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两种乐趣
全文1104字,阅读约需2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陈海贤老师将生活的乐趣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型快乐,一种是创造性快乐。
在消费性快乐里,你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上感官的刺激。
消费型快乐,我们都很十分清楚,打游戏、追剧、看视频都属于消费型快乐。
这种快乐并不具有持久性,只能被当做一种消遣、打发时间的方式,当长时间进行消费型活动后,我们会体会到一种虚无感。
而在创造型快乐里,你在创造自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你发挥自己的才能,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
学习也可以是一种创造性快乐,我们在苦思冥想后终于解出了一道难题,或者掌握了某个很难的知识点,那种对知识的掌控感,也会让我们感到成就感。
我进行日更写作,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写一千字以上,当我在进行写作时,有时会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做心流,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宁静与愉悦,这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
如果说消费型是酒肉朋友,那么创造型快乐就是良师益友。
创造型快乐是理性的自我所热衷的,而消费型快乐是感性的自我所热衷的。
创造型快乐是需要有一定的门槛,而消费型快乐直面感官,所以大多数人喜欢沉溺于消费型快乐。
我们是不能够长时间呆在消费型快乐当中的,这会让我们陷入空虚。而当我们找不到创造性快乐时,我们就会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消费型活动。
消费型的活动当然就很爽了!就拿游戏来说,那些机制跟我我们的大脑将反馈的时间逐渐减少,我们点一个按键,游戏人物就动一下,里面的人物会按照我的想法来行动,更不用说游戏的奖励机制了。
长此以往,我们获取快乐的阈值会越来越低,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就越不可能沉下心来做事,更不可能去追求高价值的东西,因为短期获取的东西往往不可能高价值。
其实,消费型快乐是可以转变成创造型快乐的,喜欢打游戏可以去进行游戏开发,喜欢刷短视频可以申请一个号自己制作视频,喜欢记录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自己写文章,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如果你真的想做到,或许可以利用一下环境的力量,参考我写的那篇《“环境场”的强大力量》。
当你体会过自己创作的乐趣时,你真的会爱上它,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还是我上一篇说的:把你的角色从“旁观者”转变到“参与者”。
尝试把你的消费型爱好转化成创造型爱好。
如果你进行消费型活动的目的只是娱乐、消遣,那按着你的想法来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沉迷于消费型活动,开始怀疑自己、自我内耗,那你可以试试创造性活动。
当然,生活的乐趣当然不能武断地只划分为这两种,还是有很多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到人间值得,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别人的交往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
消费型快乐是一种“被动的”快乐,创造性快乐才是“主动的”快乐,后者更具持久性和生命力,让我们在其上花费的时间也变得更有意义。