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功河滩逛会】/ 孙卫昌


武功河滩逛会

孙卫昌

       中国乃为农业大国,首先以农业生产为"民之要术",所以华夏民族十分尊重农耕文化,早在开天辟地之后。人们便以茹毛饮血,摘果刨蓄,充饥饱腹,而后又裹革皮草,避寒遮身,刀耕火种,遍尝百草之味,得以繁演生息。农业始祖后稷便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

       在距现在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姜嫄,因踩巨人足迹而生子,认为是不祥之物,三弃不死,便给孩子起名叫弃。弃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遍尝百草,掌握了农业知识,就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传播农耕文化,成为远古时一位农艺大师,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后稷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淳朴的武功人民。教稼台前仰神农,有邰熠熠万世功。武功人以后稷而自豪,其故事家喻户晓。

     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舜之相,司农之神。后稷生于稷山,封于有邰。《诗经大雅生民》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晋语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尧封后稷与有邰(古籍有三种说法:一说虞舜封后稷有邰,一说成汤封后稷有邰),曾在尧舜时代为相,是第一个建立国库粮食储备和畎亩之法,放粮救饥,(一说后稷周弃是始作解梦)赐给老百姓种子,教民耕种,被认为是上古时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拯救民众免受饥荒灭种。《竹书纪年》:“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这个神话,他的母亲叫姜嫄。姜嫄,一作原,姜姓,有邰氏部落之女,古代传说中的周始祖后稷之母。《诗·大雅·生民》载:“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又据《史记·周本纪》载,姜嫄为帝喾元妃,在荒野践巨人迹,身动而有孕,遂生后稷。有关姜嫄的古史传说,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姜嫄履迹生子说既包含历史事实,也具有神话色彩。

        姜嫄圣母被《诗经》描述“赫赫姜嫄,其德不回。”死后被安葬在漆、湋水环绕的小华山顶端,姜媛墓松柏笼罩,其前面崖壁委蛇,岗峦叠嶂,似群臣手握“笏板”,形成“万笏来朝”之势,向经天纬地的圣母行朝拜大礼。史料中将这一奇峻的景观列入“武功八景”之一,受到人们的瞻仰和向往。《诗经·大雅·生民》的开端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诗经·鲁颂·閟宫》又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如此大费篇幅,可见姜嫄功德是多么受到人们的瞻仰和向往。

姜嫄墓位于陕西武功古城南侧小华山上,《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姜嫄墓是以纪念姜嫄而建,墓前有一砖砌牌坊,中门上有石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陕西提学使吴大澉书。牌坊后有石碑两块,前后竖立。封土高约4米,下为方形,周长15米。

      辅德王府-武功城隍庙坐落在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功镇东街中段,又称“都城隍府”,西辅稷山,南临漆水,始建于北周。因重建于明代,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集历史、人物、文化、风水、传说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武功城隍庙的正殿是核心,正殿之中的武功城隍,以唐太宗御封“辅德王”之尊,因“天下城隍戴相帽,武功城隍佩王冠”而富有盛名。武功城隍爵高位显,是全国同类神灵之首,其庙宇为全国唯一的“城隍都府”。

胡燕朝塔-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在隋朝任职岐州刺史时在武功所置三宅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报生母太穆皇后养育之恩,将原来在武功的老宅改建为寺庙, 赐名“乘本寺”,后被唐宣宗李忱改名为“报本寺”。报本寺塔,位于报本寺内,原为木塔,殿堂相连,古柏参天,塔以寺名,寺因塔荣,东望漆水,西辅香山,南闻上阁钟声,北聆凤岗瑞鸣,尤以“胡燕朝塔”、“紫烟生顶”而闻名。

      龙门节碑-苏武墓位于武功古城北郊,是大汉名臣苏武的长眠之地,背依青青凤岗,前绕滢滢漆水,左闻凤凰瑞鸣,右聆钟罄福音,一通龙门节碑,曾历两千年沧桑变迁,更经无数次风雨洗礼,闻名九州。

苏武墓始建于西汉,自武功古镇北关到其墓前,依次建有三座石坊,主墓区曾占地三十余亩,台、阁、亭、廊相连,石人、石马、石羊排列于前,极现“陵园冢山秀,碑石霭云头”之盛景。

