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树槐老师漫谈针刺法中的迎随补泻
★
简
介
★
何树槐,男,河北石家庄市人,193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经过6年学习毕业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工作,从事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
学术思想:
1.强调针灸辨证论治,以五步为序:①脏腑经络定位。②根据症、脉、舌的特点定性。③定位于定性相结合。④辩标本。⑤确定治疗大法。
2.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应以病位为本,经络为纲,腧穴为目,刺灸法为手段,调阴阳为目的。
3.善于应用中医理论解释针灸经穴的主治功能,使腧穴的主治功能从“经验论”中解脱出来。
4.善用浅刺法,认为浅刺法既适宜治疗病位表浅的病症,也适应于虚证和脏腑病症。
5.善于应用华佗夹脊穴,认为夹脊穴不仅可以治疗内脏病症,也可治疗与内脏有关的头脑病症、四肢手足的病症。
6.喜欢应用“同经相应取穴法”,对筋骨疼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医疗特长:擅长治疗筋骨疼痛、头痛、眩晕、忧郁症、焦虑症、失眠、性功能减退、妇科杂病等。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中医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北中医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北中医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中医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研究理事会主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意大利Villa jianda 中医学院院长、意大利岐黄中医学院荣誉院长、世界浮刺针灸学会荣誉主席、 世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撰写著作:《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针灸学上下册》古籍出版社、《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当代中国临床精要》天津科技出版社、《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针灸辞典》知识出版社、《单穴治疗选粹》人民卫生出版社、《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针药并用治头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此外,发表论文50余篇,刊登在专业杂志和报刊上。
几天前魏辉问何老师一个问题:“以前说扎足三里治疗胃病,针尖应该超着病位,而胃经顺经(补法)针尖应该朝下,所以针尖朝上是对于实证的胃疼,是吗?”,
何老师说,您的问题有关迎随补泻,这是本文的由来
迎随补泻是针灸常用的手法。迎,即逆;随,即顺。迎为泻法,随为补法。实际上迎随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迎随,是针刺补泻的总则,狭义的迎随是按照经络气血流行的方向确定补泻的方法。
1.迎随是针刺法的总则,《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随)而济之者补也。”在《难经·七十二难》又说:“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气,调气之方,必在阴阳。”即是说迎随补泻的核心是调和阴阳,在《九针十二原》特别强调“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即迎随是补泻的总则。
2.根据邪正盛衰确定迎随,《灵枢·九针十二原》:“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意思是正气去时经脉空虚为逆,正气来时经脉充实为顺,假如正气已虚而用泻法,正气与邪气相争属实证用补法,就会犯虚虚实实之误。在《针灸问对》中也强调了这一点:“邪气的来去盛衰而施迎随补泻”。
3.根据经脉气血流行的方向:《难经·七十二难》:“所谓迎随者,知荣为之流行,经脉之往来,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这是迎随补泻法最常用的根据。但在应用时,具体方法也不相同。
·针刺方向迎随补泻: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方向和经脉的起止方向,确定迎随补泻。如手三阴经从胸走手,针刺得气后,针顺经而刺,针尖指向经脉的止端(手部),为补法;相反向胸部(经脉的止端)行刺,为泻法。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针刺得气后,针顺经而刺,针尖指向经脉的止端(头部),为补法,相反则为泻法。其它足三阴阳经,与手三阴阳经相同。
·按针刺取穴顺序迎随法:在一条经脉上选取数个穴位时,如在手阳明经治取巨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三间等,手阳明经从手走头,从上而下逆经按以上诸穴顺序而刺,为泻法,相反从下而上顺经按穴位的次序而刺,则为补法。其它经脉与此相同。
·候“时”迎随补泻法:即根据卫气营血在经络流通的时间,针刺的方法,《灵枢·卫气行》篇说:“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是故仅候气所在而刺之,是为逢时。”即施针时当卫气流注时刻已过,气去而施针,为刺虚用补;当卫气流注时刻正到,气盛施针,为刺实用泻。据此后世发展为子午流注补泻法
纳支补泻法:《难经·七十二难》:“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荣卫在人体的流注有一定的顺序和时间,宋人丁用德在注释此条文是说:“夫营卫通流,散于十二经内,即有始有终……此凡其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而扪其穴,名曰随而济之。”后人据此将十二经脉配十二时辰,按“气至而泻”,“气终而补”的原则施行针刺,后发展为子午流注补泻法。
4其他方法
·呼吸迎随补泻法:根据呼吸和进出针的关系,确定补泻,吸气时进针,呼气是出针为泻法;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为补法,临床常结合捻转、提插应用。泻法时针与气相逆,可夺其有余;补法时针与气不相逆,可随针力添力,故为补,“此乃调节阴阳法也”。《针灸问对》载“吸而捻针,右转为泻,为迎;呼而捻针,左转为补,为随。”
·补母泻子法:根据《难经·七十九难》:“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汪机在《针灸问对》提出来“子母迎随法”。此法实属“子母配穴法”。
小结:迎随补泻法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按照《内经》的记载迎随法属于针刺法的总则,其核心是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正如《针灸大成》说:“此乃调节阴阳法也”。目前多按经络气血循行的方向施针和经络气血的循行结合天干施针,以及结合呼吸进针和出针,多结合捻转、提插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