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秋水落梅花《小院“十三钗”》
文/秋水落梅花
【作者简介】秋水落梅花,原名韦菊梅,中学小教师一枚,爱好生活,爱好写作。淡淡闲云朦胧月,一程山水看年华,愿在时光的罅隙与你悠然赴老。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有一个梦,是校园里的紫色牡丹,是妈妈果园里的粉色,更是老家婆婆院子里的“十三钗”。
武威的老家,从结婚到现在,都是寒暑假才回去,总是无缘于院子里的美景,终于在这个端午节,踩着夏日的温馨,我一睹“十三钗”的风采。
婆婆的小院子不是现代的,至少不是被水泥所包裹的,地面没有硬化,保证了我的孩子不会被摔伤,但是却也有挥之不去的尘土。
夏日的午后,有点闷热,我站在院子里,孩子浑身是土,蹦蹦跳跳玩耍。婆婆在厨房里给我杀鸡准备美食,公公依着坐垫一脸慈祥和喜悦,老公这里逛逛那里瞅瞅,如此的天伦之乐。
看着院子里被圈起来的小花园,我突然来了兴趣,想进去走一转,公公赶紧过来给我一一介绍起来,那些不同的色彩,让我雀跃了。
院子中间的紫色和白色的牡丹都已经凋落了,我只能从地上零落的花瓣欣赏她们曾经的美妙;牡丹周围盛开的月季和芍药风姿绰约;苹果树和李子树都挂满了小果子,枣树的果子几乎看不见,好像小米大小,叶子也稀稀疏疏的,显得羞羞答答。靠近边缘的空地上,公公栽了韭菜,种了小萝卜和油菜,还特意种了几棵黄瓜,摇摇摆摆弱不禁风的,最角落里的一蓬刺玫花,刚打了花骨朵的早就被婆婆摘了,晒干洗净打算给我们做玫瑰花卷,还有一些开的正好的,星星点点。花下小狗好奇地看着我,黑幽幽的眼睛滴滴打转。仔细数数,除去杂草,有十三样之多,我亲切地称他们为“十三钗”。
孩子给小狗取了名字就叫花花,花花似乎知道我不是外人,看我走到花下,不停地摆尾巴。牡丹已经高过我了,我突然记起,听同办公室的老师说,住人的地方花不能养的太大,尤其是牡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当做笑话随口跟老公说了,公爹才絮絮叨叨跟我说起了往事,原来小院子里的“十三钗”,每一样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尤其是那株年代久远的牡丹。
公爹出生在共和共诞生的那一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据说被定为中农),到二十八九岁了还没能娶得上媳妇,好不容易有人给说了一门亲事,去上门提亲的时候,爷爷给提了两斤猪肉,路途遥远,谁知道走到半路,骡子拉的车胎爆了,加上和同去的叔叔都饿了,于是就地取材,生了一堆火,就把肉给烤着吃了。惴惴不安的公爹以为这门亲事肯定会黄了,也许是天注定的缘分,婆婆的父亲很是通情达理,倒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吹散,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婆婆。
婆婆过门后,奶奶的身体不好,爷爷被批斗,岁数也大了,腿脚不灵便。从照片上看,当时已经须发花白,妯娌三个,婆婆最小也是最老实的,于是伺候公婆的任务就由婆婆来做。婆婆总是做好了早饭,端过去给公婆吃过,伺候完三个孩子,每每是要去上工的时间到了,婆婆才匆匆忙忙胡乱吃几口。中午回来也是先做饭,公公常年在外,家庭和伺候老人的担子就全部压在婆婆身上。
再后来,也就是老公大概三岁多的时候,奶奶去世了,爷爷已经彻底走不动了。院子里的牡丹和几个调皮的孙子就成了爷爷的依靠,孩子们总是不想被束缚,跑出院子,爷爷就清茶一杯,水烟一袋,躺在牡丹花下的躺椅上,眯着眼哼着秦腔。冬天牡丹花下没有美景了,婆婆便早早起来,待吃过后骑着自行车将爷爷送到三公里外的茶园子去,那里有很多的老人,打牌吃茶,好不惬意。待午后下工,婆婆再捎回来,总是不厌其烦。
婆婆说,伺候老人,她从来都不后悔,因为爷爷临终前,挑了最好的罐头给她吃,还点名要吃她做的拉面,还喊的是她名字,如今提起这些,婆婆总是意犹未尽,她在无形中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我们。
记得我刚结婚时,公公说:“我快三十了才有人给我说媳妇,娶她进门,她伺候我的父母下世,都不曾和两位老人红过脸,所以我要好好疼她。”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么多年都不曾见到他和婆婆吵嘴,一辈子相敬如宾。
从结婚到现在,老公总是纵容我的任性和无理,洗衣服拖地总是抢在我前面,特别是每周星期一早上上班,尽管坐车就在楼下面,但是他从不缺席送我上车之后再回家里继续睡觉。这种暖暖的爱直到去年才得知,是公爹交代过的。公爹说老公都三十了,既然能娶到我这么好的媳妇,就应该好好珍惜,尤其是身子骨小,不能让我受委屈,听到那些话的时候,我的眼睛酸酸的,心里暖暖的。我知道不是老公听话,而是他们在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在疼爱我关心我。
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和我的孩子,春天红红的小萝卜和绿油油的小油菜,浑身是刺的黄瓜都成了孩子餐桌上的点缀,夏天黄澄澄的李子,八月十五的红枣,秋天变了脸的苹果,还有酸中带甜的葡萄,每一样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老家的“十三钗”,每一样都凝聚着深深的爱,让我的梦变得五彩斑斓!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