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散记(1):兖州北顺城街张玉华的故事

据我大姑(时年90岁)说和北顺城街上的老街坊王洪丙(时年80岁)介绍,北顺城街张姓张玉华老先生是朱家人,清初祖上为躲避清政府屠杀随姥娘家姓,改姓张,清未曾在清兖州府跟知府当差,后从商,住兖州北顺城街。曾经兖州北顺城街西,惠民街以南的半数房产和土地都是他置下的,在老东关附近还有钱庄,戏院,当铺,澡堂,炭厂,土杂商铺等,最初兖州引进煤油、火柴等生活用品都是在他的商铺里,兖州东关的很多商铺,门面都是他家的,二轻局(原来叫手管局)及后来的中山医院所在地也是他家的房产。
张玉华人很好,灾年还施粥放粮。土改时,划成了地主,家产充公的充公,分掉的分掉,我家还分到他家一个椿凳和八仙桌。我小时候,在我家附近还住有他家的后人:张五大爷,张七大娘,是他的儿子和儿媳,当时都八十多岁了。人都很和善。张五大爷以种花草出售为生,与世无争,但还曾招人抄家几次,花草被摔的满院都是,一地狼藉。他家的人都很低调,但他家很干净,一院子的花,放在花台上,很少有人买,主要还是张五大爷自己喜欢养花,那个五大娘人也很好。他们的后人都在济南,八十年代被后人接到济南居住,就没有他们的消息了。
据北顺城街的老住户、八十多岁的王洪丙老人讲,张玉华在很多场合都说与朱家是本家,活到五八年,九十多岁,他过去还有炭厂,解放后交给政府了,成立的兖州燃料公司,他在燃料公司退休的。他一生很节俭,通过自己经营,攒下了东起北顺城街,西至得胜胡同,南起中山路,北至惠民街的这一大片家业,房产,都是节俭辛苦挣来的,后来开商店,钱庄,剧院,澡堂,炭厂,一辈子没享过多大福,五八年饿死的。他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济南上学,后来打理济南的买卖。张玉华的儿子有个叫张五的,张五有个儿子小名叫艳奇(音),后来可能在济钢上班,还有个儿子是济南的夫人生的,不知道名字,也留在济南,活着现在也差不多八十多岁了。为了躲避阶级斗争,张五一家去了济南,后来从济南回来,到八九十岁又回济南养老,终老济南,后来就没有他家的信息了。
据《兖州春秋》年刊第二期甘益哲先生文《党旗漫卷鲁西南 火种播撒岱汶畔》有:
  民国初年兖州金融界元老张玉华先生便在北顺城街路西至惠民街一带(今中山医院附近)购地建房,均为“四合院”样式,租赁给铁路职工,附近还有浴池、戏院、诊所,张氏公馆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铁路员工住所。然由于军警横行,常用各种借口私闯民宅、索取财物,民不聊生,铁路员工上夜班的白天得不到安宁,便在路业工会和工人代表的支持下与兖州镇守使交涉,终获在大门旁竖起了一大字木匾:“铁路员工驻地,外人不得擅自入内”。军警活动在这一带有所收敛。

关注“鲁王文化”(luwangwenhua)

投稿信箱:2574535194@qq.com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