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北寺塔,姑苏城的高标​II沈惠勤(江苏省)


北寺塔,姑苏城的高标

☆沈惠勤(江苏省)

居住在姑苏城外虎丘山麓的渔村北庄基,在一个乡下“小娘鱼”成长为知命好婆的履历中,北寺塔的印象是逐渐丰厚起来的。
以前进城读书或玩耍,经过人民路必向东侧凝望,透过公交车玻璃窗,北寺塔映入眼帘,巍峨耸峙,宏伟秀逸,器宇轩昂。当我还是一个懵懂的乡下“小娘鱼”时,经常在普通话和苏州话之间闹笑话,歪腔歪调将“北寺塔”说成“八字塔”。笑话源于乡下小姑娘的无知,而这位沧桑老者一如既往气定神闲,俯瞰着熙熙攘攘、穿梭街瞿的芸芸众生,原谅了愚笨如我对它的解读,留下了无数帧印象片。
这些印象片烙印在我的心坎,当人生历经几十载风雨的吹打,发现,观摩这位老者的心绪微妙有变,日积月累,看她,不再是一鳞半爪的模糊旧片,这源于一介小苍生的自我成长,也源于一些书刊之类的充蕴,它们解开了一个个结,薄翼帷幕一道道拉开,我看到了一座浑厚立体的高塔。北寺塔之“高”,该是我站在知命年后的料峭春寒里对这座古塔的人生节点里的新理解。
新春之后的一天,像一只冬眠过后的地鼠,我从地铁里钻出,惊喜地发现,北寺塔兀然高耸,现代人观此宝塔无需如同古人车辚辚马萧萧,即便是乾隆皇帝两次入得北寺塔院,想必也要经过旅途艰辛,何如今日这样便捷,一举首,北寺塔就入得眼眸,她端端地站在一座牌楼之后,下半身被树木所掩,像极了穿着裙装的一位老母亲。
牌楼矗立在眼前,飞檐翘角,朱红额枋,牌匾上“报恩寺”三个金字在肃杀的寒气里平添了几分暖意,这份暖意来自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的吴国赤乌年间,母担义,子存孝,建立吴国政权的孙权感念母恩,在吴夫人的故居舍宅而建,便有了这牌楼之后的寺院,最初称为通玄寺,后来方称报恩寺,那座高塔所展的也许不只是一己之私的知恩报恩之情,应该更是一种道德高标吧。怀着一种敬意,我要趋近去,见识一下庐山真面目。
绕过黄墙黛瓦,走进寺院,但见鼎炉内香烟袅袅,肃穆庄严之气似乎包裹了这里的一花一叶。
寺庙不大,却挡不住世间一波又一波心怀感恩的人,善男信女虔诚地在北寺塔下顺着时针转圈圈,传说转上三圈,便能保平安,祈福祉。塔门面南,两侧书有一副对联:“不负胜地有奇景,且邀明月登九层。”九层,极言其高,高入九霄,76米,她保持着江南第一塔的高度,高塔之上,层层八角悬挂铃铛,丁玲丁玲,脆声隐隐,传向四方。
孙权缘何要为母亲造得如此高峻塔身呢?追溯历史,原来,孙权的母亲是当得起好母亲的角色的。在丈夫孙坚战死的时候,长子孙策年仅17岁,次子只是一个10少年,还有更小者,用现代人的观念看,他们都是未成年人。这位母亲培养起的长子人称“小霸王”,次子后来成为吴国国主,可谓一位成功之母了,可是追溯她的教育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孙策为父报得仇恨,平定江东之时,年轻气盛,竟然杀伐名士,吴夫人心中藏着大乾坤,她竭力阻止,甚至以死相劝,才保全了吴国诸多英雄豪杰。而后在辅佐孙权之时,吴夫人更是深谋远虑,是她,阻拦了把孙权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往曹操处;是她,慧眼识珠,看出周瑜胸有大略,委以一份厚厚的情谊,让孙权把周瑜视为长兄,吴国才形成合力鼎立于那个枭雄辈出的战乱时代。无论对于小家繁荣,还是江东鼎盛,吴母都功不可没。