      苏武的墓冢为覆斗形,两边为祭亭,中间为祭台,祭台由青石砌面,石雕围栏,环绕一周,更显其肃穆典雅;围栏上的图案是根据汉武帝陪葬墓出土的地砖上的图案仿造的。

       苏武纪念馆仿汉阙门是苏武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奠定了苏武纪念馆的整体建筑风格。四阙三门洞,在古代除帝王将走正门以外,其他人只能从侧门退出。正门主阙高9米,代表九五之尊。

       苏武牧羊铜像,与大殿正好为19米,代表苏武出使匈奴19载。铜像以发扬苏武精神为核心。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来临,以文化搭台,经济开发唱戏。也成为了中国城镇发展的一大特色,姜嫄水乡景区以人文旅游来促进经济增长,隆重推出了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十七,在后稷教穑台前漆水河滩举行的每年一届为期十天的武功后稷文化节暨河滩物资交流大会。

       每年到了这时儿,武功镇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种物资交流、特色小吃占满了大街小巷,秧歌、锣鼓、戏曲等助兴演出,人们欢庆丰收,学习经验,交换物资。昼夜不停,各类演艺活动,齐头并进,笙萧歌舞,异彩纷呈。

       逛会,逛会,逛会歇会,逛了文化景点,跑的人困脚乏,不妨咱也歇歇脚,打打牙叽,品尝品尝河滩会的美味美食。首先,寻找到一个当地群众,听听他们的介绍:武功镇特色美食插酥:也有写成叉酥的,象的大油饼,是陕西武功镇的汉族风味小吃。皮脆瓤酥,触口即融,不咬不嚼便可落落下肚,且口齿余香不绝。其制法是用上等菜籽油和关中特好小麦面粉拌和,加入秘制调料剁成的猪油涂于其上,制作手法更是一绝,卷制过程一气呵成。烙制时用的是老式的平底铁锅,其下用钢碳上火,出锅后的成品表皮澄黄,内呈蜂巢状,形似玉屑,到口即酥,余香回味不绝于口。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陕西省武功地区汉族传统面食。因它碗上飘的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带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是一种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面食,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也是逢年过节,武功及周边地区人们必做的一种面食。大锅盔:祖传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配方优良,做工精细,采取专用优质小麦面粉经过特色发酵,改用铁锅文火加红外线慢烤,不含任何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属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一项颇具特色的大众食谱。煮吃不烂、光滑筋斗、干吃酥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种类有:煮吃、干吃、原味、五香、麻辣、蛋酥、油酥、芝麻、花生粉、核桃粉、高钙等。烧鸡:起始于河南人氏郭志平。抗日战争期间的1940年,为了逃避战乱,他携带家眷,一根扁担两只筐,来到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镇投友定居,并拿出看家本领,以祖传清官烧鸡技艺谋生。郭家烧鸡香酥鲜嫩、色味俱佳,很快远近闻名,因普集位于陇海铁路沿线,后又成为武功县政府所在地,普集火车站人流量大,烧鸡被旅客带到四面八方,因而定名为普集烧鸡。

麻花:于明洪武年间由武功镇一韩氏宗祖韩林始创,迄今已历六百余年。麻花以优质小麦精粉和精炼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和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精制而成。麻花以“香、酥、脆、鲜”闻名遐迩,系纯天然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绿色健康食品。他说:现在的河滩大集,可以说是全中国的特色美食美味大聚集,大融合,从南北方农家特色到少数民的饮食习惯都能在这里寻觅得到,其至连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许多美食在这里都会有……

      几千家饮食餐位,几十条购物通道,几十个马戏,游戏娱乐商家,几十家民间表演团体,特别是农用物资琳琅满目,竹器,山货,皮毛制品,旱烟枋板,牛,羊,猪狗,飞禽,鱼,龟,民间器物,古玩字画,物无具细,应有尽有,百姓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享福禄,品人生百味,看人间冷暖。一个武功河滩古会,足可遍见中原大地风土人情,物资商器,奇珍异宝……

      皇皇十里地,人头簇拥黑,天宝物华时,尽显古韵风。"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百姓齐唱秦腔″,偌大一个西北黄土地上的民生大演绎__武功河滩古会,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古代农业示范基地,杨凌农业城的崛起,更彰显着后稷所倡导教农稼穑思想,也是北方黄土地上的农业,农村所固有特色。4000年的薪火相传,以一物易物的雏形而演化,是保留至今的纪念稷农业物资交流盛会。             2010年,“河滩会”还被列入了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到河滩逛古会,可谓是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没有你吃不道的小吃,只有你想不到的美食,甚至还可以淘到你意想不到好东西…

