腊先贤以此告诫世人:对外在美的耽溺终将带来自身生命的矮化。
因此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错误的主张治内无外。张居正所言“君子治其内不治其外”便是如此。一味强调内在美而忽视外在美与疯狂整容同样荒谬,它违背了人的天然倾向。《孟子》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的是人都有追求美的心,其中就包括对外在美的追求。但道德家们偏让人作出高乎其上的姿态,不是有些做作虚伪吗?况且忽视外在形象可能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三国名士庞统才比卧龙,只因形貌丑陋,不受重用,纵使身怀八斗奇才也难有用武之地,草草了结一生。外在形象的好坏有时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内外兼具方为真美。一个人既要有较好的外在形象,又要有与之相配甚至超于其上的品德和学识。但应注意的是,内外兼修不等同于内外等价,外在美当然不应荒废,但内在美应起主导作用。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大幅提升时,只要不过分不修边幅,外表一定大有改观,更有气质。与挺身挨“刀”的整容相比,这样的“精神整容”不是更有效吗?这就是以内驭外,以致内外兼具了。
道理并不复杂,只可惜太多的人被对完美外表的执念蒙蔽了双眼。割双眼皮、垫鼻梁、削下巴……整容只是一个放大镜,它放大了人们对美的焦虑,更放大了内在美的缺失以及人们对内外兼美的呼唤。与其将自己变成一朵自恋的水仙花,何不捧起一本好书,重塑精神世界,以内驭外呢?
点评:文章由生活现象入手,层层剥笋,从整容的合理性谈到过分重视容貌美是对生命的矮化,再谈到不注重外在美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出“内外兼具方为真美”的观点。观点中正,有分寸,条目分明,用例准确。如果在文中能用好呼告手法,并采用第二人称,体现阅读对象“学生”的特点,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