而作为儿子的孙权也是既有国主的韬略,又不失一位孝子的感恩之心,于是在这片姑苏城池中便有了这个母佑子、子敬母的美好物证诞生,虽然,岁月保不证寺塔的永不磨灭,但只要人间有崇尚,便有薪火相传,于是美好的故事流传下来了。报恩寺塔历经兵燹,历史翻过毁灭、重建、修葺的一部部篇章,在南朝、北宋、南宋、明朝、清朝,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崛起,如果有一架长焦距的摄像机能早先发明,并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如此获得的北寺塔涅槃重生的蒙太奇景象必定是震慑人心的,多么真诚的苏城人,一代代接力,把一面母慈子孝的人情大纛一次次插向塔巅,也插在了人们的心坎上,迎风猎猎,百善孝先,道德的高标始终成为姑苏古城区的制高点。
苏城人是非常懂得如何在俗世间保全这份美好的,尊奉几乎苛刻的规矩为圭臬,降低古城区建筑超高的欲求,所有建筑都不能高过这座塔的三层,确保了报恩寺塔的至高无上,佛塔用坚硬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诠释了“百善孝为先”,它耸峙在每一个俗世众生的眼眸,警示人:为母,当如何;为子,又当怎样。这一份脉脉温情从高塔之上徐徐传递,从古而来,经久不息,仰慕塔身,敬意油然而生。
高塔之上放眼远眺,极目姑苏繁华,近代诗人金天翮曾经难抑豪情,拍栏高吟:“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江山无霸气,高唱拍阑干。”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满腔激情、骋目遐思和夸张手法,真要在塔上阅尽姑苏繁华,那是不能尽然的。
苏州籍宫廷画师徐扬似乎最是懂得姑苏人的心愿,他深思熟虑,挥笔勾勒,集萃了一幅姑苏繁华长卷,是谓《盛世滋生图》,展现了乾隆盛世“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巨幅画作曾藏于宫中,供乾隆独享对曾经六次下达过的江南的相思,苏州却将画作变成了巨型漆雕,供奉在北寺塔东侧廊墙上。游人驻足,从灵岩山走起,姑苏一幕幕美景次第扑入眼帘,木渎镇、横山、石湖、上方山、胥江、盘门、阊门、山塘街,直行至虎丘,连绵数十里,湖光山色、人文风情,跃然于此,尽收眼底,与玻璃罩外的实景相得益彰,该是弥补了一份高塔望远的心愿,能说北寺塔院小吗?能装得下如此繁华胜景、山水乾坤!
还有一种山水胜景绵延在北寺塔一侧,那不是天造地设,却是人工巧制,苏州城内这样的园子比比皆是,可每一园都有自己的独特。这个园子很袖珍,却在微小的景致里营造了不同凡响:山环水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亭台廊榭,葳蕤树木,锦鲤飞鸟,处处皆景。春寒中,梅花吐白,绿竹猗猗,槐枝虬曲,樟叶苍翠。有人安然地静坐廊下,听一曲评弹,那应该是一个老苏州吧,这种雅致和惬意似乎与生俱来,不便打扰。
轻轻绕过,在水榭上,回眸凝望,石头崚嶒,所垒就的假山挺立水中,竟然有高耸壁立的威仪,“山”上亭子中人如若能尽兴夜游是否会有“荡胸生层云”、“手可摘星辰”的干云豪气?再举目,却见寺塔的身影在更高处,这里的一切美好景致都是姑苏城中这位沧桑老者的陪伴和衬托,她站立于那种独特的青山秀水和葱茏林木之前,仿佛被滋养了一般,焕发出别有的生机,母仪八方,接纳着四方来客,而来客们仰望着她无不啧啧有赞,一股温馨从塔身满溢,倾入心脾,芸芸众生在此熏陶了这份美好情感,该会在日后的每一天惜福母恩吧!

作者简介

沈惠勤,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发表于《金山》、《启明星》、《星海》、《苏州杂志》、《校园文学》等报刊。《花卉文化与园林观赏引领我装点青青小园》在江苏省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荷香一尾鱼》在江苏省“荷香黄桥”华语世界散文大赛中获优秀奖。著有散文集《姑苏渔姑情》。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