                       2019.12.8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卫昌陕西长安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长安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影世欣闻联合会会员。西咸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长安区政协文史员。西部都市网记者。有八十余篇散文,千多首诗词及书法,摄影和篆刻作品散发于报刊杂志以及微信平台和民间。《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公购粮】/ 孙卫昌

【弥珍童趣】/  孙卫昌

【渐远的乡情民俗】/ 孙卫昌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西北作家 || 王若林:武功古城"河滩会"的来历

    武功古城"河滩会"的来历 王若林 一年一度的武功古城"河滩会"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在关中地区乃至西北五省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每到秋去冬来,阴历十一月初七起会的日子 ...

  • 武功镇 姜嫄墓 

    说起姜嫄墓,具我所知道的.就陕西省目前就有两处.其一武功镇,其一彬县(下次专门介绍).而武功镇的姜嫄墓应该最为正宗.因为武功镇就是他的家乡,他死以后埋在这里的可能性也就最大了. 目前的姜嫄墓中高,两旁 ...

  • 【随笔】喜逛武功河滩会

    喜逛武功河滩会     文/杨俊武  某日,兴趣一来,逛了今年(按古历)武功河滩会.会期己过,会兴未尽.提起笨笔,说出逛会的感觉感受,也是年终的报告. 我的老家,在乾县西南角一隅的农村,是个像金三角的 ...

  • 【迁坟见闻】/ 孙卫昌

    迁坟见闻 孙卫昌 拆迁,这个话题当下甚为敏感,尤其是面临国家建设和昆明池水利设施建设的需要,村庄搬移己成定局,这己成为不可逆转的铁的定数,国家用地,不可不尊,那么现场附着物和基础设施也必须迁移,按照惯 ...

  • 【我与海之缘】/ 孙卫昌

    我与海之缘 孙卫昌 生长在关中平原的人们,难得与海有些许交结,除非是有特殊情况,例如:高考升学,升迁,参军入伍,出差公干.尤其是前些年.那是天赐机遇. 后来,随着年龄渐渐的长大,对海的神慕更加强烈.好 ...

  • 【炉火旺 , 泥土情 】/ 孙卫昌

    炉火旺  , 泥土情 孙卫昌 农村人的古旧生活方式总是把家庭的大事小情放在冬季来办理,一是农事作务活动暂时缓解,人们多能腾出时间来相互帮忙料理繁杂事宜.二来是过事所需莱蔬便于储放,特别是肉类及冷冻物品 ...

  • 散文随笔《武功河滩会》

    "武功河滩会",也叫武功古镇河滩物资交流会.她是关中平原西部历史悠久的,以纪念农业始祖后稷而形成的传统古会. 相传上古时期,每年春季一过,后稷便在武功古镇教稼台前,向大家传授农耕技 ...

  • 【秋寒雨飘零】/ 孙卫昌

    秋寒雨飘零 孙卫昌 秋雨绵绵,淅淅沥沥漫條丝理地的飘洒着,好似它有没完没了的愁肠,须得向天地人神诉说.一只被细雨淋湿了的倦鸟儿,慢飞慢舞着回旋,似乎在寻觅着什么?是离愁,是别绪-- 窗外的秋景渐己寂廖 ...

  • 【锣鼓曲调】/ 孙卫昌

    锣鼓曲调 孙卫昌         石匣口村是长安地区西片的大村,从村中的姓氏部局,传说和至今遗留下文物碑刻上综合分晰,孙刘两姓来至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下,是秉承了北方民族的膘悍与血性,具备有顽强地抗争与 ...

  • 【杂诗四首】/ 孙卫昌

    杂诗四首 作者 / 孙卫昌 1. 回眸与纪念 上个庚子亦糟心 五一二日祸患临 天闪奇光兆恶象 地陷幽坑惊鬼神 四川汶川重灾区 樑残壁残轻搜寻 感谢政府感谢党 白衣天使解放军 一厢有难低呻吟 八方支援献 ...

  • 【糟心路与狂飚车】/ 孙卫昌

    糟心路与狂飚车 孙卫昌         这段路是新区的重点工程之一,八车道二护绿化外加二车道绿化大道,总阔度八十多米,是连接关中南,北横线的捷经直道,之前是在分段施工基础阶段,基础成型路段业已正规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