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通百病生之逐瘀汤

​珍藏“杏林明医”

方剂名: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分类:理血剂-活血祛瘀

出处:《医林改错》

歌诀:(王清任五个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 ,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用量: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

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

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

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运用: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

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

点击视频,直接观看!

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䗪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禁忌: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下面跟大家说说,中医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鸣的故事。

2

有些人,之所以耳鸣,不在于别的,而在于血不通。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0岁,医案记载姓陈。

大概在两周之前,她忽然感觉到自己有耳鸣现象。那个声音,形容不出来,但一直在耳边回响。

幸运的是,她的听力暂时没有受到影响。别人说什么,她还能听见。

此人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被诊断为“鼓膜内陷”,治疗效果一般。

后来,几经权衡,她决定投中医治疗。

找是当代的中医临床家,周平安。周师是博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刻诊,周师发现,这个患者很有意思。

她的特点在于,眼眶周围有暗黑色出现,目眶发黑,要高度怀疑腎虚和血瘀两件事儿。而且患者自己描述说,平时总感觉手指麻木。伴随手指麻木。这显然要考虑血不能濡养肢体所致。因此,可以确定是血瘀引发的目眶色黑。

看舌头,发现舌色偏黯,侧面说明其血瘀的状态。舌苔偏白,脉象沉细。说明血行不畅,脉道滞涩。

由此可见,这个患者的整体问题,在于血瘀。淤血阻痹清窍,使得耳窍失养,这就导致他耳鸣。

所以说,要想解决这个患者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活血化瘀。

这个时候,周师就对身边的学生说,对于这个患者,一般的治疗耳鸣的办法,

他老人家执笔,书方一首,我们来看看——

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15克,川牛膝15克,蝉衣10克,柴胡10克,葛根20克,枸杞子15克,甘草5克。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川牛膝,用于活血化瘀。

生地黄,滋阴增液,配合当归养血,以防止活血之品伤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若一个人肝郁气滞,则气不能帅血,必然导致血瘀。所以,这里用柴胡、香附、郁金来疏肝解郁。

以上这些,作为基础。在此之上,用葛根20克,扩张血管,以助淤血的化散。用蝉衣来疏风开窍,用枸杞子益腎,养腎精而濡耳窍。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开了14剂。每日服用一剂。

3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不久,耳鸣之声渐渐变小,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后来,周师按照上方稍作化裁,继续投用,患者最终耳鸣声消失,连手指麻木之感,也几乎没有了。

其实,耳鸣这个毛病,中医来看,主要的原因还是考虑腎不足。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考虑肝火、心火等等因素。淤血阻滞耳窍导致耳鸣,给人的感觉,不占主流。但是,平心而论,这样的患者还是有的。典型表现,就是耳鸣声不大,但绵绵不绝,伴随肢体麻木、身体局部顽固疼痛、舌色偏紫黯有瘀斑,舌下脉络粗张,或者皮肤甲错没有光泽,眼眶发黑等等淤血症候。这样的人,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应该能得到一点效果。

总而言之,请大家记住,血通了,耳朵才不鸣。我们的血液,一旦失去对耳窍的濡养作用,耳朵就会发出呼救。耳鸣声,就是呼救声。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不能人家叫了半天,我们还是无动于衷。

医案中周师的方子,有一定代表性。非专业读者,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