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未来
中医的发展和我们的机会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而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在世界医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中医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出现,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促进了中医行业的良好发展。在经济和医疗水平落后的封建社会,中医体系的基本确立极大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上自晋、唐、宋、元,下迄明清的许多医学名士,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在各自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均从不同角度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自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入侵,西医的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的传承传播一度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又重回历史舞台,以其无副作用、简便廉验等诸多优势在健康养生和重大疾病防控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也相继颁布利于中医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极大促进了中医的传播。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医行业都将大有可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更在健康养生和防治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得天独厚的宝贵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接受和追捧,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期待和各位中医前辈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中医药教育的未来和我们的机会
由于国家有利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实,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在大健康等诸多行业取得了优秀成就,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尤其是疫情期间让全世界人看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再次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了良好榜样。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高素质的中医学人才层出不穷,壮大了中医学人才队伍,同时不少地区中医行业也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现状,中医教育教学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政策也一直鼓励中医学的高等教育模式,号召各高校和民间办学能大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中医学人才,中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医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充实,主要以师承式教学模式和主流教学模式为主。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学教育在未来必将取得重大突破。
中医和国运的紧密联系
纵观中医历史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中医传承的首要条件是国家的安定富强,国家的昌盛决与否决定了中医能否良好健康发展。无论是中医起源还是创新时期,社会发展都趋于平稳阶段,没有战争等外力因素的影响。近代中国饱受战乱之苦,社会动荡,政治体系不完善,民不聊生,医疗传承与创新全都停滞不前,中医更是首当其冲,极大阻碍了传统文化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医疗产业,鼓励中医在基层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于中医行业,为中医行业注入新鲜血脉。
树立民族自信,传承中医文化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多样性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其他外国文化很难同化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却可以轻易渗透别国文明。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中医在国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医健康养生奉为一种生活时尚潮流,受到各社会阶级人们的青睐。
当今中华民族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百年未曾经历的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民族和国家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保持足够的民族定力,以坚定的民族自信走好自己的路。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第一发展力,科技竞争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手段。而科技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中医要在竞争中与时俱进,最具决定性因素同样是能不能培养出大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能把中医应用于社会民生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的中医学的主题必定是能推动中医进步与传承,在实践中深化中医诊疗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师承方法,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医,努力培养一批中医后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